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教研指的是教研组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它的最大优势体现在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学科所有教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教研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主题教研;课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05-03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众多的校内外教研中表现得“很激动”,可是回到班级时“一动也不动”。为什么种类繁多的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的视听,却难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培训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链接?如何帮助教师在教研中学习和成长?我校近年来着力助推主题教研,不管是学校备课组教研活动,还是外出参与各级教研,都要求教师带着明确的主题,去寻找、发现和思考,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此举催生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发了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主题教研催生问题意识
学校每周的校历上最显眼之处就是教导处以列表方式呈现的“校内外教研一览表”,教研次数多,参与人数多,有时达到了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的地步。教师参加数量众多的教研培训,他们在各级各类教研中赶场,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同行课堂,发表学习感言,可谓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真正的研究可曾发生过?若问教师参加教研有什么收获,通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还不错、挺有收获的”,这只能说明教师没有什么收获。
(一)主题教研引导教师发现问题
问题是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研究始于问题。某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反馈外出培训的情况时说:“听了三堂课,两堂还好,其中《手指》一课没有体现学段特点,看不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痕迹。再说,怎能用串问法来对付高年级学生?”一席话说得令人眼前一亮。因为这位老师发现的问题,正是我校从上学期开始的“优化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主题教研中反复讨论的问题。
当时要求各语文备课组组长报送教研主题时,组长们纷纷问道:我们做什么研究好呢?我们小组适合做哪方面的研究呢?目前大家热衷于什么研究呢?……一连串的问题指向了主题研究的根本问题——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问题也暴露出教师做研究的最大症结——不知道自己应该研究什么。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教师头脑中是否有积极的研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主题教研的引导,促使教师思考起来……
(二)主题教研引导教师提炼问题
学校语文教研组确定了“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的教研主题后,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备课要体现“练习设计”,课堂教学中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听评课要集中讨论练习设计的实施成效等,结果教师又纷纷提出了问题:
每堂课都要设计课堂练习吗?需要设计多大的量?练习类型有哪些?
如何确定训练点?学段特点怎么体现?怎样教学才能落实训练,进而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时机如何选择?在课堂上运用什么评价方式比较合适?
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此之多,但所有的问题都聚焦学校的教研主题,体现了教师在主题教研中坚守的思虑。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切身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主题教研使得教师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尝到主题教研的第一个甜头就是学会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
二、主题教研做实课题研究
主题教研贵在接地气,它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一旦有了明确的主题,就像旅游确定了目的地,一路车马劳顿,风霜雪雨,却满心欢喜地向前。他们历经备课、课堂教学、听评课及教学反思的过程,看似辛苦,心中却是沉甸甸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教师呈现有主题的教学
以往上课,教师要么借鉴他人案例,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信马由缰。以“优化课堂练习设计”为主题的教研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在教案中体现“课堂练习设计”。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三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和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一位教师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教学环节如下:感受小村庄原先的样子,理解“锋利的斧头”曾经给村庄带来的一切,思考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乍看教学主线清晰,实则教学目标偏向内容的理解,语言训练点不明。因此备课组教师紧扣主题,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1.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一切”消失了,消失的又是什么?阅读课文相应的段落,完成相应的练习(课堂练习设计:村民曾经用锋利的斧头得到____。村民曾经用锋利的斧头得到的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2.消失的仅仅是这些房子家具吗?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自己的理解(课堂练习设计:小村庄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因为________。)
紧扣主题的课堂练习设计抓住“锋利的斧头”,扣住“失去”谈“得失”,抓住排比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了解和把握了主要内容,理解斧头的“得”与“失”,也从中深刻感悟到任意毁林的严重后果。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
课堂是主题教研成果的展示场,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因而,教研组长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课活动。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深入研讨,分析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再进行试验。有人说“一切理念都要在课堂上看得见”,课题研究的试验田就在课堂,主题教研的过程其实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只是它不显山不露水,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课题研究的每一步。 (二)教师实现有主题的反思
