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作文素材处理技巧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考作文来说,素材非常重要,它关乎着作文质量。笔者认为,只有坚持引领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不断修炼自己的观察力,运用好、处理好素材,才能写出丰满的有个性的作文。本文笔者结合高考实际,重点谈谈作文素材的处理技巧。
  一、广泛涉猎,让“一般”素材变得“厚重”
  广积素材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把精力投入到大量的阅读训练中。我们知道,试卷、阅读训练中的素材内容非常繁杂,有说明文、散文,还有古诗等等。只要积累、整理得当,就能让这些常见的“一般”素材变得“丰厚”起来,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素材应对高考了。
  当然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是源于思维定式,或者机械分割,认为作文就是作文,练习就是练习。结果做题就是做题,一做就过,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习题当中还有大量的素材。从近几年高考模拟试卷来看,语言运用部分往往涉及生活的时事新闻素材,古诗鉴赏中好的诗句可以积累备用;文言文中很多阅读都涉及人物,正面的或反面的,这些都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关于文学类,可以积累一些优美语言,或者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议论文的论据素材……只要有心,习题中能够作为习作素材积累的内容很多。
  比如针对这样的一段高考作文内容:“对外界环境的纷繁、嘈杂,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面对,并以一颗宁静的心包容外界的喧嚣。太史公遭宫刑之后,依然积极地笑对生活,坚守内心的宁静,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豪情,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凭着守静求真的坚毅,穿越受辱后的烦乱思绪,太史公留下的是不朽。”从章法而言,论据、论点,乃至论证方式都没有问题,但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就有一种明显的问题,就是素材一般,如果把“司马迁”的内容换作平时文言文训练中的阅读素材《晋书·皇甫谧传》,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说明,意思相同,思路也相同,但是素材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同。这里教师首先需要做个有心人,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在平时习作的训练中强化对这方面的指导,从而改变那种“无米下锅”的尴尬。
  二、独树一帜,让“常见”素材变得“神奇”
  一般情况下,考场作文素材追求新颖,但并不是所有的作文素材都是从没有出现过的,这不可能也不现实。其实,很多优秀的考场作文,所选择的素材,也是平常所见,但是为何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被评卷老师定为优秀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选材角度上与众不同,善于独树一帜。
  且看下面一个例子。
  “树移死,人移活,每一种存在都是与适合它的环境紧密相连的。张爱玲的花枝独秀,离不开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绮靡。‘带着黄金的枷’扭曲了自己的情爱又执拗地戕杀儿女们情爱的曹七巧,性情热烈大胆勾搭丈夫的朋友的红玫瑰,备受冷落空荡无助而移情于裁缝的白玫瑰……畸情在天才的笔下汹涌,裹着‘一袭华美的袍’,拨动上海滩的靡靡风情,张爱玲这个名字,在大上海月亮‘红黄的湿晕’下,显得迷离而神幻。或许张爱玲只属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故她漂落美国后才饱尝失意,她的生命烂漫在十里洋场中。”
  这是一篇高考作文片段,所采用的素材“张爱玲”大多数学生也都非常熟悉,但是在表述上却打破常规,进一步把笔触对准她作品中的人物,以此不断撞击阅读者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常见的素材发挥了不一样的效果。其实,对于素材而言,无论是一件事,或者一个人,都可以理解为一段“长度”,我们选择素材,并不需要全部内容,而是要任意截取其中的一段,至于怎样截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事情的理解。比如同样是名人故事,虽然熟悉而又常见,但是用得好,也能给人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
  怎样让平常的素材发挥神奇作用,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材料写活,尽可能地关注材料细节。如用细节来描写,抓住某人某事的某个精彩瞬间,则可给人一种慢慢咀嚼的空间。其次,是怎样把材料写异,也就是怎样把平常的材料写得不一样。这需要对某件事或某些人有真正的研究,达到细致入微的地步,这样才有可能在习作中有独特的理解、不一样的感受,给阅卷老师带来不一样的冲击。
  三、多维思考,让“普通”素材变得“新鲜”
  考场素材新鲜,通俗地说,大多数人用的,你别用,这就是新鲜;即便你用了,但也需要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善于多维思考,从而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如材料作文,给的材料是议论“兵马俑”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下面有个学生的理解特别富有个性。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羡艳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色彩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寻找美却惊扰了美,以致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是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的更大的威胁。”
  虽然文字中提到了“兵马俑”,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不同,有一种“新鲜”之感。如果采用常规的方法,或者常规思维,自然会让阅卷老师产生一种腻味的感觉。而在这段文字中,虽然素材都一样,都是关于兵马俑挖掘的事情,但是由于作者富有个性的理解,加以独特的议论,从而使文章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让整个作文呈现出新鲜感。
  为何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新鲜,最根本的也许是他们的思维惯性,缺乏自己个性的思考,不能更好地将日常学习中的阅读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选择素材,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采用富有个性的写作技巧,这样其作文才能富有个性,写出特色。因而,要真正让习作素材充满“新鲜”,前提是需要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是运用多角度,或者逆向思维等方式去分析问题,通过换位思考来揣摩常人的思维,从而摒弃一般,追求新颖。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我校自2006年创成江苏省实验学校以来,选择并坚持把写字教学作为突破口,以特色带动全局,提出了“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营造浓厚的汉字书法文化研究氛围,形成了集传统与现代、情趣与奥妙、课内与课外于一体的教学风格。努力让孩子把“人”字写大,把“人”字写优,实现学校墨香文化建设的育人目标:激发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培植一种兴趣——对祖国汉字书法文化的兴趣;养成一些习惯——良好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人文性教学成为教育界普遍讨论的话题。所谓人文性教学,就是以提高受教育者人性境界、塑造其高尚人格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在该课程中实施人文性教育是完成教学目标、丰富学生人文内涵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学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
期刊
最近,爸爸妈妈帮我报了一个数学提高班,——教数学的是一个姓邓的老师.rn“邓老师,数学很厉害的,而且教学有法,听说经他辅导的很多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很多人都对邓老师赞
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一项技能的练习,而且对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在刚刚学习汉字书写时,就把字写得得体、美观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指导方法上加以强化。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正姿  教师应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初学者首先要
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也感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的重大。于是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下小结。  一、教学方法要稳中求变  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轻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既需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
期刊
语文阅读对于高中生的思想和情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阅读有利于锻炼高中生的语感,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和美感,激发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阅读,拓宽高中生的视野。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引
期刊
在古代,写作被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今天,写作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而作文在我们的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量不可谓不重,可是身处一线的我,却常常感知同行们和学
《玫瑰之名》,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著,沈萼梅、刘锡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中世纪一座意大利修道院,通过见习僧侣阿德索回忆的方式,
对于使用本民族语言学习的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文无疑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笔者在平时的汉语文教学中深切体会到藏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存在汉语文知识面狭窄,阅读理解能力差,汉语作文能力偏弱等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学生汉语课外阅读有密切关系。  一、汉语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不浓,课外书籍获得渠道不畅通,现有汉文版图书层次太高,挫伤阅读积极性。  1.调查表明:44%的学生喜欢读汉语课外书,但苦
期刊
当你走过高一(1)班教室的门口,听到有人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时,你一定在想:这一定是语文老师。但当你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一道道复杂的物理难题时,再看看讲台上瘦瘦小小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