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拓宽思路,激发创新。儿童的生活、活动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教师应注意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用自由的心灵感受世界。
关键词:观察;创造;语言表达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科目,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采取多途径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那如何用好、用活、用深这些资源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通过实践来摸索其中的奥秘吧!
一、美术观察走进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要学生学会创作,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人的心理发展的认识过程来看,创作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没有感知生活的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儿童的创作过程无疑也是这样。
儿童的生活、活动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注意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让幼儿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成人眼中的世界,因为孩子们习惯用他们自由的心灵感受世界。情感教育理论指出:认识源于情,超于情,导引情,有情才能进行创作,作品有情才有生命力,创作成功的关键是情感因素的外显。在儿童时期,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对美、对生活的敏悟以及兴趣和感觉的持续。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从而给予学生更为直观与丰富的观察和感悟。
二、美术创作走进生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一规定较好地打破了传统美术以绘画为主的思想,美术应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综合表现力的教育,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学会寻找身边的各种媒材,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大胆地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创造力,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资源,就看我们如何带领学生去寻找与利用了。
三、美术语言走进生活
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学生要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就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一个人的艺术感受能力弱,他就不可能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他有了艺术感受之后,再通过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感受就会得到强化。所以,语言能力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一个人艺术素质的高低。
小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与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言语素养偏低的状况普遍存在。一般学生在评论美术作品时,只会用“我很喜欢那幅画,因为它画得很漂亮”“我觉得它非常美”等简单语句来描述表达。其实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评论的方法,不善于组织语言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深入开展美术评论还需要能分析作品,讲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情感。我们平时的教学除了要鼓励学生敢画、敢想、敢评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描述与思想的表达。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这种能力。
四、美术活动走进生活
如果说美术课堂是美术教育的革命基地,那美术活动则是另一片广阔天地。由于受美术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无法开展一些较大规模的创作,所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感受美术对于生活的重要。这是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域。如,“美术亲子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一些大规模的、有特别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让每一堵墙会说话”:用自己的画来美化周边的环境,在我们的校园里、大街上有很多白色的围墙,孩子都可以用自己的画,使之成为美丽的风景线;“环保服装设计会”:巧妙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美丽衣裳;“百米绘画长卷”:用自己的画来告诉人们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节日,让我的家(教室)更美”“童话剧的表演让我来做手工”“漫画,让我们的校园更特别”“春天,让我们做个风筝来放飞”……美术活动的天地巨大无比,是美术课堂所无法取代的。
美术学习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而应多途径地与各学科相联,从而使学生学会在新情境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各种问题。
例如,与语文活动结合,进行童话剧、课本剧等故事表演,从设计角色形象、用各种材料制作服饰、道具、布景、海报、乐器、布置舞台等,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还有与音乐、数学、体育、科学、生活劳动等课程的结合。
总之,通过不同的途径探索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为的是让学生喜欢美术,能积极主动地用心灵进行创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罗思菲德.创作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关键词:观察;创造;语言表达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科目,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采取多途径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那如何用好、用活、用深这些资源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通过实践来摸索其中的奥秘吧!
一、美术观察走进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要学生学会创作,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人的心理发展的认识过程来看,创作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没有感知生活的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儿童的创作过程无疑也是这样。
儿童的生活、活动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注意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让幼儿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成人眼中的世界,因为孩子们习惯用他们自由的心灵感受世界。情感教育理论指出:认识源于情,超于情,导引情,有情才能进行创作,作品有情才有生命力,创作成功的关键是情感因素的外显。在儿童时期,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对美、对生活的敏悟以及兴趣和感觉的持续。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从而给予学生更为直观与丰富的观察和感悟。
二、美术创作走进生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一规定较好地打破了传统美术以绘画为主的思想,美术应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综合表现力的教育,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学会寻找身边的各种媒材,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大胆地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创造力,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资源,就看我们如何带领学生去寻找与利用了。
三、美术语言走进生活
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学生要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就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一个人的艺术感受能力弱,他就不可能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他有了艺术感受之后,再通过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感受就会得到强化。所以,语言能力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一个人艺术素质的高低。
小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与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言语素养偏低的状况普遍存在。一般学生在评论美术作品时,只会用“我很喜欢那幅画,因为它画得很漂亮”“我觉得它非常美”等简单语句来描述表达。其实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评论的方法,不善于组织语言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深入开展美术评论还需要能分析作品,讲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情感。我们平时的教学除了要鼓励学生敢画、敢想、敢评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描述与思想的表达。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这种能力。
四、美术活动走进生活
如果说美术课堂是美术教育的革命基地,那美术活动则是另一片广阔天地。由于受美术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无法开展一些较大规模的创作,所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感受美术对于生活的重要。这是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域。如,“美术亲子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一些大规模的、有特别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让每一堵墙会说话”:用自己的画来美化周边的环境,在我们的校园里、大街上有很多白色的围墙,孩子都可以用自己的画,使之成为美丽的风景线;“环保服装设计会”:巧妙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美丽衣裳;“百米绘画长卷”:用自己的画来告诉人们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节日,让我的家(教室)更美”“童话剧的表演让我来做手工”“漫画,让我们的校园更特别”“春天,让我们做个风筝来放飞”……美术活动的天地巨大无比,是美术课堂所无法取代的。
美术学习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而应多途径地与各学科相联,从而使学生学会在新情境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各种问题。
例如,与语文活动结合,进行童话剧、课本剧等故事表演,从设计角色形象、用各种材料制作服饰、道具、布景、海报、乐器、布置舞台等,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还有与音乐、数学、体育、科学、生活劳动等课程的结合。
总之,通过不同的途径探索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为的是让学生喜欢美术,能积极主动地用心灵进行创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罗思菲德.创作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