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屡教不改”的学生,通常指那些经教师“苦口婆心”多次教育仍然不肯改正错误的学生。在农村小学,教师往往会遇到更多“屡教不改”的学生。在这类学生的德育工作上,教师们通常是绞尽脑汁却又束手无策,也就只好对他们“放任不管”,结果就是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在“屡教不改”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一、“屡教不改”学生群体的症结分析
  面对“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问题,大家习惯于把大部分责任归咎于学生本身,而在教育工作者身上找原因的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教师的施教无方是导致学生屡教不改的重要原因,因为教师对这一類学生缺乏深入了解,对问题分析不准确,没有跟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脉象把握不准”,乱开教育处方
  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诱惑无处不在,切实地影响着这一群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在幼稚期的小学生,特别是一些性格较为外向或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的学生受到的影响更明显。面对新时代社会小学生产生的一系列思想异常,老师要有耐心和创新方法去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老师往往简单地把诸如此类的问题归结为学生是因为“懒惰”“叛逆”,教育手段也显得“简单粗暴”,除了“批评”“处罚”,没有太多的办法。
  2.“药物使用不当”,难见实际效果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科任老师面对“屡教不改”学生更显得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喜欢“转交”给班主任去解决,其本人在学生中更难以树立“威信”。而接到此类问题的班主任们也没有太多有效的办法,或者是叫学生写检讨,或者是叫家长到学校一起“逼”学生做检讨,此类教育手段,无异于“饮鸩止渴”,学生当时表面上是“无可奈何”,也乖乖地接受处罚,但心里面是“不服气”的,老师们的这一“三板斧”式方法肯定也难以见实效,老师手中的“屡教不改”名单也就越来越长。
  3.“泻药使用过量”,问题更加严重
  部分教师在教育违纪的学生往往不分场合,批评用语不够委婉,不顾及学生心里的感受,甚至用比较尖刻的语言责骂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完全对立的局面,深深地打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我定位为“扶不上墙的烂泥”,从此自暴自弃,“屡教不改”的帽子也就难以摘掉了。
  二、探索根治“屡教不改”毛病的良方
  综合学生屡教不改的表现及原因、教师的常用教育方法,导致“屡教不改”学生的“毛病”难以根治的根源在于教师方法不得当,抓不住关键点,不重视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育工作实践探索,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摆正心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客观属性
  在医学界有“医者父母心”之说,作为教师,笔者认为也要有“师者父母心”的心态,把每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小孩来教育。小学生群体,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还处于比较脆弱、稚嫩的阶段,抗压能力较差,犯错的反复性大,这些都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充分、清醒认识到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有打好教育“持久战”的心态,杜绝有做德育工作可以一劳永逸的思想。解决了教师本身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才能“轻装上阵”去做好“屡教不改”学生的工作。
  2.抓住关键,准确辨认学生犯错的真实原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学生犯错也不例外。遇到学生犯错的问题,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心态,不可草率武断地认定事情的缘由,应该充分调查、分析问题,在抓住问题本质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有一次,班上有“捣蛋大王”之称的小豪,将自己带来的瓜子趁人不备时放在一位较内向的女同学的桌子抽屉里(学校规定学生是不可以带零食到校的),弄得这位女同学有理说不清,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笔者猜到这肯定是小豪的“杰作”,决定在课前给同学们举例讲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在浓厚的课堂氛围感染下,小豪同学终于惭愧地低下了头,并勇敢地站起来认错,教室里也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小豪饱含泪水的眼中透露出满满的感激。所以,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解决问题才有针对性,治愈学生“屡教不改”的毛病才有靶向性。
  3.创新手段,灵活运用针对不同学生的策略
  针对“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教师们常常采用的是批评、检讨或处罚的方法。“屡教不改”的学生本身就是比较外向、活跃、叛逆心理比较强的一群学生,采用“以硬碰硬”的方法显然不是上策。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用“以柔克刚”的招式,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个性,变批评、处罚为谈心、沟通,因为小学生的心灵是较为脆弱的,可塑性很强,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会彻底打开学生的心扉,“屡教不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笔者班上的有位格外调皮的男孩子叫小凯,总喜欢在课堂上“变花样”逗同学们笑。一次,他用透明胶带把自己的嘴巴封得严严实实的,还不停地做鬼脸,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尴尬之余,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都听过悬梁刺股的故事吧,其实,小凯用透明胶带封住嘴巴,就是想效仿这个故事,不想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影响大家,这说明他内心特别想做一个好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支持他呀?”顿时,学生纷纷向他投去信任并支持的目光。打那以后,小凯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上课捣蛋,对同学、老师也变得有礼貌。本是一场恶作剧,经过笔者的“以柔克刚”,无意中成就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学生的机会。
  4.重视关怀,点燃学生心底那团自尊的火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越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存在一种希望引起别人注意、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如果教师动辄批评责骂,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让这部分学生变得自卑,甚至会产生逆反、对抗心理。教师在面对这群学生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适时地给予生活、学习上的关怀,逐步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扇窗,慢慢地,“屡教不改”的学生会有了“存在感”,也就有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信心和动力。
