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用来对人性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种工具或方式。其作品刻画人物两难的道德困境,关注个体困惑的精神世界,无不渗透悲观主义及道德焦虑。在其《蓝》、《白》、《红》作品中,在“自由、平等、博爱”主题下,浸透的却是置疑、否定、嘲讽,在虚幻演绎中,一切均是乌托邦!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道德焦虑派 《蓝》 《白》 《红》
基耶斯洛夫斯基童年离家,少年丧父,中年丧母,从小身患顽疾,这些经历明显影响着他的性格及影片风格。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悲观主义,以及对人性道德的焦虑。道德焦虑,简而言之是对自身道德困境的反省追问,在痛苦地怀疑和忧虑中,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人性的脆弱本质。这种心理状态突现在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中充满尖锐冲突的情境里,人物两难的道德困境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忠诚或背叛,坚持或放弃。揭示或隐瞒……这些贯穿始终的问题是现代人在变幻莫测的时代中永恒的困惑,对于基耶斯洛夫斯基来说。他对人性进行批判的最终目的也许是希望在人间能找到真正的爱情,也许恰恰是因为他向往纯美爱情,才让他置疑丑陋人性。在其作品《蓝》、《白》、《红》中,在“自由、平等、博爱”主题下。浸透的却是置疑、否定、嘲讽,在他看来,那只是乌托邦!
影片《蓝》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自由的主题下讲述爱的故事。茱莉默默协助丈夫从事编曲工作,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却夺走她的丈夫和女儿,沉重的打击使她一蹶不振。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一份她自以为被毁掉的乐谱落在丈夫生前好友奥利维耶手中。出于不让杰作湮灭的好意。奥利维耶将其公布于众,无意发现茱莉丈夫生前的情人,而且她还怀着他的孩子,这让茱莉从悲怅中醒悟,淡定地面对现实生活。她接受奥利维的爱情,并与他一起完成《欧盟交响曲》。
影片结构简洁,以情感发展为线索,主要以茱莉的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从幸福,悲痛,逃避,彷徨到解脱,在不经意中流露出对爰的置疑。另外还有茱莉与奥利维的复杂情感线索,从拒绝到主动追求,前后两次肌肤相亲,这两次奥利维可能都有爱的因素,但茱莉内心却有着不一样的情绪,我认为。这种情绪绝不是爱情。第一次,茱莉准备回避现实过隐居生活,她约来奥利维,与之肌肤相亲,却在分手时对他说,“你很明白,我和别的女人一样,我会流汗,会咳嗽,我也有蛀牙,你不会想念我的,你现在都清楚了吧。”我认为茱莉不是在作简单的性欲宣泄,而是想让一直把她当作天使的奥利维知道她只是一位和其他女人一样普通女人,是想让他对她从此丧失兴趣,从而方便她安全地隐居。第二次,茱莉知道丈夫在外另有她人后,主动再次约奥利维,并与之肌肤相亲,我认为这并不是茱莉接受奥利维,而是茱莉在潜意识中对丈夫的一种报复,因为真正的爱情不是以别人的言行为转移,而是个人的情感享受。
其次,在《蓝》中,茱莉两次去看望母亲,两次母亲都在看电视,一次电视节目是蹦极,而且蹦极人是一位颤微微的八九十岁的老人。另一次是走钢丝绳。这是两种极具危险而且绝对不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为什么茱莉的母亲却喜欢看这种节目?我觉得这种反常行为,就如同人们心情低落时反而更喜欢选择听摇滚音乐一样,这很容易解释。但导演为什么如此详尽地在只有100分钟的影片中详详细细地把这位老人蹦极的全过程,这个与整部影片故事情节无任何瓜葛的内容完整呈现出来?我认为,这里面有另一层含义。蹦极是一种濒死体验,生活中有许多压力,我们有时会觉得活着太累,死了还轻松一些,这个观点,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白》中同样出现,那么这时,人们会希望有种假想的解脱。比如看电影,比如放纵,比如蹦极。但蹦极毕竟不是真的跳楼自杀,在我们的脚上束有安全绳索,而这根绳索也是现实的绳索,无论我们希望有多么的解脱,梦想有多么的自由,向往有多么的自我,但只要有这根现实的绳索束缚着我们,我们就不可能完全的显露出本我状态,我们就必须在社会的约束下循规蹈矩,我们就不可能达到理想中的自由!这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自由的绝望。
《蓝》演绎的主题是“自由”,但我认为,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来,“自由”是无人能及的,她或许就像是世外桃源。在他的影片中,茱莉想摆脱痛苦的记忆,重新开始生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但丈夫未完的乐曲、情人不舍的追寻让她不可能获得一个真正隔绝以前的生活,丈夫生前的背叛让她无所适从,即使“也许这样更好”,但丈夫的错误并不能让茱莉真正地抹掉过去的情感,在与奥利维鱼水交融之时,新生的胎儿、母亲的身影、妓女的堕落一一滑过,我们看到的是流泪满面的茱莉,沉思的眼眸,紧握的双手,她真的能释怀吗?她真的在奥利维身上找到爱情了吗?肉体的宣泄无法获得灵魂的自由,基耶斯洛夫斯基告诉我们,“自由”是乌托邦!
