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14-02
新教材的实施也有好些个年头了,现在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的口算能力大不如前。在《数学课标》1—3年级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新课改并未忽视口算,为何学生口算能力会下降?我觉得还应先从我们教师自身找找原因。
1 对口算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深
新教材的编排让很多教师对口算教学的把握模糊不清,不重视口算教学,将口算视为浅层次的、附带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教师会简略、敷衍地处理口算教学内容,有时会把口算的教学和下一课时的内容合并成一课时进行教学。
2 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
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口算的结果,忽视算理的教学,满足于口算结果是否正确,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比较、评价各种口算思路的优劣,不愿在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上下功夫。由于学生算理不清晰,一旦形成计算习惯,将对口算技能的提高产生严重障碍。
3 不重视口算速度的提高
在口算正确的基础上应该逐步提高口算速度。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计算正确,不注意速度要求;有的教师则求快而忽视正确率,认为速度快但容易出错的学生只是粗心而已。还有的平时不注重口算方法的教学,忽视引导学生运用规律和灵活的计算思路来提高运算速度。
众所周之,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性。那教师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捍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3.1 重视口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裘宗沪教授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不但会笔算,还要会心算,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能想问题。”同时口算也是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礎,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由此可见,口算能力的重要性。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教师对口算教学意义与价值认识的模糊,导致了口算教学的随意、低效。只有对口算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学。
3.2 强化算理教学,扎实口算基础
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口述计算过程,让眼、手、口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为实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好准备。如9+4可表述为:9和1凑成10,9向4借一个,4可以分成1和3,9加上1得10,再加上3得13。最后,经过9+2,9+3,9+5等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方法与规律:“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
这样经过感知观察→形成表象→抽象概括→形成规律四个学习阶段及相应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既弄清算理,又掌握了法则,保证了初期口算的正确性。
3.3 重视游戏训练,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只有在训练形式上多出花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单调。兴趣的产生,实际是学习成功的起点。比尔•盖次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比例关系。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口算竞赛活动,如“夺红旗争第一”、“开火车”、“看谁又对又快”“小动物过河”等练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成功的欲望,产生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在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要求学生每一桌准备一副扑克牌,先抽出扑克牌中的1—10各数,利用早读或午休的时间,同桌之间进行口算比赛。老师平时也可在课前抽出3分钟时间来进行这样的口算训练。又如,在表内乘法的巩固上也可渗透游戏练习。表内乘法的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6的乘法口诀,另一部分是7-9的口诀教学。1-6的口诀巩固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粒骰子,课间同桌两人每人掷一个数,然后迅速说出这两数对应的乘法口诀,在游戏中熟记口诀。而在教授完表内的所有乘法口诀,也可用扑克牌进行游戏熟记口诀,以达到看到数就能把口诀脱口而出。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总之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可以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每个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之目的。游戏因素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口算练习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运用一些游戏,可以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
3.4 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较少,这时应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如在教学十几减几时,让学生反复说,反复练习,但学生的口算效果并不明显,表现为部分学生作业时口算速度慢,正确率还不高。于是后来相关的练习课我的教学思路做了适当的调整,我特意从找寻十几减几的规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在课前我把十几减9、8、7的口算表列在黑板上,上课时利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口算,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十几减9的计算结果与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字,问学生有什么发现?总结:十几减9就等于它十几个位上的数字加“1”。我接着问,十几减8有这样的规律吗?最后得出结论:十几减8就等于它个位上的数字加“2”。最后再让学生猜一猜十几减7的结果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很多孩子都能猜出十几减7就等于它个位上的数字加“3”。这样在找寻规律中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脸上也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2×9=20-2、3×9=30-3、4×9=40-4……把乘法转化为简单的减法更易让学生快速计算。当然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讲究教师的指导与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5 提倡算法多样化,关注算法优化
《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算法多样化成为了口算教学课上的一大亮点。教师在课堂上竭力启发学生“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怕学生会说漏一种方法。最后在小结时一般都特别说明:“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那一种方法计算。”其实一味强调算法多样化不利于口算技能的形成,方法一多,一些学困生就更无从下手了,听听这个也对,想想那个也行,等到自己动手去做,却是一个也不会。所以计算教学中在要求“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要 “算法优化”。
“算法优化”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好,在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时,教师首先要明确①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自我完善的过程。② “算法优化”并不是统一于一种算法,不能让“算法优化”演变成“算法必需化”,而是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
如教学进位加法“35+9=( )”的口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算?再让学生用所想的方法去试一试,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生1:把9分成5和4,35+5=40,再40+4=44;生2:把35分成34和1,1+9=10,再34+10=44;生3:我是在35后面再数出9个,得44;生4:先把9看作10,先算35+10=45,再算45-1=44,。生5:先算个位上的5+9=14,再30+14=44;在讨论交流后,我追问:那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好呢?生1:我认为第一种好。因为整十数加一位数比较简单。生2:我认为第五种方法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整十。……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是先肯定各种算法都是好的,表扬他们爱动脑筋,并且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分别计算3+9、23+9、43+9、73+9,然后比一比,说一说,看看这些算式之间的联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发现每道题里面都要先算3+9,而23+9,43+9,73+9,只要再算20+12,40+12,70+12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接受了算法优化,为后继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算法的优化绝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而是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总之,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口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口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新教材的实施也有好些个年头了,现在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的口算能力大不如前。在《数学课标》1—3年级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新课改并未忽视口算,为何学生口算能力会下降?我觉得还应先从我们教师自身找找原因。