  笔者班上的小鸿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捣蛋专业户”,笔者接手班级后多次找他谈话,希望能改变他捣蛋的习惯。然而,总是收敛甚微,让笔者苦恼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鸿的捣蛋行为,其实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就是网络语说的“刷存在感”。于是,笔者决定转变方式,每次总是将班级任务优先派给他,例如,去倒垃圾、帮老师送东西去办公室、整理班级图书角等等,而且每次他完成任务,笔者都会在班上夸奖他,有时还奖励他本子、橡皮等学习用品。渐渐地,笔者发现他没时间惹是生非了,学习变得认真了,跟同学们相处更融洽了。其实,再让人头疼的孩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而老师真诚的关怀,将化作星火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之火。
  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学生的个体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小学生所处生理和心理上的稚嫩期,教师的德育工作也面临更大挑战。新时代赋予农村教师更大的责任和要求,面对教育难题,不容许我们回避或害怕,作为教师应该摆正心态、正视问题、抓住关键,从关怀入手,采取创新、灵活的教育方式,必定可以走出适合各种类型的“屡教不改”学生的路子。
其他文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境界,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教育目的,老师经常会直接透露自己的教育意图,往往对于学生的行为缺少深入的研究,最后仅限于停留在思想教育的层面。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内心接受率往往很低,多次强调之后,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无痕教育,即是不暴露教育意图,立足点要多元化,这些都是教育的智慧,能令教育效果
小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處有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目,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概念和公式,使学生自然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亲近和真实,这样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意识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他们智力发展和运算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长期以来,如何进行文言文有效教学一直困扰初中教师,成为教师的一块心病。目前,初中生厌学文言文的心理相当普遍,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远胜于英语。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付出多,却收效少;学生听课认真,却收获不多,文言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言之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摘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小学生写作训练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自古以来,读写不分家,阅读是一个知识的输入过程,写作是一个知识的倾吐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文练笔是目前备受小学语文教师推崇的写作训练方法,教师以优美的课文为切入点,挖掘出课文和小学生生活和兴趣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引导学生用笔尖记录下对生活和文章的感悟。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对其今后学习、工作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学抓起。“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成绩总是不太理想,课后做作业又感到很费力,除了智力因素外,其中
教育实践证明:“教育有时真的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伸手就能成功。”在推进建设和谐社会,重视人文关怀的今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作用。“亲和”从字义上讲,“亲”为热爱,体现温暖、支持、信任、帮助等含义,而“和”指协调、和谐,体现在师生关系融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感情更纯真,教师尊重、理解、关怀、相信学生,学生更能尊重教师。亲和在教育教学中
【摘要】本文作者以农村中学班主任的视野提出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难题,并以自己多年实践和大家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策略  初中生,在我们的眼中是一群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十三四岁的灵动孩子,看起来是多么美好的年龄时代。但是加上“农村留守”四个字,大家的心情就会变得沉重起来。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教育是我们这些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难题,更是我们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教育形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比较有代表意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进而提高地理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  前几年,笔者在高三普通班上课,发现很多学生只爱听老师讲,自己很懒动脑,学习的主动性很差,一旦遇到新见的题型,就无从下手。笔者想,是不是我们的
【摘要】数学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而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直接关系着其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以研究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着眼点,分别从创设情境、运用语言、设置游戏、因材施教、小组合作、拓展训练等方面对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做
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养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浅显易懂的俗语给我们阐述了有关家庭教育的深刻道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呈现出很多不如意的缺失现象,尤其是有些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  一、爸爸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1.放纵式教育代替放养式教育。运用这一模式的爸爸觉得,我们家孩子应当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