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化学教学中情感规律的应用及情感效能的发挥,谈几点看法。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其他文献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9页有这样一道题:某同学认为:I=U/R变形可得R=U/I。而R=U/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为了努力营造学生能够“自由呼吸”的地理课堂,我研究了初中的地理教学大纲,参考了同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供参考。  一、课堂导入形式新颖多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学
期刊
目的:观察肾复汤治疗痰瘀互结证慢性肾炎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ADPN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途径,为中医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①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物理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学生在新授课上能初步掌握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因此物理习题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开展探究式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开设探索设计性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意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1]。  新化学课程标准以提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的经验,一个班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课改的深入使得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据了解,在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了探究能力的发展。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不会提问呢?一般有下列三种原因。  (一)有问题不肯提,特别是学优生。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
科学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科学教育绝不能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领略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和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
一九四二年四月“南委事变”时,敌人调集了三大队的武装向大埔进攻,向我们包围,企图扑灭我们。因此,为了保存组织力量,当时我们曾经进行了紧急处理,即将大埔百侯、高陂(事变
  目的:通过运用现代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中医从痰论治法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1992年1月~2012年10月CBM、CNKI(1994.1~
摘 要: 化学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性的问题,是一种鲜活的、生动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催化剂。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性问题 有效学习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需要教师发扬课堂民主,帮助学生确立“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