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明确定位、确立能力递进的培养目标,建立技能对接、阶梯式发展的课程体系,把握对口关键点、确定衔接核心课程内容,建立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能力递进 对口衔接 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0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稳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培养高端技能型技术人才。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这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1 梳理定位、确立层次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化工业精细化生产与管理趋势的全面发展,企业对不同层次岗位类型的人才越来越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一般企业把中职毕业生定位为操作通用设备的一般技术应用型人才,把高職毕业生定位为操作高端设备和进行现场技术管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就知识结构要求而言,随着岗位技术先进程度和复杂程度的提高,所需知识也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是能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会做。分析不同级别的国家职业标准也可以看出,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再到高级工,不仅需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设备操作熟练程度和难度,而且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加技术应用理论分析能力。明确了企业发展与职业岗位要求,就明确了层次定位、明确了培养目标的层级关系。
在中职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数控技术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高职阶段,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掌握系统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能够独立制定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实施生产并完成检验;能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工作意识。
2 建立技能对接、阶梯式发展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对人才使用层次上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年龄智力发展的结构特点,我们在深入剖析中高职学生核心课程核心能力的进阶式关系的基础上,对各自独立的中专4年制教学方案和高职3年制教学方案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形成了“技能对接,能力递进”的符合装备制造类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见表2、表3。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强调学生在中职阶段核心课程的学习中,主要完成技能操作的训练和掌握;在高职阶段核心课程的学习中,要在工艺知识、加工管理、三维CAD/CAM软件操作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工程相关知识的掌握上,中职生重点要求能正确识读工程图和工艺文件、能正确执行相关工艺文件和数控加工,并对加工产品进行测量、检验;高职学生则不光能正确识读工程图,还要求能运用CAD软件正确绘制工程图,制定相应的工艺文件,并对加工产品质量加以分析和改进。这样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也解决了以往因为有相当数量的课程在中高职重复设置,导致中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出现等问题
在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新的课程体系为数控技术专业设计了两个专业方向,即数控加工方向和数控维修方向。整体上,在专业基础平台课中加大了理论学习内容,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设置使学生从单件加工视野提升到了能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数控加工方向培养学生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这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数控加工人才的需求。数控维修方向则是培养有一定分析能力的设备维护维修人才,这满足了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企业强化这方面人才培养的需要。
3 把握对口关键点 确定课程衔接内容
核心课程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中高职衔接对口的关键点,就是核心课程应成对应递接体系,应能使技能水平要实现中级技能到高级技能的层次性提高。在课程上,以中职阶段《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与高职阶段《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中高职学生的起点不同,教学重点也不同。中职阶段侧重培养基本应用能力,即在车间现场能独立看懂零件图纸。而高职阶段则不仅要求能徒手绘制零件草图,而且能绘制装配图,在知识和相关技能上相对中职生都有相应的提高,见表4。
在技能培养上,以中职阶段《数控铣床加工零件》与高职阶段《复杂组件制作》为例,对应于工程实践中不同加工要求,在机械加工中随着零件的复杂、精密程度的提高,其加工手段、加工工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技能培养过程中,针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四级)、高级(三级)不同阶段操作水平明确的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内容设计。中职阶段的《数控铣床加工零件》要培养学生手工编程、以及加工单个零件的能力,高职阶段的《复杂组件制作》要培养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有装配精度要求的机件进行加工和装配的能力。它们应用于机械加工不同的工艺层面。
4 建立标准 实现衔接有效控制
由于3+2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与一般5年一贯制培养方案不同,是在不同学校分段实施。分析以往的中高职衔接实践案例可以看出,简单的协议式对口衔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会产生上了保险的感觉,教学容易产生倦怠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最终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明确制定转段测试标准。应从基本要求、综合德育评价要求、考核成绩要求、面试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在基本要求中要明确提出学习上中职阶段的课程要全部合格、要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考取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不少于1项、原则上通过英语口语(初级)考试等;综合德育评价上明确综合德育评价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等。明确有不超过10%的淘汰率。
我们在新一轮中高职衔接工作中,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在对衔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在技术层面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衔接解决方案。构建了“技能对接、能力递进”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专业体系衔接的基本模式。希望这对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模式构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2] 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3] 崔铁钢.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2(15).