影片《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平等的主题下讲述爱的故事。生活在巴黎的波兰理发师卡洛,由于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萎靡不振。这让他法国妻子多明妮感到恼火。于是以婚姻有名无实为由要求离婚,并将卡洛赶出家门。卡洛在波兰人米哥拉的帮助下。回到了华沙,来到他哥哥尤雷科开的发廊,并同时兼职保安工作。偶然的机会,卡洛通过炒地皮一夜之间竟成富翁,成为国际贸易公司的总裁。发迹后的卡洛念念不忘多明妮,为能看她一眼,卡洛精心策划,立下遗嘱将巨额财产留给多明妮,随后伪造自己去世的假象,将多明妮从巴黎骗来参加葬礼,继承遗产。但入葬当晚,他却现身多明妮房内,一夜狂欢后,清晨,多明妮发现卡洛失踪了,随即她被作为谋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卡洛远远地看着依在监狱窗栏边的多明妮,她用手语对他说:“等我出来,我们再来。”。
卡洛向往平等,却永失平等。卡洛,在充满爱欲的妻子面前,懦弱,卑躬屈膝,甚至性无能。在他内心深处,极度地渴望平等。希望与妻子地位平等,甚至最好能在她之上,但他并没有理解妻子的情感,而自认为是因为自己贫穷才遭至冷落。我们可以从他暴富后,想通过骗多明妮来波兰继承巨额遗产而见她一面时所说的话中看出来,他说,“有这么多钱。她会来的!”另外,在葬礼当晚。他出现在多明妮面前,没有洞察到多明妮的惊喜,却在自说白话。“我可以躺在这里吗?……我很久以前就想躺在这里。”或许他认为,这一切是钱带来的。心怀仇恨的他怎能享受到多明妮的爱?所以即使他骗来她,并将她骗进监狱,他们也不可能平等相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卡洛清晨鬼鬼祟祟的出门去见多明妮时,就已表明,他,作为一个“死”人是不可能复活,如果被发现,他、他哥哥、米哥拉、司机等所有当初参与骗局的人都将身陷囹囵。虽然多明妮此时在监狱,但有朝一日她终将自由,而卡洛却永失自由,他所追求的平等也就永远化为乌有。
另外,在影片开头与结尾两处都出现卡 洛与多明妮走出教堂,在亲友簇拥下亲吻的幸福场景。第一次是,在法庭正在审问卡洛与多明妮的离婚案件,多明妮竟然开小差,想起当初举行婚礼时的幸福甜蜜。这表明多明妮心中对丈夫的眷恋,对他们即将结束的婚姻的怀念,或许她只是气恼丈夫的性无能。讨厌他的萎靡不振,但她还是爱他的。第二次是,卡洛通过骗局将他“爱”的妻子送进监狱后,看到多明妮在监狱窗前对他用手语所说的话后,他回忆起与多明妮婚礼上的亲吻,泪水流过他的脸庞。我不知道此时他是否明白多明妮对他的爱,但我感觉到卡洛的愚蠢。这份爱或许他永远也消受不起。卡洛精心设计的骗局让他们在这份爱情中双输。
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平等”,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人们在追求平等时,往往不自觉的丧失了最基本的平等——交流。缺乏沟通的人们,之间无论是否有爱情,或亲情。或仇恨都将无法实现平等,缺乏理解,无法了解,怎能平等?
