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画训练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通过观察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眼、脑、手综合运用能力,为绘画创作收集素材等,而且可以通过观察画去接触和了解外部世界,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特别是观察画活动中,从整体出发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更是符合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是培养各类创造型人材所不可缺少的。基于这一点,我对中班幼儿进行了探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开展引导,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
在绘画构图上,小班幼儿把每个形象像商品目录一样罗列在画面上,形象间各自独立,无甚关系;而中班幼儿开始出现这根线条的画法即把画面用一根长长的线条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物体都在这根线上排列成一行。因此,教师在制定观察目的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幼儿在构图方面的特点。让幼儿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同时,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预定的目的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如给幼儿观察一盆花,如果老师不提出具体要求,孩子们往往对花盆得出简单印象,画面粗略、笼统。为了明确观察目的,我与幼儿共同商量观察顺序,可以先看花盆的造型、质地、花纹、颜色,再看长在上面的花、茎、叶,看叶子的形状如何、大小区别,花朵的色彩、形状及生长的位置。幼儿在老师指导下,有了明确观察的目的,能在观察画中把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在观察前自己提出目的了。
二、创设美好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举动,就是幼儿观察绘画的萌芽。教师引导幼儿走进观察画的世界,就必须充分了解幼儿与生俱来的种种本能,把孩子带到美的环境中,让孩子接触美的事物,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启发孩子观察、思考、创造,用美鼓起孩子的活动热情。首先,我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观察对象,因为有趣的题材,能真正调动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如孩子爱玩玩具、运动器具就是有趣的题材;孩子爱动,小狗、小兔、公鸡就是孩子喜爱的对象;孩子爱美,鲜花、蝴蝶、金鱼即是生动的内容;小小运动会、马路上的车辆等一切美丽,被真爱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喜欢的观察绘画主题。其次,给予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引导幼儿与实物触摸、亲近,如让孩子操作玩具、用具,给小兔喂草,亲吻花草,并给幼儿结伴交谈的时间和机会。再次,配合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当的画材、画具,并示范使用方法,再鼓励幼儿利用工具材料,尽情地去画。在观察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欣赏和鼓励,使孩子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对观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三、针对不同情况,掌握幼儿观察方法
观察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让孩子掌握一些方法。
3.1 让孩子按顺序进行观察
顺序观察法即对事物各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从头到尾、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者倒过来。顺序观察法可以使观察比较全面、细致、不易疏漏,幼儿容易掌握。
例如让孩子观察轮船时,我引导孩子从上到下地看:最上面是桅杆,中间是船舱,下面是甲板;然后从前到后观察,前面是船头,中间是船身,后面是船尾;再从大到小地观察,大的有船舱、甲板,小的有方向盘、绳子、轮胎、竹杆等等。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每个孩子找好一个位置观察,所画的轮船各不相同。
3.2 让孩子根据特征进行观察
典型特征观察法是先观察事物最明显的特征,然后再观察事物的其他部分。如观察大河马时,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河马宽大的嘴巴,大嘴巴就是河马的典型特征;接着再观察河马庞大的身体、小耳朵、鼻子、眼睛等。抓住大嘴巴的特征进行描绘,就能使河马的形象突现出来。即使幼儿画出来的东西不同于他们看到的东西,教师也不能批评指责。幼儿自信心增强了,再没有一个幼儿对自己所画的画表示怀疑,而总是大胆自信地作画。
3.3 让孩子在观察中发现异同
比较观察要求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辨认,分析综合,进行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在引导幼儿观察过程中,要让幼儿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善于找出绘画的规律,一切物体都有差异,有的两种物体大同小异。让幼儿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薄厚、曲直、纹理等进行辨别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异同。如让孩子比较公共汽车和卡车,先寻找它们相同的地方,都有车头,车厢,车轮、车窗和车门;再寻找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观察,培养了孩子辨别、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孩子在作画时也能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
3.4 让孩子学会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因果等能力。春天到了,青蛙的卵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在鱼缸里欢快地游着,孩子们天天注视着它们,看着乌黑的小脑袋逐渐长大变成了稍大的脑袋,然后长出了一对后腿,又长出一对前腿,慢慢的尾巴变小变短直至消失,成为一只完整的小青蛙。青蛙的每一步成长过程孩子们都用笔把它描绘下来。观察力和表现力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四、强化经常训练,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幼儿由于缺乏经验,观察的细致性比较差,往往对明显的、就近的、形体大的事物先发现,而对于比较隐蔽的、远处的、比较小的事物视而不见,所以,我教给幼儿简单易行的观察方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事物。如我让孩子画老师(我)时,起初,孩子只能画出我明显的特征,如短发、T恤、牛仔裤;裤子上的花纹、纽扣,他们还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我的神态特征、手脚的摆放位置等。通过对细小部分的观察、描绘,人物像生动真实起来。
其次,培养孩子观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户外进行观察画活动不仅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生活,而且可以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复杂的环境中专心作画。我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画画,有时画幼儿园旁边的楼房、有时画小路上的车、行人。户外作画要受到许多干扰、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意志。孩子们总是按照选定的目标,选择好位置,静心坐着观察、思考、作画,周围的行人经常会驻足好奇地观看,但这些并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由于经常在户外作画,孩子们养成了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作画的习惯,做到了“闹中取静”。
