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即成绩或思想相对落后,他们普遍存在于每个班级,转化学困生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学困生的指导,促使他们的转化。一、要了解学困生的“困”,然后对症下药。二、动之以情——树立“学困生”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三、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教学的每一个学段,总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孩子,这些便是被我们教师称为学困生的孩子,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将这些学生打入另类。“学困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学困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学困生是作为在讲台上授业的教师最为敏感的话题,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一样的烦恼,那就是如何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我一直很困惑,同样的学习环境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优等生不用你刻意指点,早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甚至比老师所期望的还想得多;而学困生呢,即使老师把他们别在裤腰上循循善诱,可他还是云里雾里,勉强挣扎在及格的边缘。因此,我一直都觉得学困生工作任重而道远。
那学困生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们学校的六年级段的学困生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研究,再加上各科教师对他们的反映,结果我发现:我们六年级段的学困生,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受到老师的批评,对老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教师操之过急或由于“恨铁不成钢”,任其发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真正因智力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少之又少,占全年级段学困生的二十分之一。如我班的张志鹏、高增磊、王秉臻等同学都是因为学习不认真、贪玩等因素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的。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厌恶学习转为我爱学习呢?如何改变教师的一些态度、做法,成了转变他们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一些做法。
一、要了解学困生的“困”,然后对症下药。
对于班内的学困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要知道,“学困生”的头衔也不是他们所想要得到的,他们也不想成为学困生,他们也想进步,你不能将他们“一捆子打死”。你应该多去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真心诚意的帮助,我们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大多数学困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更不能变相体罚,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极有可能不接受,因此,我们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相信他们会有进步的那一天。
二、动之以情——树立“学困生”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接受能力慢一点,既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又令家长感到头痛和无奈,还会受到同学们的白眼、冷遇,自暴自弃的心理不断增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有时还会制造事端,有意刁难老师,要使这些学生逐渐地转化过来,就应该全身心的去关注他们,动之以情,让他们树立起各自的自尊,在自尊中寻找起点,在自尊中找回自我,在自尊中找回夫去的勇气。例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类的孩子尽量的做到多一些的鼓励,少一些的批评、惩罚;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挖苦、讽刺;多一些相互交流,少一些埋怨、斥责;在严厉中透出关爱,在关爱中为他们树立自尊。在评价中尽量从他们的发展上着想,尽量做到方法多样,标准多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学习、做人才能有内动力,才能扬起前进的风帆。就拿我班张志鹏来说吧,他是由上届留级到我班的,在班内成绩很差,学习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认为“破罐子破摔”,并且在课上也常做恶作剧,还经常与同学大打出手。有一次,竟然与别班的同学“单挑”上了。知道后,我真想把他大大地批评一顿,但理智告诉我,他虽成绩差,也常犯错误,但也有自尊心,于是,到嘴边的一大堆批评的话语立刻又收了回去。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教育了他,并不在教室里当众批评他,维护了他的自尊,因为我始终明白“自尊心是进步之源”。
三、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不能浮躁,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观念。要学会宽容、接纳他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我们不能习惯于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比如,我们通常衡量学生的发展,就只有用分数作标准;衡量学生是不是聪明,就只有以反应的快慢作为衡量的标准,等等。单就衡量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道不是重要的标准?我们说,多一种评价标准,就会多一些好学生,或者说就没有转化不过来的学困生。在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强项。有的学生,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你可以引导他写数学作文,循序善诱,慢慢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学生,喜欢画画,你就在书画展评中给他评个奖;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你就在歌咏会上给他发个奖品等等。这些,正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那是多大的安慰和鼓舞啊!这样,这些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一日一日往前进步,迸发自身的潜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我班的张琪同学,就因为同桌——班长夸“张琪的跑步比我快”,这句赞美的话足足使张琪兴奋了好几天,“我原来也有值得班长学习的地方!”“我比班长还要强!”使张琪为之进步了不少。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要注意做好三件事:一是端正其学习态度,二是传授学习方法,三是个别辅导。我们在辅导的过程中还经常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除了给他们讲清学习的必要性外,然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做的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让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是学的话,也能学会,只不过平时学不会,是因为自己的惰性引起的恶性循环。做的不够好的,在给予耐心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作为教师的一片苦心,唯一的目的就是:只要学生学好了,就是给老师最大的欣慰!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它需要我们探索和总结,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这样一步一步地工作,“学困生”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转化,甚至成为班集体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张孔仪:《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上海教育》2004年第9期。
