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不同科学课型下的导学稿设计思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课堂类型多种多样,所需要的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导学稿更不能千篇一律。着重针对如何将科学课堂区别于文科,体现科学性;如何将导学稿区别于习题集;如何在完成导学稿预习的情况下,不减弱科学探究的味道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不同科学课型导学稿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100
  杜郎口中学的高效教学改革轰轰烈烈,行之有年,全国效仿,它创造的“导学稿”也成为当前各所学校课改的载体与工具,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衍生品。高效课堂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这与科学课堂中强调的合作探究天然契合,而“导学稿”又改变了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通过预习、交流、展示、反馈、评价等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了学生。下面笔者就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中几种课堂类型的导学稿设计进行阐述。笔者将科学课堂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训练课两种不同类型,而新授课又分为概念展示课与合作探究课。
  一、新授课——概念展示课
  新授课的导学稿设计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元认知,而且需要为本堂课教学的深度及广度定下基调,并协助学生建构起知识框架。这样,教师能选择的引导方式也最为丰富。
  [案例一]七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第一课时的导学稿课前预习部分。
  预发的导学稿不必要求学生全部完成,按知识类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如本案例中,学生课前只需完成预习部分便可。
  本堂课属于新授课,大量的概念知识都能从课本获得,所以概念展示部分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像这类课的导学稿设计应以协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为主。同时,尽量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资源制作一些有助于课堂知识呈现的小器件,如本节课的“生态瓶”。这样在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能有助于课内的合作探究。还应利用小组间的竞争关系,进行评比等活动,后续导学稿的编制也应围绕制作的器件或活动展开。
  本节导学稿课堂教学部分仅以【活动一】为例(片段取自导学稿)。
  【课内对话】
  【活动一】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请各组组长向组员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并讲解其中生物因素是什么(别落下看不见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并由组员补充。
  (完成最快的小组进行班级展示。)
  【思考】若把“生态瓶”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出三组以上的互相依赖关系。
  (在组长、副组长带领下以组内组的形式讨论,最先总结出三条关系的小组进行班级展示。)
  【概念展示】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如此设计,在进行概念展示的同时,也完成了合作探究。
  二、新授课——合作探究课
  另有一类新授课是以体验感受“探究”为课堂主轴的合作探究课,如《牛顿第一定律》等,笔者也认为这类“探究型”新授课与导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模式有所冲突。科学强调探究过程,是学生在不知道结论的基础上,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而导学稿下的科学课堂,预发导学稿是必然环节,学生的自主预习是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已经背熟牛顿第一定律,那在有了预期结论基础上的探究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这类新授课的导学稿的预习部分,就不应再让学生去勾勒书本,而应强调生活的体验,在预习作业中设计能在家庭中完成的小实验或能唤起以往生活记忆的活动,并从中发现规律,然后再辅以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案例二]《牛顿第一定律》以课前预习部分为例(片段取自导学稿)。
  【课前预习】
  【活动一】回忆幼时滑滑梯的场景,并思考下列问题:①平缓的滑梯与陡峭的滑梯哪个刺激?为什么?②在同一个滑梯上,怎样才能滑得更快?③在一样快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滑得更远?
  【活动二】家庭小实验。
  寻找材料:砧板一块(选光滑一面),毛巾一条,玩具车一辆(也可选用象棋棋子或麻将牌)。
  实验要求:在木质地板上重现“滑滑梯”场景,并模拟【活动一】中的三个问题。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
  请各位组员,将实验步骤记录在发下的实验记录纸上,明天将评选“最佳实验方案”“最有创意实验器材”“最佳实验作图”等奖项。
  如此设计,既可以实现预习目的,又能避免提前预知结论的“尴尬”,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复习训练课
  再有一类是复习训练课,这类课在传统课堂中是“满堂灌”的典型代表,学生最容易感到厌倦,而以导学稿为载体、小组展示为手段的新型复习训练课,完全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教师也由“教”转变为“导”。不过,这类课型的导学稿往往会被设计成“练习卷”“习题集”。复习课当然要有练习,但不能通篇都是,更应该注重的是知识的梳理和框架的构建。
  [案例三]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态系统》的整章复习(片段取自导学稿)。
  思维导图是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好方法,很多复习训练课上都能用到它,是教师十分喜爱的一种复习手段。在导学稿中结合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梳理,当然学生要熟练运用这种方法,需要不断强化。
  [案例四]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水》的整章复习(片段取自导学稿)。
  【任务一】构建思维导图。
  请根据主题“水”进行发散思维,回忆我们学过的所有知识,将与水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组成思维导图。
  提示建议思考的一级分支:1.物态变化;2.分布;3.物理性质;
  4.称量;5.纯净物、混合物……
  (请各位组员将图画在记录纸上,明天将评选“活跃思维奖”等奖项。)
  导学稿的设计如同课堂设计一般,永远值得研究与探讨,但总的来说,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学生限定在“书本”知识中,要让学生学会拓展;不能抹杀探究实验的乐趣,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不能沦为练习题的堆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福灼,李淑媛.近年来我国导学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2):95-97.
  [2]楼松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
  [3]马军.导学案下的困惑与反思[J].学苑教育,2013(2).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物理教学活动旨在引起师生之间的互感互动。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及物理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要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感悟形成能力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下面就如何设计物理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设计教学情境,展开讨论,提高学
【正】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把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一起,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问题确定下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
诗歌艺术能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意境,体验美的情怀。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则是这种艺术在课堂中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诗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修养。阅读、赏析、评价诗歌,是评判高中生阅读欣赏能力、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观照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笔者尝试对现代诗歌教
“这种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到现在还是做得一塌糊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感慨”应该耳熟能详。为什么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呢?我认为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美国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那么,试卷应该怎样讲评,才能让学生
建国伊始,齐白石先生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与热爱,十分用心地制作了两方印章,用宣纸包好,托人送入了中南海。毛泽东收到印章后,深为喜爱,不久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请郭沫若先生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设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是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小高考”的一部分,学科地位显著“提升”,在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近几年中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科目的选择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初期,信息技术课选修科目中,除了人工智能初步对学校、教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价值所在,也是我们政治学科教学所追求的真谛。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就是实现这一价值和真谛的途径之一。  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之树常青的关键在于“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偏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抽象、苍白、空洞的说教。传统的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之所以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是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讨论高考英语改革方案。北京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2016年起中考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北京是如此改革的话,那广西也有可能改革。总之,不管怎么改革,英语还是要学,且听力考试的分值越来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之路
【正】 经济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目的,也受人们的需求限制。分配是联结生产和需求的媒介。分配合理,可促进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分配不公,不仅损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