影片《红》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博爱的主题下讲述爱的故事。在瑞士日内瓦。维朗汀的男友米高出差英国,两人依靠电话交流情感。男孩奥古斯特住在维朗汀家附近,正与女友卡琳热恋。一天,维朗汀开车回家时撞伤了一只狗,并认识了它的主人,一位独居的退休法官。她发现老法官性情古怪,还监听邻居的各种电话。老法官在维朗汀的感动下向警方自首。维朗汀去看望他。听他讲起往事。四十年前,老法官还是个沉醉于爱情中的法律系学生,直到有一天,他撞见自己的女朋友在与别人做爱。“什么是爱?”老法官问瓦伦婷。维朗汀请老法官观看她的时装表演,在心灵的交流之后,他们成了忘年交,老法官封冻的生活渐渐消融。但此时,奥古斯特却正重复着老法官的命运。女友红杏出墙。令他遭受沉重打击。奥古斯特决定去英国离开这令他痛苦的土地,维朗汀也终于下决心乘船去伦敦找米高。次日,老法官在电视上看到了英法海峡传来的噩耗:由法国开往英国的客轮因气候问题不幸翻船,130多人中仅6人幸存。电视镜头前出现幸存者的面容,茱莉、奥利维、卡洛、多明妮、奥古斯特、维朗汀。
影片一开始就快速穿梭于密布的电话网络线间,我们听到人们嘈杂的声音。让我们不禁意识到,这种从技术上拉近人们距离的工具,是否真的能传递我们真挚的感情,还是更有利于掩饰与欺骗?无论夫妻之间,母女之间。还是恋人之间,基耶斯洛夫斯基一一对他们进行质问。在老法官监听的电话中,我们发现生活表面之下的真相,人际交往中的虚假、冷漠和疏离。老法官告诉我们,我对所听见的无法判断对错,但至少是真实的,比法庭上看得更真实。生活真的如我们平常眼所见吗?这就好像夏天揭开沁人的石板砖头,下面竟有惊人的各种爬虫使人惊慌。生活在谎言密布的空气中,还能呼吸吗?基耶斯洛夫斯基让我们看到在暗流涌动的家庭问题中,人们无奈的默许与放纵。
维朗汀与米高相爱,一个在瑞士,一个在英国,两人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每次维朗汀听到米高的电话都非常兴奋,可米高在电话那端只有猜测与怀疑。在影片五次电话中,每次米高都没有注意维朗汀的感情,而自顾自地想要确认维朗汀是不是一个人。第一次,米高问:“你一个人吗?只有你自己一个吗?”第二次,米高问:“你一个人吗?狗的主人是谁?”第三次,米高问:“你遇上什么人了吗?你刚才为什么不接电话?”第四次问:“没有人替你宽衣?”第五次问:“你为什么要乘渡轮?”而当维朗汀询问“你真的爱我,还是应该爱我?”米高却显得很随意,“还不一样!”米高爱维朗汀吗?我觉得他更有可能把维朗汀当作一件私人物品,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所想要的爱情吗?肯定不是,这种爱情蕴含着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自以为是,太多的压抑与霸权。而法学院学生与他的女友,和法官与他的女友之间的爱情更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要的爱情。那么爱情是什么呢?维朗汀问:“你有爱人吗?你爱过人吗?”老法官问:“什么是爱?”