反思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针对诸如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成果的认识,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怎样进行等问题,主题教研使得教师渐渐习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为提高教学反思的实效性,教研组在《学校听课记录表》中单列一栏“聚焦点——课堂练习设计”,其右侧紧跟着一栏“即时评价”。此举,意味着教师听课时要详记课堂上呈现的“课堂练习设计”,并即时做出相应的评价。议课中教师首先要思考执教教师基于怎样的目标定位选择语言训练点;其二教师要评议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否与课堂练习设计相辅相成;其三要评议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或评价反馈是否合适。
有的教师为了能在评课中发表“有水平”的见解,在之前便大量搜集相关的网站,翻阅教育期刊中有关的文章,教研时经常捧着名家名篇据理力争。一次,“教师甲”评议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时,认为教师让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就用“____变成____”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后再用“____变成____变成____还变成____”的句式说说“我”的变化,练习看似简单,却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读懂课文,感受“我”的善变,并且亲历说好一句话再到一个复句的训练。“教师乙”却认为执教教师满足于学生把话说完整,忽略把一句话说生动说具体的引导,而且整节课只是训练说好一句话,未免缺乏坡度。观点不同,指向却是一致的,都聚焦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实施。
评议他人就是反观自己。热烈的讨论中,教师渐渐明白课堂练习的设计者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同时要兼顾学段目标。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练习”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低年级做好句子的训练,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才能生发,不能任意拔高要求。不过,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倒是可以考虑给予优等生说好“复句”或把句子写下来的不同要求。“教师乙”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呈现了自己的思考和改进意见:让学生练习把话说完整,虽然符合低年段的语用训练要求,但是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题目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无需动脑,根据图片就能在空格上填上本课所学的“霜、露珠、彩虹、冰”等内容,思维含量不足。其次,训练的功能性单一。目的只是把内容梳理完成,练习说整句话,实在可惜,可以修改成:“水会变成____的汽,变成的云,变成____的雨,还会变成____的露,____的霜,____的冰。”如此,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修饰语,使得答案更加生动。这样,不仅达成了内容梳理,把话说完整,而且语言表达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前进,可谓一举两得。
所谓的“专家”,不也只是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吗?教师的评议课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他们备课时专注于一点,看课时专注于一点,评课时专注于一点,反思亦是专注于一隅。许多教师表示,现在写教学反思比以前容易多了,一提笔就直奔课堂练习设计的成败,思考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制定、语言训练点选择等之间的关系,写着写着发现一学期下来轻松完成了十来篇教学案例或论文。试想,一个教师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专注于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实践,思考教学得失,撰写教学反思,改进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师能不快速成长起来吗?
主题教研中,教师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探讨、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它无形中将学科所有教师连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 纪敏]
关键词:主题教研;课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05-03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众多的校内外教研中表现得“很激动”,可是回到班级时“一动也不动”。为什么种类繁多的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的视听,却难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培训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链接?如何帮助教师在教研中学习和成长?我校近年来着力助推主题教研,不管是学校备课组教研活动,还是外出参与各级教研,都要求教师带着明确的主题,去寻找、发现和思考,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此举催生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发了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主题教研催生问题意识
学校每周的校历上最显眼之处就是教导处以列表方式呈现的“校内外教研一览表”,教研次数多,参与人数多,有时达到了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的地步。教师参加数量众多的教研培训,他们在各级各类教研中赶场,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同行课堂,发表学习感言,可谓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真正的研究可曾发生过?若问教师参加教研有什么收获,通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还不错、挺有收获的”,这只能说明教师没有什么收获。
(一)主题教研引导教师发现问题
问题是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研究始于问题。某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反馈外出培训的情况时说:“听了三堂课,两堂还好,其中《手指》一课没有体现学段特点,看不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痕迹。再说,怎能用串问法来对付高年级学生?”一席话说得令人眼前一亮。因为这位老师发现的问题,正是我校从上学期开始的“优化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主题教研中反复讨论的问题。
当时要求各语文备课组组长报送教研主题时,组长们纷纷问道:我们做什么研究好呢?我们小组适合做哪方面的研究呢?目前大家热衷于什么研究呢?……一连串的问题指向了主题研究的根本问题——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问题也暴露出教师做研究的最大症结——不知道自己应该研究什么。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教师头脑中是否有积极的研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主题教研的引导,促使教师思考起来……
(二)主题教研引导教师提炼问题
学校语文教研组确定了“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的教研主题后,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备课要体现“练习设计”,课堂教学中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听评课要集中讨论练习设计的实施成效等,结果教师又纷纷提出了问题:
每堂课都要设计课堂练习吗?需要设计多大的量?练习类型有哪些?
如何确定训练点?学段特点怎么体现?怎样教学才能落实训练,进而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时机如何选择?在课堂上运用什么评价方式比较合适?
