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记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历史教学 记忆力 培养
中考历史虽然随着这几年的改革实行了开卷考试,但历史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考生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解答灵活开放的试题是很困难的。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记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许多历史史实,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等都要能熟练记忆,另一方面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能力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记忆能力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记忆能力,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时间上看,从有人类一直到今天:从空间上看,横跨全世界;从性质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由于记忆内容的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记忆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我校地处偏僻农村,学生绝大部分知识仍来自课堂这一现实,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从学生主体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注意力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应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如果导入新颖,一节课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如讲到屈原时,可以讲现在的端午节,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起来,当然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其次,现今各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配有大量的图片材料,它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起到了再现某一历史事件片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辅之以声像等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灵感,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最后,设法掌握一些记忆方法与技巧,以此提高记忆历史的效率,增强记忆效果。有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歌诀记忆法
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央)。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如1927年到1930年中共领导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名称、建立者不好记忆,通过以下两句话来记忆,就容易多了:鄂豫皖,徐向前,方志敏,闽浙赣;贺龙洪湖、湘鄂边;邓(邓小平)、张(张云逸)左右江。再比如南昌起义的时间及组织者可编成:1927八月一,周朱叶贺刘南昌。方法不一而足,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随机生成。
二、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记得也牢。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在讲“大泽乡起义”时用“揭杆为旗”、“斩木为兵”来渲染起义时的气氛;讲“桂陵之战”时介绍“围魏救赵”;讲“马陵之战”时叙述“减灶计”;讲“巨鹿之战”时引用“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四面楚歌”等典故;讲“淝水之战”时介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历史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让学生认识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可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作比较,把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戍变法进行比较,等等。
四 、图表记忆法
借助多样化图表,充分调动视觉功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记忆能力。如中国近代史要求掌握的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有5个,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个,可以以长江为横坐标、沿海为纵坐标标注开放城市和开放时间。运用地图,让学生看、填、说、比较,一定会取得特别好的效果。
五、浓缩记忆法
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十年建设时期成就可总结为“1、2、3、4、5、6、7、8”。
1为一个“十年”:1956—1966。
2为两个钢铁基地:武汉、包头;两条代表性铁路: 兰新铁路、包头铁路。
3为三个油田:大庆、胜利、大港。
4为四个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绿、向秀丽。
5为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
6为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7为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
8为新建铁路八千多千米。
总之,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时教师应灵活运用,绝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历史教学 记忆力 培养
中考历史虽然随着这几年的改革实行了开卷考试,但历史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考生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解答灵活开放的试题是很困难的。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记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许多历史史实,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等都要能熟练记忆,另一方面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能力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记忆能力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记忆能力,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时间上看,从有人类一直到今天:从空间上看,横跨全世界;从性质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由于记忆内容的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记忆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我校地处偏僻农村,学生绝大部分知识仍来自课堂这一现实,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从学生主体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注意力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应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如果导入新颖,一节课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如讲到屈原时,可以讲现在的端午节,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起来,当然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其次,现今各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配有大量的图片材料,它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起到了再现某一历史事件片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辅之以声像等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灵感,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最后,设法掌握一些记忆方法与技巧,以此提高记忆历史的效率,增强记忆效果。有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歌诀记忆法
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央)。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如1927年到1930年中共领导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名称、建立者不好记忆,通过以下两句话来记忆,就容易多了:鄂豫皖,徐向前,方志敏,闽浙赣;贺龙洪湖、湘鄂边;邓(邓小平)、张(张云逸)左右江。再比如南昌起义的时间及组织者可编成:1927八月一,周朱叶贺刘南昌。方法不一而足,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随机生成。
二、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记得也牢。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在讲“大泽乡起义”时用“揭杆为旗”、“斩木为兵”来渲染起义时的气氛;讲“桂陵之战”时介绍“围魏救赵”;讲“马陵之战”时叙述“减灶计”;讲“巨鹿之战”时引用“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四面楚歌”等典故;讲“淝水之战”时介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历史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让学生认识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可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作比较,把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戍变法进行比较,等等。
四 、图表记忆法
借助多样化图表,充分调动视觉功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记忆能力。如中国近代史要求掌握的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有5个,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个,可以以长江为横坐标、沿海为纵坐标标注开放城市和开放时间。运用地图,让学生看、填、说、比较,一定会取得特别好的效果。
五、浓缩记忆法
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十年建设时期成就可总结为“1、2、3、4、5、6、7、8”。
1为一个“十年”:1956—1966。
2为两个钢铁基地:武汉、包头;两条代表性铁路: 兰新铁路、包头铁路。
3为三个油田:大庆、胜利、大港。
4为四个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绿、向秀丽。
5为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
6为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7为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
8为新建铁路八千多千米。
总之,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时教师应灵活运用,绝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