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初步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新思维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也具备勇于表现自我、大胆质疑和猜测的精神。“点拨教学法”是一种诱导式的教学手段。它是把点拨这一教学手段适时地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点拨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提示和指点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下面我结合初三化学教学实践,就点拨教学法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在探究教学中适时点拨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课堂学习的前站,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有些学生往往认为读过一遍书就是预习了,找不出重点、难点、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有无问题,更不知道如何去探究该部分的知识点。为此课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标要求、学习方法和相关的注意事项,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沿着正确的学习途径进行自学和探究,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氧气前简介氧气的用途使学生认识到氧气与生命活动、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自学兴趣,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你能找出哪些物质可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2)你能设计出另外的不一样的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吗?(3)如何理解氧气的性质决定其制法、用途和检验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抓住主要矛盾有条不紊地自学和探究。在课堂上感觉不疲劳,不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拨开迷雾,茅塞顿开
有人把教学中的点拨比作拨雾看花。雾未散,学生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雾散了,学生就豁然开朗,一目了然。例如,用新制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的学生实验时无沉淀生成,有的则生成了白色的沉淀,有的产生了白色沉淀又消失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先问这些学生在实验时所用盐酸的浓度和通入二氧化碳时间的长短等,然后让学生讨论、猜想,得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最后教师再指出碳酸氢钙溶于水。
3.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解题过程中的点拨,目的不只是要学生学会解决某一道题,而是要通过点拨思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解答一类题的技能与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由Na2SO3、Na2SO4、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求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点拨学生对该题的化学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突破口——去掉已知元素后必须有固定的组成,从而找到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创新设计,突出关键,网络覆盖、设置悬念
在归纳总结这一教学环节中的点拨既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关键,又要将知识浓缩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并入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还要巧设悬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讲授完水的电解、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常见的能源等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不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中的利弊,然后展示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在归纳总结时学生回忆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图,最后告诉学生,能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后你们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争做保护地球的尖兵。
二、在探究教学中点拨的原则
教学中的点拨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第一,不能阻碍或打断学生的正常思维、探究活动。第二,能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切合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并具有启发性。
不能揭示问题本质的点拨好比隔靴抓痒,劳而无功;抓住问题的要害进行点拨,虽然只有一言半语却能一针见血、点到疑除。例如,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防治温室效应时,点拨学生先讨论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除的办法,再讨论该如何防治。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很容易达成共识并掌握方法,从而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温室效应的形成和预防措施。
点拨教学,是师生间信息交流、双向传递的过程。只有掌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抓住学生产生疑难的结蒂所在,方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时候,有的学生判断CaO、SO3、CO2等物质形成的溶液的溶质时感到迷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其溶解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教师如能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对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在探究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法
1.比喻点拨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比较时,就拿足球和足球场作比喻,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2.借助点拨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说明陌生的道理。例如,在探究原子结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并居中,电子在外做高速运动”的动画课件呈现给学生,不仅形象而且阐明了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通过分析与联想,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3.交流点拨当学生的思路与方法发生错误或遇到阻力时,教师及时参与活动加以指点,以澄清学生模糊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例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有的学生被生活实例——煤的燃烧质量变轻所迷惑。教师此时提出,应找出全部的反应物、生成物。同时问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器是否要密封?学生经讨论后便恍然大悟,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实验点拨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实验进行点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也最能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讨论实验室为什么用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碳酸钠、稀硫酸代替时,大部分学生感到对该问题没有直观认识。为此可向学生演示以下四个实验:(1)碳酸钠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2)大理石分别和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室收集气体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运用点拨式教学法,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对教师来说要做到灵活适时地点拨,得下一番苦工夫去刻苦钻研,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拥有创新意识,蓄满货真价实的“一桶水”,同时,还必须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和心理状态,才能扎实、适时地倒给学生“一杯水”。
(责任编辑廖银燕)
一、在探究教学中适时点拨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课堂学习的前站,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有些学生往往认为读过一遍书就是预习了,找不出重点、难点、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有无问题,更不知道如何去探究该部分的知识点。为此课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标要求、学习方法和相关的注意事项,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沿着正确的学习途径进行自学和探究,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氧气前简介氧气的用途使学生认识到氧气与生命活动、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自学兴趣,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你能找出哪些物质可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2)你能设计出另外的不一样的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吗?(3)如何理解氧气的性质决定其制法、用途和检验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抓住主要矛盾有条不紊地自学和探究。在课堂上感觉不疲劳,不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拨开迷雾,茅塞顿开
有人把教学中的点拨比作拨雾看花。雾未散,学生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雾散了,学生就豁然开朗,一目了然。例如,用新制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的学生实验时无沉淀生成,有的则生成了白色的沉淀,有的产生了白色沉淀又消失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先问这些学生在实验时所用盐酸的浓度和通入二氧化碳时间的长短等,然后让学生讨论、猜想,得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最后教师再指出碳酸氢钙溶于水。
3.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解题过程中的点拨,目的不只是要学生学会解决某一道题,而是要通过点拨思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解答一类题的技能与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由Na2SO3、Na2SO4、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求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点拨学生对该题的化学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突破口——去掉已知元素后必须有固定的组成,从而找到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创新设计,突出关键,网络覆盖、设置悬念
在归纳总结这一教学环节中的点拨既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关键,又要将知识浓缩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并入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还要巧设悬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讲授完水的电解、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常见的能源等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不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中的利弊,然后展示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在归纳总结时学生回忆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图,最后告诉学生,能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后你们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争做保护地球的尖兵。
二、在探究教学中点拨的原则
教学中的点拨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第一,不能阻碍或打断学生的正常思维、探究活动。第二,能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切合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并具有启发性。
不能揭示问题本质的点拨好比隔靴抓痒,劳而无功;抓住问题的要害进行点拨,虽然只有一言半语却能一针见血、点到疑除。例如,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防治温室效应时,点拨学生先讨论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除的办法,再讨论该如何防治。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很容易达成共识并掌握方法,从而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温室效应的形成和预防措施。
点拨教学,是师生间信息交流、双向传递的过程。只有掌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抓住学生产生疑难的结蒂所在,方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时候,有的学生判断CaO、SO3、CO2等物质形成的溶液的溶质时感到迷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其溶解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教师如能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对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在探究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法
1.比喻点拨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比较时,就拿足球和足球场作比喻,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2.借助点拨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说明陌生的道理。例如,在探究原子结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并居中,电子在外做高速运动”的动画课件呈现给学生,不仅形象而且阐明了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通过分析与联想,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3.交流点拨当学生的思路与方法发生错误或遇到阻力时,教师及时参与活动加以指点,以澄清学生模糊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例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有的学生被生活实例——煤的燃烧质量变轻所迷惑。教师此时提出,应找出全部的反应物、生成物。同时问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器是否要密封?学生经讨论后便恍然大悟,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实验点拨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实验进行点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也最能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讨论实验室为什么用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碳酸钠、稀硫酸代替时,大部分学生感到对该问题没有直观认识。为此可向学生演示以下四个实验:(1)碳酸钠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2)大理石分别和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室收集气体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运用点拨式教学法,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对教师来说要做到灵活适时地点拨,得下一番苦工夫去刻苦钻研,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拥有创新意识,蓄满货真价实的“一桶水”,同时,还必须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和心理状态,才能扎实、适时地倒给学生“一杯水”。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