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此之多,但所有的问题都聚焦学校的教研主题,体现了教师在主题教研中坚守的思虑。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切身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主题教研使得教师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尝到主题教研的第一个甜头就是学会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
二、主题教研做实课题研究
主题教研贵在接地气,它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一旦有了明确的主题,就像旅游确定了目的地,一路车马劳顿,风霜雪雨,却满心欢喜地向前。他们历经备课、课堂教学、听评课及教学反思的过程,看似辛苦,心中却是沉甸甸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教师呈现有主题的教学
以往上课,教师要么借鉴他人案例,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信马由缰。以“优化课堂练习设计”为主题的教研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在教案中体现“课堂练习设计”。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三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和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一位教师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教学环节如下:感受小村庄原先的样子,理解“锋利的斧头”曾经给村庄带来的一切,思考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乍看教学主线清晰,实则教学目标偏向内容的理解,语言训练点不明。因此备课组教师紧扣主题,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1.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一切”消失了,消失的又是什么?阅读课文相应的段落,完成相应的练习(课堂练习设计:村民曾经用锋利的斧头得到____。村民曾经用锋利的斧头得到的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2.消失的仅仅是这些房子家具吗?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自己的理解(课堂练习设计:小村庄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因为________。)
紧扣主题的课堂练习设计抓住“锋利的斧头”,扣住“失去”谈“得失”,抓住排比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了解和把握了主要内容,理解斧头的“得”与“失”,也从中深刻感悟到任意毁林的严重后果。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
课堂是主题教研成果的展示场,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因而,教研组长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课活动。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深入研讨,分析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再进行试验。有人说“一切理念都要在课堂上看得见”,课题研究的试验田就在课堂,主题教研的过程其实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只是它不显山不露水,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课题研究的每一步。 (二)教师实现有主题的反思
反思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针对诸如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成果的认识,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怎样进行等问题,主题教研使得教师渐渐习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为提高教学反思的实效性,教研组在《学校听课记录表》中单列一栏“聚焦点——课堂练习设计”,其右侧紧跟着一栏“即时评价”。此举,意味着教师听课时要详记课堂上呈现的“课堂练习设计”,并即时做出相应的评价。议课中教师首先要思考执教教师基于怎样的目标定位选择语言训练点;其二教师要评议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否与课堂练习设计相辅相成;其三要评议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或评价反馈是否合适。
有的教师为了能在评课中发表“有水平”的见解,在之前便大量搜集相关的网站,翻阅教育期刊中有关的文章,教研时经常捧着名家名篇据理力争。一次,“教师甲”评议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时,认为教师让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就用“____变成____”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后再用“____变成____变成____还变成____”的句式说说“我”的变化,练习看似简单,却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读懂课文,感受“我”的善变,并且亲历说好一句话再到一个复句的训练。“教师乙”却认为执教教师满足于学生把话说完整,忽略把一句话说生动说具体的引导,而且整节课只是训练说好一句话,未免缺乏坡度。观点不同,指向却是一致的,都聚焦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实施。
评议他人就是反观自己。热烈的讨论中,教师渐渐明白课堂练习的设计者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同时要兼顾学段目标。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练习”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低年级做好句子的训练,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才能生发,不能任意拔高要求。不过,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倒是可以考虑给予优等生说好“复句”或把句子写下来的不同要求。“教师乙”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呈现了自己的思考和改进意见:让学生练习把话说完整,虽然符合低年段的语用训练要求,但是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题目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无需动脑,根据图片就能在空格上填上本课所学的“霜、露珠、彩虹、冰”等内容,思维含量不足。其次,训练的功能性单一。目的只是把内容梳理完成,练习说整句话,实在可惜,可以修改成:“水会变成____的汽,变成的云,变成____的雨,还会变成____的露,____的霜,____的冰。”如此,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修饰语,使得答案更加生动。这样,不仅达成了内容梳理,把话说完整,而且语言表达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前进,可谓一举两得。
所谓的“专家”,不也只是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吗?教师的评议课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他们备课时专注于一点,看课时专注于一点,评课时专注于一点,反思亦是专注于一隅。许多教师表示,现在写教学反思比以前容易多了,一提笔就直奔课堂练习设计的成败,思考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制定、语言训练点选择等之间的关系,写着写着发现一学期下来轻松完成了十来篇教学案例或论文。试想,一个教师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专注于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实践,思考教学得失,撰写教学反思,改进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师能不快速成长起来吗?
主题教研中,教师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探讨、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它无形中将学科所有教师连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