《红》的主题是“博受”,然而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纯真的爱情,也没有感受到温暖的亲情,而更多的却是欺骗与不忠。这不是批判现实的作品,而是批判人性的作品。《红》中表现的爱不是浪漫的,而是严肃的:不是现实的而是真实的:不是喜剧的是正剧。不是悲剧抒情而是理性挖掘:不是爱的圆满而是爱的缺憾:不是爱的愉悦而是爱的恶心:不是爱得自然而然而是爱的不能持守。
在《蓝》、《白》、《红》中,我们感受到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爱的向往,对爱的绝望的强烈情感。在这几部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在审问爱情,《蓝》中,对茱莉夫妻之爱,对茱莉与奥利维情人之爱的置疑《白》中,对多明妮与卡洛爱恨交织之爱的置疑;到《红》,几乎是对所有人的所有爱情置疑。在置疑中,爱情彻底地表现出残缺、虚伪、自私。并且通过在《蓝》中濒死体验,在《白》中假死体验,在《红》中遇难体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思考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幸好,在《蓝》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告诉我们应该正视困难,解决困难才是最佳途径,逃避现实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道德焦虑派 《蓝》 《白》 《红》
基耶斯洛夫斯基童年离家,少年丧父,中年丧母,从小身患顽疾,这些经历明显影响着他的性格及影片风格。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悲观主义,以及对人性道德的焦虑。道德焦虑,简而言之是对自身道德困境的反省追问,在痛苦地怀疑和忧虑中,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人性的脆弱本质。这种心理状态突现在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中充满尖锐冲突的情境里,人物两难的道德困境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忠诚或背叛,坚持或放弃。揭示或隐瞒……这些贯穿始终的问题是现代人在变幻莫测的时代中永恒的困惑,对于基耶斯洛夫斯基来说。他对人性进行批判的最终目的也许是希望在人间能找到真正的爱情,也许恰恰是因为他向往纯美爱情,才让他置疑丑陋人性。在其作品《蓝》、《白》、《红》中,在“自由、平等、博爱”主题下。浸透的却是置疑、否定、嘲讽,在他看来,那只是乌托邦!
影片《蓝》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自由的主题下讲述爱的故事。茱莉默默协助丈夫从事编曲工作,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却夺走她的丈夫和女儿,沉重的打击使她一蹶不振。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一份她自以为被毁掉的乐谱落在丈夫生前好友奥利维耶手中。出于不让杰作湮灭的好意。奥利维耶将其公布于众,无意发现茱莉丈夫生前的情人,而且她还怀着他的孩子,这让茱莉从悲怅中醒悟,淡定地面对现实生活。她接受奥利维的爱情,并与他一起完成《欧盟交响曲》。
影片结构简洁,以情感发展为线索,主要以茱莉的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从幸福,悲痛,逃避,彷徨到解脱,在不经意中流露出对爰的置疑。另外还有茱莉与奥利维的复杂情感线索,从拒绝到主动追求,前后两次肌肤相亲,这两次奥利维可能都有爱的因素,但茱莉内心却有着不一样的情绪,我认为。这种情绪绝不是爱情。第一次,茱莉准备回避现实过隐居生活,她约来奥利维,与之肌肤相亲,却在分手时对他说,“你很明白,我和别的女人一样,我会流汗,会咳嗽,我也有蛀牙,你不会想念我的,你现在都清楚了吧。”我认为茱莉不是在作简单的性欲宣泄,而是想让一直把她当作天使的奥利维知道她只是一位和其他女人一样普通女人,是想让他对她从此丧失兴趣,从而方便她安全地隐居。第二次,茱莉知道丈夫在外另有她人后,主动再次约奥利维,并与之肌肤相亲,我认为这并不是茱莉接受奥利维,而是茱莉在潜意识中对丈夫的一种报复,因为真正的爱情不是以别人的言行为转移,而是个人的情感享受。
其次,在《蓝》中,茱莉两次去看望母亲,两次母亲都在看电视,一次电视节目是蹦极,而且蹦极人是一位颤微微的八九十岁的老人。另一次是走钢丝绳。这是两种极具危险而且绝对不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为什么茱莉的母亲却喜欢看这种节目?我觉得这种反常行为,就如同人们心情低落时反而更喜欢选择听摇滚音乐一样,这很容易解释。但导演为什么如此详尽地在只有100分钟的影片中详详细细地把这位老人蹦极的全过程,这个与整部影片故事情节无任何瓜葛的内容完整呈现出来?我认为,这里面有另一层含义。蹦极是一种濒死体验,生活中有许多压力,我们有时会觉得活着太累,死了还轻松一些,这个观点,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白》中同样出现,那么这时,人们会希望有种假想的解脱。比如看电影,比如放纵,比如蹦极。但蹦极毕竟不是真的跳楼自杀,在我们的脚上束有安全绳索,而这根绳索也是现实的绳索,无论我们希望有多么的解脱,梦想有多么的自由,向往有多么的自我,但只要有这根现实的绳索束缚着我们,我们就不可能完全的显露出本我状态,我们就必须在社会的约束下循规蹈矩,我们就不可能达到理想中的自由!这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自由的绝望。
《蓝》演绎的主题是“自由”,但我认为,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来,“自由”是无人能及的,她或许就像是世外桃源。在他的影片中,茱莉想摆脱痛苦的记忆,重新开始生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但丈夫未完的乐曲、情人不舍的追寻让她不可能获得一个真正隔绝以前的生活,丈夫生前的背叛让她无所适从,即使“也许这样更好”,但丈夫的错误并不能让茱莉真正地抹掉过去的情感,在与奥利维鱼水交融之时,新生的胎儿、母亲的身影、妓女的堕落一一滑过,我们看到的是流泪满面的茱莉,沉思的眼眸,紧握的双手,她真的能释怀吗?她真的在奥利维身上找到爱情了吗?肉体的宣泄无法获得灵魂的自由,基耶斯洛夫斯基告诉我们,“自由”是乌托邦!
