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可行有效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的方法,对2009年月1月~2010年10月900例新生儿从健康教育、人员管理、采血方法、采血时间、部位、进针深度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使采血合格率达到100%,减轻了新生儿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焦虑担心,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 疾病筛查 足跟采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91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是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其中足跟采血是较理想和较有效的采血方法。2007开始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在2008年前的采血率和采血成功率均不理想,2009年开始对采血方法的正确培训和对孕产妇的多方面宣传后,其抽采率和采血成功率均有大大的提高。
采血人员管理及相关教育宣传工作
采血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培训。采血前认真校对母亲姓名及床号,做好卡片登记和准备工作,确保采集样本不出现错误。采血人员负责管理疾病筛查婴儿的结果登记、档案管理及相关信息。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充分利用产前孕妇学校、发放宣传资料及住院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家属及孕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其积极配合做好筛查工作。
采血要求及注意事项
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在进行幼儿足跟部血片采集前,应将疾病筛查的项目、费用、条件等情况告知产妇及家属。在采血前加强与家属沟通,预约采血时间,使其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住院新生儿,采血护士在早晨查房时,就应将估计当日采血时间、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使其做好准备;对于出院前不能采血者,应向家长讲解注意事项,疾病筛查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其充分重视这件事情,并和家属约定具体采血时間,一般在出生后20天内,最好在出生后6~10天进行采血,做好跟踪采血工作。
采血注意事项:要提高采血率和采血成功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①采血滤纸,应选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专用滤纸。②采血量,在采集时,为了尽量降低如皮肤碎屑、消毒剂等的影响,一般弃去采集的第1滴血,保证采集的3个血斑相互独立,且血斑直径均要>08cm。③采血部位,自新生儿足外踝约03cm处做1条垂线与足外缘脚底线上缘约05cm处作一条平行线,则两条线交点为采血点。④采血针及进针深度,采用筛查中心配备的一次性专用采血针,在采血点也就是穿刺点快速进针出针,穿刺深度小于3mm,一般在15~2mm。⑤采血时机,新生儿沐浴前一般8:00~10:00前,为最佳采血时机,此时小儿四肢温暖,血管扩张,采集血样容易,且此时处于基础状态,干扰因素少,检验结果更准确;足部血运属于末梢血运,末梢血运受血容量影响较大,而小儿血容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哺乳,一般新生儿哺乳后05~1小时,形成一个相对的血容量高峰,此时亦为较佳采血时间。
采血影响因素
在临床上影响采血的因素很多,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有关书籍查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药物影响:为排除药物影响,应在小儿使用抗菌素停药3天,母亲停药1天后采血。②室温:温度低,小儿血液循环差,特别是末梢血运血流量不足,不利于采血成功;温度高,新生儿由于出汗而使血容量降低,末梢血运血流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血滴在滤纸上渗透性差,血斑过小,严重者会造成标本凝固,需重新采血。所以要尽可能提供适宜的温度,一般采血室温控制在22~24℃。③血样保存。采集血样,应避光防治污染,2~4小时室温干燥后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样本,应在干燥后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放入4℃的冰箱内保存,7天内送检,避免潮湿污染和日光直晒。
关键词 新生儿 疾病筛查 足跟采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91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是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其中足跟采血是较理想和较有效的采血方法。2007开始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在2008年前的采血率和采血成功率均不理想,2009年开始对采血方法的正确培训和对孕产妇的多方面宣传后,其抽采率和采血成功率均有大大的提高。
采血人员管理及相关教育宣传工作
采血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培训。采血前认真校对母亲姓名及床号,做好卡片登记和准备工作,确保采集样本不出现错误。采血人员负责管理疾病筛查婴儿的结果登记、档案管理及相关信息。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充分利用产前孕妇学校、发放宣传资料及住院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家属及孕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其积极配合做好筛查工作。
采血要求及注意事项
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在进行幼儿足跟部血片采集前,应将疾病筛查的项目、费用、条件等情况告知产妇及家属。在采血前加强与家属沟通,预约采血时间,使其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住院新生儿,采血护士在早晨查房时,就应将估计当日采血时间、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使其做好准备;对于出院前不能采血者,应向家长讲解注意事项,疾病筛查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其充分重视这件事情,并和家属约定具体采血时間,一般在出生后20天内,最好在出生后6~10天进行采血,做好跟踪采血工作。
采血注意事项:要提高采血率和采血成功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①采血滤纸,应选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专用滤纸。②采血量,在采集时,为了尽量降低如皮肤碎屑、消毒剂等的影响,一般弃去采集的第1滴血,保证采集的3个血斑相互独立,且血斑直径均要>08cm。③采血部位,自新生儿足外踝约03cm处做1条垂线与足外缘脚底线上缘约05cm处作一条平行线,则两条线交点为采血点。④采血针及进针深度,采用筛查中心配备的一次性专用采血针,在采血点也就是穿刺点快速进针出针,穿刺深度小于3mm,一般在15~2mm。⑤采血时机,新生儿沐浴前一般8:00~10:00前,为最佳采血时机,此时小儿四肢温暖,血管扩张,采集血样容易,且此时处于基础状态,干扰因素少,检验结果更准确;足部血运属于末梢血运,末梢血运受血容量影响较大,而小儿血容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哺乳,一般新生儿哺乳后05~1小时,形成一个相对的血容量高峰,此时亦为较佳采血时间。
采血影响因素
在临床上影响采血的因素很多,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有关书籍查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药物影响:为排除药物影响,应在小儿使用抗菌素停药3天,母亲停药1天后采血。②室温:温度低,小儿血液循环差,特别是末梢血运血流量不足,不利于采血成功;温度高,新生儿由于出汗而使血容量降低,末梢血运血流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血滴在滤纸上渗透性差,血斑过小,严重者会造成标本凝固,需重新采血。所以要尽可能提供适宜的温度,一般采血室温控制在22~24℃。③血样保存。采集血样,应避光防治污染,2~4小时室温干燥后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样本,应在干燥后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放入4℃的冰箱内保存,7天内送检,避免潮湿污染和日光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