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是心灵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命与灵性是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课堂上运用充满诗意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与历史人物对话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灵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关系和谐,提高教学效益。笔者积极投身新课改,对教学语言不断磨砺,精益求精,有一些感悟,现与同行分享,也希冀得到批评指正。
一、用诗意语言升华主题,达成的不仅仅是教学目标
笔者执教人民版教材《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一文时,为了凸显本课的主题,并能适度升华,便写了一首小诗:
这节课的中心是思想自由。笔者这首小诗,表现了思想自由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永恒价值,并对卢梭提出“感情至上”之于理性崇拜方面的突破和价值给予较高的评价,从而点明了该课的难点。这首诗很贴切,集中反映了课题的中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升华了思想自由的价值。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一课阐述了霍布斯、伏尔泰、卢梭、康德等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执教该课时,如何凸显思想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推进社会革命的现实价值呢?笔者用一首诗歌《一米阳光》来收尾。
这里的“阳光”与黑暗相对,意为驱散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虽然阳光还不能洒满大地,但意义非同寻常。诗的第一节能体现启蒙思想的传播对西欧封建专制统治所产生的冲击,第二节凸显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价值,第三节凸显启蒙思想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二、用诗意语言评介人物,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般知识
思想文化模块的教学涉及人物评介,因为时间久远,学生对历史人物往往有时空的距离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历史人物的陌生感,首先要对人物进行评介。只有学生喜欢这个人物,才可能去深刻理解其思想的内容,感悟到他们思想的与众不同。
笔者在讲授《人类文明的引擎》一课时,由于相关内容在前面的两次工业革命中已经阐述,如何能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一节课,笔者查阅大量史料,对瓦特和法拉第这两位著名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两首诗歌,从科学精神的价值入手,高度评价了这两位科学家给人类所作的贡献,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这两首诗从大胆质疑、敢于求异、勇于创新、贡献伟大等四个方面对两位人物的科学精神和伟大贡献进行了全面评价,学生又好奇又开心,对科学精神的价值有了深刻的感悟,这对于情感目标的落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这节课,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师生一起作诗一首。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写前边部分,后边部分让学生补充。
学生在感悟了科学精神的求异、创新的价值以后,纷纷把自己的感悟诉诸笔端。
三、用诗意语言阐发作品内涵,让灵性充满课堂
人民版必修教材《碰撞与冲突》一课,涉及列宾作品的介绍。如果只是展示一下艺术家们的作品,而不作深入的挖掘,就不能让学生在心灵上与伟大的艺术家达到共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下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
这幅画通过美丽的伏尔加河与一群生活在重压下的衣衫褴褛的纤夫之间的对比,凸显了沙皇专制的残暴与黑暗。这一群人生活在痛苦之中,但是他们个个身强力壮,有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将成为埋葬沙皇专制的主力军。教学时,笔者运用了一首诗歌,对作品的内涵进行了发掘。
该诗第一节通过伏尔加河的美丽与衣衫褴褛的纤夫之间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不公;第二节侧重于细节描写,突出艰苦的劳动与收获不成比例,让学生感受到俄国下层民众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第三节通过对领头的老者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神入历史场景,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纤夫希望渺茫的未来。前三节,笔者让一位朗诵得好的学生来朗读,以体现师生互动的意图。最后一节涉及主题升华,学生可能情感准备不够到位,笔者选择了自己朗读。朗读的时候,笔者激情勃发,有力地揭示了身强力壮的纤夫所蕴涵的巨大革命力量,他们才是埋葬沙皇专制的力量之源。学生通过诗意的语言,充分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对笔者的创意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体现了诗意语言自身的魅力,同时也是对笔者的莫大鞭策,是促进笔者专业成长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用诗意语言升华主题,达成的不仅仅是教学目标
笔者执教人民版教材《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一文时,为了凸显本课的主题,并能适度升华,便写了一首小诗:
这节课的中心是思想自由。笔者这首小诗,表现了思想自由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永恒价值,并对卢梭提出“感情至上”之于理性崇拜方面的突破和价值给予较高的评价,从而点明了该课的难点。这首诗很贴切,集中反映了课题的中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升华了思想自由的价值。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一课阐述了霍布斯、伏尔泰、卢梭、康德等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执教该课时,如何凸显思想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推进社会革命的现实价值呢?笔者用一首诗歌《一米阳光》来收尾。
这里的“阳光”与黑暗相对,意为驱散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虽然阳光还不能洒满大地,但意义非同寻常。诗的第一节能体现启蒙思想的传播对西欧封建专制统治所产生的冲击,第二节凸显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价值,第三节凸显启蒙思想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二、用诗意语言评介人物,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般知识
思想文化模块的教学涉及人物评介,因为时间久远,学生对历史人物往往有时空的距离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历史人物的陌生感,首先要对人物进行评介。只有学生喜欢这个人物,才可能去深刻理解其思想的内容,感悟到他们思想的与众不同。
笔者在讲授《人类文明的引擎》一课时,由于相关内容在前面的两次工业革命中已经阐述,如何能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一节课,笔者查阅大量史料,对瓦特和法拉第这两位著名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两首诗歌,从科学精神的价值入手,高度评价了这两位科学家给人类所作的贡献,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这两首诗从大胆质疑、敢于求异、勇于创新、贡献伟大等四个方面对两位人物的科学精神和伟大贡献进行了全面评价,学生又好奇又开心,对科学精神的价值有了深刻的感悟,这对于情感目标的落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这节课,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师生一起作诗一首。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写前边部分,后边部分让学生补充。
学生在感悟了科学精神的求异、创新的价值以后,纷纷把自己的感悟诉诸笔端。
三、用诗意语言阐发作品内涵,让灵性充满课堂
人民版必修教材《碰撞与冲突》一课,涉及列宾作品的介绍。如果只是展示一下艺术家们的作品,而不作深入的挖掘,就不能让学生在心灵上与伟大的艺术家达到共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下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
这幅画通过美丽的伏尔加河与一群生活在重压下的衣衫褴褛的纤夫之间的对比,凸显了沙皇专制的残暴与黑暗。这一群人生活在痛苦之中,但是他们个个身强力壮,有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将成为埋葬沙皇专制的主力军。教学时,笔者运用了一首诗歌,对作品的内涵进行了发掘。
该诗第一节通过伏尔加河的美丽与衣衫褴褛的纤夫之间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不公;第二节侧重于细节描写,突出艰苦的劳动与收获不成比例,让学生感受到俄国下层民众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第三节通过对领头的老者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神入历史场景,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纤夫希望渺茫的未来。前三节,笔者让一位朗诵得好的学生来朗读,以体现师生互动的意图。最后一节涉及主题升华,学生可能情感准备不够到位,笔者选择了自己朗读。朗读的时候,笔者激情勃发,有力地揭示了身强力壮的纤夫所蕴涵的巨大革命力量,他们才是埋葬沙皇专制的力量之源。学生通过诗意的语言,充分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对笔者的创意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体现了诗意语言自身的魅力,同时也是对笔者的莫大鞭策,是促进笔者专业成长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