影片《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平等的主题下讲述爱的故事。生活在巴黎的波兰理发师卡洛,由于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萎靡不振。这让他法国妻子多明妮感到恼火。于是以婚姻有名无实为由要求离婚,并将卡洛赶出家门。卡洛在波兰人米哥拉的帮助下。回到了华沙,来到他哥哥尤雷科开的发廊,并同时兼职保安工作。偶然的机会,卡洛通过炒地皮一夜之间竟成富翁,成为国际贸易公司的总裁。发迹后的卡洛念念不忘多明妮,为能看她一眼,卡洛精心策划,立下遗嘱将巨额财产留给多明妮,随后伪造自己去世的假象,将多明妮从巴黎骗来参加葬礼,继承遗产。但入葬当晚,他却现身多明妮房内,一夜狂欢后,清晨,多明妮发现卡洛失踪了,随即她被作为谋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卡洛远远地看着依在监狱窗栏边的多明妮,她用手语对他说:“等我出来,我们再来。”。
卡洛向往平等,却永失平等。卡洛,在充满爱欲的妻子面前,懦弱,卑躬屈膝,甚至性无能。在他内心深处,极度地渴望平等。希望与妻子地位平等,甚至最好能在她之上,但他并没有理解妻子的情感,而自认为是因为自己贫穷才遭至冷落。我们可以从他暴富后,想通过骗多明妮来波兰继承巨额遗产而见她一面时所说的话中看出来,他说,“有这么多钱。她会来的!”另外,在葬礼当晚。他出现在多明妮面前,没有洞察到多明妮的惊喜,却在自说白话。“我可以躺在这里吗?……我很久以前就想躺在这里。”或许他认为,这一切是钱带来的。心怀仇恨的他怎能享受到多明妮的爱?所以即使他骗来她,并将她骗进监狱,他们也不可能平等相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卡洛清晨鬼鬼祟祟的出门去见多明妮时,就已表明,他,作为一个“死”人是不可能复活,如果被发现,他、他哥哥、米哥拉、司机等所有当初参与骗局的人都将身陷囹囵。虽然多明妮此时在监狱,但有朝一日她终将自由,而卡洛却永失自由,他所追求的平等也就永远化为乌有。
另外,在影片开头与结尾两处都出现卡 洛与多明妮走出教堂,在亲友簇拥下亲吻的幸福场景。第一次是,在法庭正在审问卡洛与多明妮的离婚案件,多明妮竟然开小差,想起当初举行婚礼时的幸福甜蜜。这表明多明妮心中对丈夫的眷恋,对他们即将结束的婚姻的怀念,或许她只是气恼丈夫的性无能。讨厌他的萎靡不振,但她还是爱他的。第二次是,卡洛通过骗局将他“爱”的妻子送进监狱后,看到多明妮在监狱窗前对他用手语所说的话后,他回忆起与多明妮婚礼上的亲吻,泪水流过他的脸庞。我不知道此时他是否明白多明妮对他的爱,但我感觉到卡洛的愚蠢。这份爱或许他永远也消受不起。卡洛精心设计的骗局让他们在这份爱情中双输。
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平等”,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人们在追求平等时,往往不自觉的丧失了最基本的平等——交流。缺乏沟通的人们,之间无论是否有爱情,或亲情。或仇恨都将无法实现平等,缺乏理解,无法了解,怎能平等?
