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感悟,需要朗读的支持。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人物精神品质跃然于纸上,抽象的文字符号便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学生就容易感知课文,从而受到教育。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琅琅书声已回响在美丽的校园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指导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时,首先要入情,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姿势,把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形象地进行感情体验。同时,根据教师范读时的轻重、缓急、停顿、语气,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从而提高朗读能力。如《珍珠鸟》课的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我首先进入角色,轻声地读出珍珠鸟的害怕、胆怯,接着语调渐渐高昂,读出珍珠鸟的尝试、得寸进尺,最后语调完全放开了,读出珍珠鸟对我的信任。我的感情很快感染了学生,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时,他们很快能够较好地朗读这一段,朗读中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二、“提示”导读
在指导朗读人物语言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语作为“提示语”,体会其蕴含的感情,然后练读。如《九色鹿》讲中国王带领军队来捕捉九色鹿时,九色鹿对国王说的那段话,学生根据提示语“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联系上下文,便可知道九色鹿的话应该读得大声点,义正词严,语调中带有愤怒感,说明九色鹿此时气愤到了极点。只要读好这段话,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形象就基本把握了。但有些人物对话并无明显的感情提示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细读,初步感知语言内涵,然后从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心态,再从话语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对话前添加一些表示动作、神态、心情的提示语导读。如《一路花香》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添加了下面括号中的提示语:
一天,它(红着眼眶)在小溪边(惭愧地)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挑水工(和蔼可亲地)问:“为什么呢?”“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低下了头,自卑地)答道。挑水工(指着前方,循循善诱地)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学生根据提示语分角色朗读,还适当地做一些动作,再现了破水罐的自卑和挑水工的循循善诱,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三、想象补白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字数有限要把短短的几行诗句韵味读出来,美感读出来,从而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就必须挖掘古诗中的艺术空白,启迪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去领悟、品位无穷韵味。《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诗的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儿童追蝶,蝶入菜花,不是瞬间的情景,而是持续活动画面,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衬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中没有绘出而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丰富画面。例如,学生想象儿童的动作:儿童手持扇子,快步奔跑,追捕上下翻飞的蝴蝶。蝴蝶落在篱笆上,儿童屏息轻步,举扇猛扑。想象儿童的语言:儿童盯着飞舞的蝴蝶,嬉笑着,叫嚷着:“小精灵,哪里逃!”想象儿童的神态:蝴蝶飞入菜花丛中,黄色的蝴蝶与黄色的菜花没法分辨,儿童骤然止步,一脸的无奈。此时,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朗读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欢快、活泼的语气,与诗人一起感受村童扑蝶的乐趣。
四、情感体验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经历,脑中已贮存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并让其把这种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朗读上来。如《九寨沟》描写异兽珍禽的那一自然段,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忆平时到茱萸湾动物园,学校组织到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游玩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在充分体验了情感的基础上,学生一个个饱含感情,读出了大熊猫和小熊猫一静一动,动静配合,妙趣横生的情境,读出了金丝猴的调皮机灵,读出了羚羊的善于奔跑的情景。
五、比较促读
通过数位同学的朗读,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式,区分出朗读、表演的优和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自己的朗读过程中加以学习和运用,这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比较中,教师适当讲解朗读常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当然,在讨论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勉励,以提高其朗读的积极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让“琅琅书声”成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时,首先要入情,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姿势,把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形象地进行感情体验。同时,根据教师范读时的轻重、缓急、停顿、语气,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从而提高朗读能力。如《珍珠鸟》课的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我首先进入角色,轻声地读出珍珠鸟的害怕、胆怯,接着语调渐渐高昂,读出珍珠鸟的尝试、得寸进尺,最后语调完全放开了,读出珍珠鸟对我的信任。我的感情很快感染了学生,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时,他们很快能够较好地朗读这一段,朗读中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二、“提示”导读
在指导朗读人物语言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语作为“提示语”,体会其蕴含的感情,然后练读。如《九色鹿》讲中国王带领军队来捕捉九色鹿时,九色鹿对国王说的那段话,学生根据提示语“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联系上下文,便可知道九色鹿的话应该读得大声点,义正词严,语调中带有愤怒感,说明九色鹿此时气愤到了极点。只要读好这段话,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形象就基本把握了。但有些人物对话并无明显的感情提示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细读,初步感知语言内涵,然后从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心态,再从话语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对话前添加一些表示动作、神态、心情的提示语导读。如《一路花香》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添加了下面括号中的提示语:
一天,它(红着眼眶)在小溪边(惭愧地)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挑水工(和蔼可亲地)问:“为什么呢?”“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低下了头,自卑地)答道。挑水工(指着前方,循循善诱地)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学生根据提示语分角色朗读,还适当地做一些动作,再现了破水罐的自卑和挑水工的循循善诱,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三、想象补白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字数有限要把短短的几行诗句韵味读出来,美感读出来,从而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就必须挖掘古诗中的艺术空白,启迪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去领悟、品位无穷韵味。《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诗的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儿童追蝶,蝶入菜花,不是瞬间的情景,而是持续活动画面,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衬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中没有绘出而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丰富画面。例如,学生想象儿童的动作:儿童手持扇子,快步奔跑,追捕上下翻飞的蝴蝶。蝴蝶落在篱笆上,儿童屏息轻步,举扇猛扑。想象儿童的语言:儿童盯着飞舞的蝴蝶,嬉笑着,叫嚷着:“小精灵,哪里逃!”想象儿童的神态:蝴蝶飞入菜花丛中,黄色的蝴蝶与黄色的菜花没法分辨,儿童骤然止步,一脸的无奈。此时,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朗读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欢快、活泼的语气,与诗人一起感受村童扑蝶的乐趣。
四、情感体验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经历,脑中已贮存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并让其把这种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朗读上来。如《九寨沟》描写异兽珍禽的那一自然段,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忆平时到茱萸湾动物园,学校组织到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游玩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在充分体验了情感的基础上,学生一个个饱含感情,读出了大熊猫和小熊猫一静一动,动静配合,妙趣横生的情境,读出了金丝猴的调皮机灵,读出了羚羊的善于奔跑的情景。
五、比较促读
通过数位同学的朗读,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式,区分出朗读、表演的优和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自己的朗读过程中加以学习和运用,这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比较中,教师适当讲解朗读常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当然,在讨论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勉励,以提高其朗读的积极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让“琅琅书声”成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