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诗人是孤独的游子。本文从具体的作品分析入手,较为深入地论述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苏轼 文学作品
  内心世界
  
  提起唐宋八大家苏轼,他的作品至今都似一轮明月高悬于历史的夜空,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他的书法,他的绘画,甚至于他的茶艺。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精品。
  正因为如此,注定了在那个时代他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更是无法掩饰的,让我们一起从他的作品中寻觅他孤独的身影。
  
  一、壮志难酬的孤独
  
  熙宁中,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多扰民者,心中不满,发抒与诗中。因此激怒新党,遂逮捕下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写下了《卜算子》:
  缺月挂疏桶,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慧院在黄州东南,此词诗苏轼在贬所抒怀之作。上半阙叙写寓居定慧院时的寂静情况。这段词意是说,在院中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时,仿佛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这个“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苏轼自指。下半阙承接上文而专写孤鸿,说这个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用比兴之法,借孤鸿衬托,正足以表达其“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寂,这种难言的孤独,更与何人诉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孤苦无告,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二、仕途坎坷。朋友离去的孤独
  
  性格外向、毫无防人之心的苏轼,一踏上仕途便被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先被排挤出朝廷,后又身陷大狱,幸免一死,尔后带罪贬逐。昔时的朋友相聚、文酒之欢都已远去,此时惟有“清酒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慧院寓居月夜偶出》)。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这是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一个中秋前夕。“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词的上片写景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月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避势利小人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清风、明月和四年前密州的中秋之夜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作者的心境却截然不同。全词扑面而来的都是萧瑟悲凉的秋意。临风对酒之际,全然没有了当年在超然台上“把酒问青天”的豪气,没有了“千里共婵娟”的轻松与愉悦,却是“把盏凄凉”的伤感孤独,“谁与共孤光”的苦闷与寂寞。
  
  三、茕茕孑立、不被时人理解的孤独
  
  秋日的风霜把赤壁矶的穿空乱石渲染得更加高奇与悲壮,两岸鸟兽的啼吼也夹杂着浓浓的悲怆之意,此时的长江流水随着江风的节奏拍打着峭壁悬崖,周遭混合的声响彷佛是烈士亡魂在这个传说中的千古战场中哭泣,让人感觉的到历史之沉重与沧桑。就在这个沧桑的季节,赤壁矶迎来了同样正经历着沧桑的苏轼,一个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不幸文豪。
  他不是衣衫褴褛的出走,而是骨格清奇的架舟而来:他不是茕茕孑立的自我放逐,而是侣僧友道的潇洒出游。赤壁矶的皓月在旧历的每月十六显现得更加圆润和高远。伴着幽幽的箫声和悠悠的江水更显得哀怨;清风徐来的远阔江面,让体物敏感的苏轼分不清天上人间,冥冥之中是一种羽化登仙的幻觉;山高月小之下,是主与客的问答,是参禅,是悟道,是谶语,是诗篇。究竟是英雄伟大,还是神仙可羡?人生就是悠悠天地之间的寄生蜉蝣,就是茫茫沧海之中的微微谷粒。今夕何夕,英雄安在?飞仙何往?凡人难成英雄,成飞仙更是痴人说梦。在《赤壁赋》中我们看到了那颗孤独的灵魂。
  
  四、爱人早逝的痛苦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
  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忘”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倦倦不已。
  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李白有大志却不得施展的孤独相比。苏轼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虽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可是当他“运交华盖”之时,早已名满天下。殊不知,东坡的孤独正因为他的名满天下。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也正因为他的出色,自然就引得一部分人的嫉恨,再加上特定的社会机制和畸形的文化氛围,这就注定了一个人越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其生平就越是坎坷得让人心疼;一个人越是出类拔萃、忧国忧民,其内心就越是孤独得令人心碎。
  作者简介:陈卫华,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力求:一、设计要简明;二、交流要充分;三、启发要深刻。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明;充分;深刻    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于语文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设计要简明    设计要简明就是说,课堂设计要做到内容简洁,重点突出,思路明晰。一堂课,时间短,容量有限,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所以设计一定要简明。否则,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繁琐,得不到充分思考问题
[摘要]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种联想方法入手,详细论述了其对文章写作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联想 作文教学 写作技能    联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过程。  合理的联想,是文章的血肉,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在文章的立意和组织材料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摘 要】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有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辩证式等。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恐怕还应先强调文贵合体。当然,合体与创新并不矛盾。合体与创新的关系好比练书法,总是先楷书再行草进而自成一格,而练书法者年年代代无穷已,自成一格者总是寥寥。广大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高考,多数学生还是应该力求“合体”。  【关键词】议论文 常见结构 合体 创新    历来的文章家多强调文贵简洁,文贵曲折,但对于广大中学生而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充当着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通过一次高考前让学生互评试卷的尝试,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教师应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并多加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权利    今年,我任高三年级三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六十多人,月考已使人身心疲惫,近些天又实行周考,在批卷方面更让人吃不消。二百多份的考试卷实在忙不过来,灵机一动,何不把试卷让学
【摘 要】新课程下高中语文师生行为的转变令人欣喜,但一些倾向值得深思,如学生参与的质与量、讨论与独立思考、学生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不同观点、朗读与背诵、教法学法的多样化、多媒体的应用等,应正确合理把握,讲求实效,力求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师生行为    高中新课程推广实施已经四年了,通过各种培训学习、交流研讨和听评课活动,使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对新理念、课堂行
日前,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 Dienst,DAAD)主席玛格丽特·温特曼特尔(Margret Wintermantel)呼吁,要积极推动德国高校和国外伙伴学校的合作,以便让更多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师范生能经常性前往其所学语种的母语国家进行海外进修。  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统计,在德国年轻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教师中,有1/3的教师不
【摘 要】在古典诗歌鉴赏过程中,应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关注题目、作者、注释,弄清诗歌的年代、题材、情感等相关信息;注意炼字、炼句及诗眼,弄清诗歌的主旨;表现手法,了解诗歌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古代诗歌 鉴赏教学 鉴赏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代诗歌流光溢彩,照亮了中国的文学长廊。但是高考语文试卷上,古代诗歌鉴赏部分,很多考生的得分却是那样的黯淡.对此老师摇头,学生叹气。究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汲取其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滋养学生的心田,促其茁壮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健康人格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是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平时的教学我们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重视甚至忽略了教给
【摘 要】高考语用题不断翻新,语文教学要顺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利用课堂,立足文本,采取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积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言教学 高考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高考试题也顺应新课标不断翻新,特别是语言表达类题型,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愈来愈见新奇。题型的改变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
【摘 要】作文偏题离题的因素多种多样,不明确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在观点的表达、比喻性话题的论述、原因的揭示及点题扣题等方面,可以用拟写提纲等训练方法来应对。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 观点明确 训练方法    《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作文“观点”要“鲜明准确”。“鲜明”就是“明确”,把它放在诸项要求的第一位,说明“明确”是作文质量好的首要条件。然而,在学生作文中,观点不明确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