[关键词]能力递进 对口衔接 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0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稳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培养高端技能型技术人才。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这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1 梳理定位、确立层次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化工业精细化生产与管理趋势的全面发展,企业对不同层次岗位类型的人才越来越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一般企业把中职毕业生定位为操作通用设备的一般技术应用型人才,把高職毕业生定位为操作高端设备和进行现场技术管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就知识结构要求而言,随着岗位技术先进程度和复杂程度的提高,所需知识也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是能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会做。分析不同级别的国家职业标准也可以看出,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再到高级工,不仅需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设备操作熟练程度和难度,而且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加技术应用理论分析能力。明确了企业发展与职业岗位要求,就明确了层次定位、明确了培养目标的层级关系。
在中职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数控技术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高职阶段,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掌握系统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能够独立制定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实施生产并完成检验;能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工作意识。
2 建立技能对接、阶梯式发展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对人才使用层次上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年龄智力发展的结构特点,我们在深入剖析中高职学生核心课程核心能力的进阶式关系的基础上,对各自独立的中专4年制教学方案和高职3年制教学方案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形成了“技能对接,能力递进”的符合装备制造类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见表2、表3。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强调学生在中职阶段核心课程的学习中,主要完成技能操作的训练和掌握;在高职阶段核心课程的学习中,要在工艺知识、加工管理、三维CAD/CAM软件操作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工程相关知识的掌握上,中职生重点要求能正确识读工程图和工艺文件、能正确执行相关工艺文件和数控加工,并对加工产品进行测量、检验;高职学生则不光能正确识读工程图,还要求能运用CAD软件正确绘制工程图,制定相应的工艺文件,并对加工产品质量加以分析和改进。这样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也解决了以往因为有相当数量的课程在中高职重复设置,导致中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出现等问题
在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新的课程体系为数控技术专业设计了两个专业方向,即数控加工方向和数控维修方向。整体上,在专业基础平台课中加大了理论学习内容,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设置使学生从单件加工视野提升到了能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数控加工方向培养学生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这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数控加工人才的需求。数控维修方向则是培养有一定分析能力的设备维护维修人才,这满足了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企业强化这方面人才培养的需要。
3 把握对口关键点 确定课程衔接内容
核心课程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中高职衔接对口的关键点,就是核心课程应成对应递接体系,应能使技能水平要实现中级技能到高级技能的层次性提高。在课程上,以中职阶段《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与高职阶段《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中高职学生的起点不同,教学重点也不同。中职阶段侧重培养基本应用能力,即在车间现场能独立看懂零件图纸。而高职阶段则不仅要求能徒手绘制零件草图,而且能绘制装配图,在知识和相关技能上相对中职生都有相应的提高,见表4。
在技能培养上,以中职阶段《数控铣床加工零件》与高职阶段《复杂组件制作》为例,对应于工程实践中不同加工要求,在机械加工中随着零件的复杂、精密程度的提高,其加工手段、加工工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技能培养过程中,针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四级)、高级(三级)不同阶段操作水平明确的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内容设计。中职阶段的《数控铣床加工零件》要培养学生手工编程、以及加工单个零件的能力,高职阶段的《复杂组件制作》要培养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有装配精度要求的机件进行加工和装配的能力。它们应用于机械加工不同的工艺层面。
4 建立标准 实现衔接有效控制
由于3+2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与一般5年一贯制培养方案不同,是在不同学校分段实施。分析以往的中高职衔接实践案例可以看出,简单的协议式对口衔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会产生上了保险的感觉,教学容易产生倦怠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最终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明确制定转段测试标准。应从基本要求、综合德育评价要求、考核成绩要求、面试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在基本要求中要明确提出学习上中职阶段的课程要全部合格、要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考取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不少于1项、原则上通过英语口语(初级)考试等;综合德育评价上明确综合德育评价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等。明确有不超过10%的淘汰率。
我们在新一轮中高职衔接工作中,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在对衔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在技术层面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衔接解决方案。构建了“技能对接、能力递进”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专业体系衔接的基本模式。希望这对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模式构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2] 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3] 崔铁钢.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