一、积极开展引导,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
在绘画构图上,小班幼儿把每个形象像商品目录一样罗列在画面上,形象间各自独立,无甚关系;而中班幼儿开始出现这根线条的画法即把画面用一根长长的线条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物体都在这根线上排列成一行。因此,教师在制定观察目的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幼儿在构图方面的特点。让幼儿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同时,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预定的目的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如给幼儿观察一盆花,如果老师不提出具体要求,孩子们往往对花盆得出简单印象,画面粗略、笼统。为了明确观察目的,我与幼儿共同商量观察顺序,可以先看花盆的造型、质地、花纹、颜色,再看长在上面的花、茎、叶,看叶子的形状如何、大小区别,花朵的色彩、形状及生长的位置。幼儿在老师指导下,有了明确观察的目的,能在观察画中把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在观察前自己提出目的了。
二、创设美好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举动,就是幼儿观察绘画的萌芽。教师引导幼儿走进观察画的世界,就必须充分了解幼儿与生俱来的种种本能,把孩子带到美的环境中,让孩子接触美的事物,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启发孩子观察、思考、创造,用美鼓起孩子的活动热情。首先,我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观察对象,因为有趣的题材,能真正调动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如孩子爱玩玩具、运动器具就是有趣的题材;孩子爱动,小狗、小兔、公鸡就是孩子喜爱的对象;孩子爱美,鲜花、蝴蝶、金鱼即是生动的内容;小小运动会、马路上的车辆等一切美丽,被真爱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喜欢的观察绘画主题。其次,给予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引导幼儿与实物触摸、亲近,如让孩子操作玩具、用具,给小兔喂草,亲吻花草,并给幼儿结伴交谈的时间和机会。再次,配合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当的画材、画具,并示范使用方法,再鼓励幼儿利用工具材料,尽情地去画。在观察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欣赏和鼓励,使孩子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对观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三、针对不同情况,掌握幼儿观察方法
观察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让孩子掌握一些方法。
3.1 让孩子按顺序进行观察
顺序观察法即对事物各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从头到尾、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者倒过来。顺序观察法可以使观察比较全面、细致、不易疏漏,幼儿容易掌握。
例如让孩子观察轮船时,我引导孩子从上到下地看:最上面是桅杆,中间是船舱,下面是甲板;然后从前到后观察,前面是船头,中间是船身,后面是船尾;再从大到小地观察,大的有船舱、甲板,小的有方向盘、绳子、轮胎、竹杆等等。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每个孩子找好一个位置观察,所画的轮船各不相同。
3.2 让孩子根据特征进行观察
典型特征观察法是先观察事物最明显的特征,然后再观察事物的其他部分。如观察大河马时,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河马宽大的嘴巴,大嘴巴就是河马的典型特征;接着再观察河马庞大的身体、小耳朵、鼻子、眼睛等。抓住大嘴巴的特征进行描绘,就能使河马的形象突现出来。即使幼儿画出来的东西不同于他们看到的东西,教师也不能批评指责。幼儿自信心增强了,再没有一个幼儿对自己所画的画表示怀疑,而总是大胆自信地作画。
3.3 让孩子在观察中发现异同
比较观察要求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辨认,分析综合,进行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在引导幼儿观察过程中,要让幼儿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善于找出绘画的规律,一切物体都有差异,有的两种物体大同小异。让幼儿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薄厚、曲直、纹理等进行辨别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异同。如让孩子比较公共汽车和卡车,先寻找它们相同的地方,都有车头,车厢,车轮、车窗和车门;再寻找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观察,培养了孩子辨别、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孩子在作画时也能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
3.4 让孩子学会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因果等能力。春天到了,青蛙的卵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在鱼缸里欢快地游着,孩子们天天注视着它们,看着乌黑的小脑袋逐渐长大变成了稍大的脑袋,然后长出了一对后腿,又长出一对前腿,慢慢的尾巴变小变短直至消失,成为一只完整的小青蛙。青蛙的每一步成长过程孩子们都用笔把它描绘下来。观察力和表现力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四、强化经常训练,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幼儿由于缺乏经验,观察的细致性比较差,往往对明显的、就近的、形体大的事物先发现,而对于比较隐蔽的、远处的、比较小的事物视而不见,所以,我教给幼儿简单易行的观察方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事物。如我让孩子画老师(我)时,起初,孩子只能画出我明显的特征,如短发、T恤、牛仔裤;裤子上的花纹、纽扣,他们还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我的神态特征、手脚的摆放位置等。通过对细小部分的观察、描绘,人物像生动真实起来。
其次,培养孩子观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户外进行观察画活动不仅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生活,而且可以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复杂的环境中专心作画。我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画画,有时画幼儿园旁边的楼房、有时画小路上的车、行人。户外作画要受到许多干扰、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意志。孩子们总是按照选定的目标,选择好位置,静心坐着观察、思考、作画,周围的行人经常会驻足好奇地观看,但这些并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由于经常在户外作画,孩子们养成了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作画的习惯,做到了“闹中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