勍手螳螂拳真传腕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螳螂拳术中,手腕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螳螂拳行功上乘之法,行功积力阶段揉和功中的重点所练的功夫。通过手腕功的系统训练,能使手腕灵活有力,如配合以本门真传鹰爪功,能在实战中充分发挥出螳螂手法中勾搂采挂、刁进崩打、擒拿锁扣、挫骨点穴等技法的精妙。在勍手螳螂拳门中,手腕功主要由以下几步功夫组成。
  
  一、转腕功(图1~图2)
  
  以右手为例作一说明:右臂向正前方微屈抬起,右掌成立掌,五指并拢,屈腕竖起,以腕关节为轴,右掌在右臂内侧向后、向下、向前、向上划弧环绕成立圆,如此反复转腕练习。而后,右掌在右臂内侧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划弧环绕成立圆,反复转腕练习。左手练法相同。
  要点:肩肘要下沉,不得抬起,臂不要乱动,仅手腕转动。手腕在转动时要尽量内屈,目光随手转动。
  
  二、挑勾功(图3~图5)
  
  以右手为例作一说明:右臂向正前方直臂抬起,高与肩平,右掌掌心向下,五指并拢,而后右掌猛然上挑,屈腕竖起成手指向上之立掌状。同时,右臂微屈,再将右臂伸直,随之右掌变成螳螂勾子(亦名螳螂勾手,是以拇、食、中三指成勾),屈腕掌指下垂成勾,如此一挑一勾,反复练习。左手练法相同。
  要点:沉肩垂肘,右掌成立掌上挑时需有力;臂微屈,成螳螂勾子时,尽量屈腕、臂伸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螳螂勾子玉弥步”是螳螂拳的标志,螳螂拳是通过螳螂勾子来发挥勾搂采挂、刁进崩打等手法的实效的。



  
  三、推腕力(图6)
  
  两手十指交叉相扣,屈臂上举于胸前,两掌掌心向下,而后左掌向右横推,使手腕向下弯屈。同时右掌向左横推使手腕向上翘起,两掌掌心均向左。再将两掌横拉,使两掌心向下,如此反复练习。向右推腕练法相同。
  要点:推腕时动作要柔和,不用猛力,尽量屈腕,两前臂保持水平。
  
  四、翻推掌功(图7)
  
  双手十指交叉相扣,屈臂环抱于胸前,两掌掌心向身体。而后两腕旋转,使两掌掌心向下、向前翻推而出,两臂同时前伸推直,两掌心向正前方,高与肩平,再将两腕旋转,屈臂回收,环抱于胸前,两掌心向里,如此反复练习。
  功法要点:向前翻推掌时,两臂要伸直,两手十指交叉扣紧,切勿松动,目视两掌。
  
  五、刁腕功(图8~图9)
  
  以右手为例作一说明:右手持一短棍,微屈臂向前平举,高与胸平。右臂稍内旋,使短棍在右臂内侧由前向上、向后、向下、向前屈腕回转,当短棍运行至正前方时,腕关节猛然上屈,使短棍上挑,随之臂外旋,使短棍在右臂外侧由上向后、向下、向前屈腕回转,如此便完成一组刁腕动作。或右手持短棍先在右臂内侧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向前屈腕回转,再使短棍在右臂上外侧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向前屈腕回转,如此反复练习。左手练法相同。
  要点:臂微屈,使短棍尽量靠近右臂,在右臂内外两侧运转,目随棍动。刁腕运棍时,要连贯运行,不可间断,使短棍不断地在右臂内外两侧划圆运转。
  
  六、搂腕功(图10~图14)
  