影片《红》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博爱的主题下讲述爱的故事。在瑞士日内瓦。维朗汀的男友米高出差英国,两人依靠电话交流情感。男孩奥古斯特住在维朗汀家附近,正与女友卡琳热恋。一天,维朗汀开车回家时撞伤了一只狗,并认识了它的主人,一位独居的退休法官。她发现老法官性情古怪,还监听邻居的各种电话。老法官在维朗汀的感动下向警方自首。维朗汀去看望他。听他讲起往事。四十年前,老法官还是个沉醉于爱情中的法律系学生,直到有一天,他撞见自己的女朋友在与别人做爱。“什么是爱?”老法官问瓦伦婷。维朗汀请老法官观看她的时装表演,在心灵的交流之后,他们成了忘年交,老法官封冻的生活渐渐消融。但此时,奥古斯特却正重复着老法官的命运。女友红杏出墙。令他遭受沉重打击。奥古斯特决定去英国离开这令他痛苦的土地,维朗汀也终于下决心乘船去伦敦找米高。次日,老法官在电视上看到了英法海峡传来的噩耗:由法国开往英国的客轮因气候问题不幸翻船,130多人中仅6人幸存。电视镜头前出现幸存者的面容,茱莉、奥利维、卡洛、多明妮、奥古斯特、维朗汀。
影片一开始就快速穿梭于密布的电话网络线间,我们听到人们嘈杂的声音。让我们不禁意识到,这种从技术上拉近人们距离的工具,是否真的能传递我们真挚的感情,还是更有利于掩饰与欺骗?无论夫妻之间,母女之间。还是恋人之间,基耶斯洛夫斯基一一对他们进行质问。在老法官监听的电话中,我们发现生活表面之下的真相,人际交往中的虚假、冷漠和疏离。老法官告诉我们,我对所听见的无法判断对错,但至少是真实的,比法庭上看得更真实。生活真的如我们平常眼所见吗?这就好像夏天揭开沁人的石板砖头,下面竟有惊人的各种爬虫使人惊慌。生活在谎言密布的空气中,还能呼吸吗?基耶斯洛夫斯基让我们看到在暗流涌动的家庭问题中,人们无奈的默许与放纵。
维朗汀与米高相爱,一个在瑞士,一个在英国,两人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每次维朗汀听到米高的电话都非常兴奋,可米高在电话那端只有猜测与怀疑。在影片五次电话中,每次米高都没有注意维朗汀的感情,而自顾自地想要确认维朗汀是不是一个人。第一次,米高问:“你一个人吗?只有你自己一个吗?”第二次,米高问:“你一个人吗?狗的主人是谁?”第三次,米高问:“你遇上什么人了吗?你刚才为什么不接电话?”第四次问:“没有人替你宽衣?”第五次问:“你为什么要乘渡轮?”而当维朗汀询问“你真的爱我,还是应该爱我?”米高却显得很随意,“还不一样!”米高爱维朗汀吗?我觉得他更有可能把维朗汀当作一件私人物品,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所想要的爱情吗?肯定不是,这种爱情蕴含着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自以为是,太多的压抑与霸权。而法学院学生与他的女友,和法官与他的女友之间的爱情更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要的爱情。那么爱情是什么呢?维朗汀问:“你有爱人吗?你爱过人吗?”老法官问:“什么是爱?”
《红》的主题是“博受”,然而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纯真的爱情,也没有感受到温暖的亲情,而更多的却是欺骗与不忠。这不是批判现实的作品,而是批判人性的作品。《红》中表现的爱不是浪漫的,而是严肃的:不是现实的而是真实的:不是喜剧的是正剧。不是悲剧抒情而是理性挖掘:不是爱的圆满而是爱的缺憾:不是爱的愉悦而是爱的恶心:不是爱得自然而然而是爱的不能持守。
在《蓝》、《白》、《红》中,我们感受到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爱的向往,对爱的绝望的强烈情感。在这几部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在审问爱情,《蓝》中,对茱莉夫妻之爱,对茱莉与奥利维情人之爱的置疑《白》中,对多明妮与卡洛爱恨交织之爱的置疑;到《红》,几乎是对所有人的所有爱情置疑。在置疑中,爱情彻底地表现出残缺、虚伪、自私。并且通过在《蓝》中濒死体验,在《白》中假死体验,在《红》中遇难体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思考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幸好,在《蓝》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告诉我们应该正视困难,解决困难才是最佳途径,逃避现实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