1 对口算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深
新教材的编排让很多教师对口算教学的把握模糊不清,不重视口算教学,将口算视为浅层次的、附带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教师会简略、敷衍地处理口算教学内容,有时会把口算的教学和下一课时的内容合并成一课时进行教学。
2 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
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口算的结果,忽视算理的教学,满足于口算结果是否正确,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比较、评价各种口算思路的优劣,不愿在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上下功夫。由于学生算理不清晰,一旦形成计算习惯,将对口算技能的提高产生严重障碍。
3 不重视口算速度的提高
在口算正确的基础上应该逐步提高口算速度。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计算正确,不注意速度要求;有的教师则求快而忽视正确率,认为速度快但容易出错的学生只是粗心而已。还有的平时不注重口算方法的教学,忽视引导学生运用规律和灵活的计算思路来提高运算速度。
众所周之,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性。那教师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捍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3.1 重视口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裘宗沪教授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不但会笔算,还要会心算,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能想问题。”同时口算也是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礎,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由此可见,口算能力的重要性。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教师对口算教学意义与价值认识的模糊,导致了口算教学的随意、低效。只有对口算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学。
3.2 强化算理教学,扎实口算基础
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口述计算过程,让眼、手、口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为实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好准备。如9+4可表述为:9和1凑成10,9向4借一个,4可以分成1和3,9加上1得10,再加上3得13。最后,经过9+2,9+3,9+5等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方法与规律:“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
这样经过感知观察→形成表象→抽象概括→形成规律四个学习阶段及相应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既弄清算理,又掌握了法则,保证了初期口算的正确性。
3.3 重视游戏训练,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只有在训练形式上多出花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单调。兴趣的产生,实际是学习成功的起点。比尔•盖次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比例关系。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口算竞赛活动,如“夺红旗争第一”、“开火车”、“看谁又对又快”“小动物过河”等练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成功的欲望,产生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在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要求学生每一桌准备一副扑克牌,先抽出扑克牌中的1—10各数,利用早读或午休的时间,同桌之间进行口算比赛。老师平时也可在课前抽出3分钟时间来进行这样的口算训练。又如,在表内乘法的巩固上也可渗透游戏练习。表内乘法的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6的乘法口诀,另一部分是7-9的口诀教学。1-6的口诀巩固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粒骰子,课间同桌两人每人掷一个数,然后迅速说出这两数对应的乘法口诀,在游戏中熟记口诀。而在教授完表内的所有乘法口诀,也可用扑克牌进行游戏熟记口诀,以达到看到数就能把口诀脱口而出。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总之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可以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每个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之目的。游戏因素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口算练习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运用一些游戏,可以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
3.4 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较少,这时应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如在教学十几减几时,让学生反复说,反复练习,但学生的口算效果并不明显,表现为部分学生作业时口算速度慢,正确率还不高。于是后来相关的练习课我的教学思路做了适当的调整,我特意从找寻十几减几的规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在课前我把十几减9、8、7的口算表列在黑板上,上课时利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口算,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十几减9的计算结果与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字,问学生有什么发现?总结:十几减9就等于它十几个位上的数字加“1”。我接着问,十几减8有这样的规律吗?最后得出结论:十几减8就等于它个位上的数字加“2”。最后再让学生猜一猜十几减7的结果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很多孩子都能猜出十几减7就等于它个位上的数字加“3”。这样在找寻规律中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脸上也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2×9=20-2、3×9=30-3、4×9=40-4……把乘法转化为简单的减法更易让学生快速计算。当然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讲究教师的指导与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5 提倡算法多样化,关注算法优化
《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算法多样化成为了口算教学课上的一大亮点。教师在课堂上竭力启发学生“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怕学生会说漏一种方法。最后在小结时一般都特别说明:“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那一种方法计算。”其实一味强调算法多样化不利于口算技能的形成,方法一多,一些学困生就更无从下手了,听听这个也对,想想那个也行,等到自己动手去做,却是一个也不会。所以计算教学中在要求“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要 “算法优化”。
“算法优化”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好,在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时,教师首先要明确①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自我完善的过程。② “算法优化”并不是统一于一种算法,不能让“算法优化”演变成“算法必需化”,而是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
如教学进位加法“35+9=( )”的口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算?再让学生用所想的方法去试一试,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生1:把9分成5和4,35+5=40,再40+4=44;生2:把35分成34和1,1+9=10,再34+10=44;生3:我是在35后面再数出9个,得44;生4:先把9看作10,先算35+10=45,再算45-1=44,。生5:先算个位上的5+9=14,再30+14=44;在讨论交流后,我追问:那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好呢?生1:我认为第一种好。因为整十数加一位数比较简单。生2:我认为第五种方法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整十。……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是先肯定各种算法都是好的,表扬他们爱动脑筋,并且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分别计算3+9、23+9、43+9、73+9,然后比一比,说一说,看看这些算式之间的联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发现每道题里面都要先算3+9,而23+9,43+9,73+9,只要再算20+12,40+12,70+12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接受了算法优化,为后继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算法的优化绝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而是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总之,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口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口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