  两人以左登山势(即左弓步)对立。初练此功时,甲乙两人以左腕相搭,甲以左掌前伸近乙肘处,而后以小指一侧向外、向下抖劲转腕搂乙的左手腕。搂肘,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要依次扣紧乙腕,如螺丝上扣一般,待有一定基础后,乙随意以拳击甲,甲按上述动作搂乙的左手腕,如此反复练习,左右手交替进行。
  要点:搂时要用力外拨,但只准使用腕劲,不准用臂力。
  拧腕功有平拧腕,纵拧腕和横拧腕三种练法。
  平拧腕:双臂前举,高与胸平,双手紧握一直径5厘米、长25厘米左右的短棍两端,使短棍水平放置,两腕运力向相反方向拧转短棍,腕部要尽量卷屈,肩肘下沉,不可耸起,如此反复练习(图12)。
  纵拧腕:双臂前举,高与胸平,双手右上左下,手心向里,紧握短棍,使短竖起。两腕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拧转短棍,腕部要尽量卷屈。拧腕时,两臂不要前伸(图13)。
  横拧腕:两人以右登山式站立,均出右手抓住一直径5厘米、长50厘米左右的短棍两端,而后两人同时发力向相反的方向拧转短棍,拧转短棍时,臂不要翻转,要以手腕发放寸劲拧转,如此左右互换,反复练习(图14)。
其他文献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各拳种拳理、拳义虽相通,但各具特色,孕育了中华武术的多彩多姿,各门派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的武道文化体系。  张作玉,徐州人,自幼拜当地拳师习武,后师兄弟三人同时考入河南国术馆任教,因曾教过国民军,被人尊称“张教官”。动荡时期,张到江苏镇江,以教拳授徒为业。张先生曾师从天津的马方侯老师,因马师在当地无人匹敌,故人称“扫地王”。张后结识镇江陈建侯并拜其为师,陈先
期刊
2003年是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5周年。我们要隆重纪念这一光辉的题词,拿什么纪念老人家对太极拳的关爱呢?笔者认为,深研太极拳是最好的纪念。   传统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等诸多流派,练法各不同,拳理只有一个。正如京剧有梅、尚(小良)、程(砚秋)、荀(慧生)等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可见不管哪派传统太极拳,必宗阴阳。阴阳是太极拳
期刊
李小龙永远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更有柔韧性,而且,他喜欢在开始武术训练之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他的老朋友回忆起李小龙时说:“在他开工以前,从不变的活动就是伸展筋骨;在他开始对打和训练以前,他有一项伸展练习我从没见其他人做过,那就是与一位搭档坐在地板上,背靠着背,用他的肩膀推动搭档的肩膀,这样做会使腿部柔韧性更强。即使是在给一部电影配音的时候,你也经常会看见他把一只腿架到录音室的椅子上,向前摆
期刊
如果你见到一些腿法高手的表演或比赛,一定会羡慕其高超、娴熟的踢技,或者你会想自己也能拥有人家那样随心所欲的腿法该多好呢?下面,即将奉献给大家一套练习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踢腿操的练习。  众所周知,在实战中,拳脚的使用往往呈现一种如同音乐节拍一样的规律性运动,这就是专家们所常提到的:节奏。历来优秀的搏击家如李小龙、阿里等,无一不重视节奏的培养,而他们在擂台或影视中所表现出优雅的类似舞蹈赏般的
期刊
寸拳乃李小龙宗师三大绝技之一,任何一个准备习练或已开始习练截拳道的朋友都想掌握这一绝技,但很多朋友都会觉得无从下手,试观国内众多截拳道专著或武术刊物,均没有详细系统地介绍过寸拳练法,有的也只是零散的介绍而已,致使广大截拳道爱好者都认为寸拳很神秘、很难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寸拳的一个“寸”字大家就会明白是一种短距离的爆发重拳,怎样才能具备寸拳威力呢?就是要自身具备内外合一的功力加上正确的寸拳发力
期刊
老北京没有不知道太极拳家、美髯公吴图南的,在全国和世界太极拳界吴图南也是威名赫赫。那么,吴图南是怎样一个人呢……    有人关怀    吴图南老拳师住进市中心的一套住宅,心里十分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他原来住的房子狭小而简陋,而现在的二室一厅既宽敞又舒适。记得在“文革”初期,一次,吴老的家被“红卫兵”闹了个底朝天,我到吴老家时,吴老正坐在一堆被践踏的家具中,他指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我说:“抄完家和
期刊
此篇为子母绵掌技击法总论,主要以范瑞前辈所著拳谱中“新绵掌藏拳用法”一文为基础,综合范品师傅的言传身教而成,故也可说是对该篇的诠释。我习此拳时,范品师傅总是拿出拳谱,就总论反复讲解,同时边讲解、边示范,现在想起,如同昨日。今将范品师傅口述之拳理择出,赘成一文,以飨同道,望方家指正。   一、子母绵掌的技击法特点      1.步法即拳法:此拳用法,步法为基础,脚到手到,搭手便成功。若手脚不合,步
期刊
一、旧话重提    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的《中国武术史》中关于苌乃周“初学于禹襄”和影印本《苌氏武技论》中关于“或曰苌氏初学于禹让”一段史实问题,笔者曾撰文《禹让耶,禹襄乎》发表于2000年《精武》八月号。文中提出了几项质疑:(1)禹襄者,太极拳家武禹襄也,其生卒之年大大晚于苌氏,前人怎能向后人学拳呢?(2)《苌氏武技论》“理而董之”者徐震(哲东)在序言中说:“或曰苌工初学于禹让。”苌氏自己则
期刊
“半步崩拳打天下”是武术家对已故形意门武术界郭云深先生的赞誉,意思是郭老前辈凭借半步崩拳便打遍天下无敌手,这虽然有过誉之嫌,但郭老精湛的武功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些都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本文所要谈的是“半步崩拳打天下”这句话能给后人有哪些启迪。  1.何为“半步崩拳”?  崩拳是五行拳中的一种拳法,属木,其外形有点象拳击中的直拳,但拳眼向上。所谓“半步崩拳”不是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向前行半步打崩拳
期刊
何谓截拳道?截拳道是李小龙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广泛吸取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世界许多技击流派之精华,并融合中西方哲学为其理论指导的无特定招式的、注重身体素质和搏击特质(如心理、速度、协调、反应等)训练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技击术”。李小龙也曾把截拳道解释如下:截意味着“阻止”,拳意味着“拳打”或“风格”,道则意味着“方法”或“最佳实践性”。  然而1971年,即在李小龙猝然去世的前两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