[2]叶存兴、徐书生著:《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教学的每一个学段,总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孩子,这些便是被我们教师称为学困生的孩子,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将这些学生打入另类。“学困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学困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学困生是作为在讲台上授业的教师最为敏感的话题,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一样的烦恼,那就是如何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我一直很困惑,同样的学习环境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优等生不用你刻意指点,早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甚至比老师所期望的还想得多;而学困生呢,即使老师把他们别在裤腰上循循善诱,可他还是云里雾里,勉强挣扎在及格的边缘。因此,我一直都觉得学困生工作任重而道远。
那学困生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们学校的六年级段的学困生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研究,再加上各科教师对他们的反映,结果我发现:我们六年级段的学困生,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受到老师的批评,对老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教师操之过急或由于“恨铁不成钢”,任其发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真正因智力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少之又少,占全年级段学困生的二十分之一。如我班的张志鹏、高增磊、王秉臻等同学都是因为学习不认真、贪玩等因素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的。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厌恶学习转为我爱学习呢?如何改变教师的一些态度、做法,成了转变他们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一些做法。
一、要了解学困生的“困”,然后对症下药。
对于班内的学困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要知道,“学困生”的头衔也不是他们所想要得到的,他们也不想成为学困生,他们也想进步,你不能将他们“一捆子打死”。你应该多去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真心诚意的帮助,我们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大多数学困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更不能变相体罚,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极有可能不接受,因此,我们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相信他们会有进步的那一天。
二、动之以情——树立“学困生”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接受能力慢一点,既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又令家长感到头痛和无奈,还会受到同学们的白眼、冷遇,自暴自弃的心理不断增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有时还会制造事端,有意刁难老师,要使这些学生逐渐地转化过来,就应该全身心的去关注他们,动之以情,让他们树立起各自的自尊,在自尊中寻找起点,在自尊中找回自我,在自尊中找回夫去的勇气。例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类的孩子尽量的做到多一些的鼓励,少一些的批评、惩罚;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挖苦、讽刺;多一些相互交流,少一些埋怨、斥责;在严厉中透出关爱,在关爱中为他们树立自尊。在评价中尽量从他们的发展上着想,尽量做到方法多样,标准多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学习、做人才能有内动力,才能扬起前进的风帆。就拿我班张志鹏来说吧,他是由上届留级到我班的,在班内成绩很差,学习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认为“破罐子破摔”,并且在课上也常做恶作剧,还经常与同学大打出手。有一次,竟然与别班的同学“单挑”上了。知道后,我真想把他大大地批评一顿,但理智告诉我,他虽成绩差,也常犯错误,但也有自尊心,于是,到嘴边的一大堆批评的话语立刻又收了回去。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教育了他,并不在教室里当众批评他,维护了他的自尊,因为我始终明白“自尊心是进步之源”。
三、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不能浮躁,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观念。要学会宽容、接纳他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我们不能习惯于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比如,我们通常衡量学生的发展,就只有用分数作标准;衡量学生是不是聪明,就只有以反应的快慢作为衡量的标准,等等。单就衡量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道不是重要的标准?我们说,多一种评价标准,就会多一些好学生,或者说就没有转化不过来的学困生。在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强项。有的学生,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你可以引导他写数学作文,循序善诱,慢慢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学生,喜欢画画,你就在书画展评中给他评个奖;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你就在歌咏会上给他发个奖品等等。这些,正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那是多大的安慰和鼓舞啊!这样,这些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一日一日往前进步,迸发自身的潜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我班的张琪同学,就因为同桌——班长夸“张琪的跑步比我快”,这句赞美的话足足使张琪兴奋了好几天,“我原来也有值得班长学习的地方!”“我比班长还要强!”使张琪为之进步了不少。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要注意做好三件事:一是端正其学习态度,二是传授学习方法,三是个别辅导。我们在辅导的过程中还经常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除了给他们讲清学习的必要性外,然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做的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让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是学的话,也能学会,只不过平时学不会,是因为自己的惰性引起的恶性循环。做的不够好的,在给予耐心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作为教师的一片苦心,唯一的目的就是:只要学生学好了,就是给老师最大的欣慰!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它需要我们探索和总结,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这样一步一步地工作,“学困生”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转化,甚至成为班集体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张孔仪:《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上海教育》2004年第9期。
[2]叶存兴、徐书生著:《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