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习题讲练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初探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作为本轮新课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探究性学习这种新学习模式,经过多学科、多学段的习得與内化,已经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形成自觉行为。特别是在进行物理新知识、新规律的学习时,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自然而然地尝试使用科学探究方法。
  然而,笔者观察发现,探究性学习还存在一个盲区,那就是习题讲练中,各学科都是如此。在习题讲练的过程中,依然多是“一言堂”的旧式学习模式。为此,笔者就如何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物理习题讲练这一盲区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1 在物理习题讲练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在新授课中,由于本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或新规律的内容不是很多,甚至是唯一的,如“电功”这一节课,重点就是研究电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欧姆定律”这一节课,重点就是探究“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课堂容量不大,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而且,面对新领域,学生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构建、去探究。
  但习题课则不一样,习题课的内容多且繁杂,而且几乎都是利用已经在新课上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在物理习题讲练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受到很多一线老师的质疑。笔者曾经面向组内老师上了一节尝试使用自主探究方法的习题课,在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很多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隐忧,归纳有如下几点:
其他文献
贵刊2011年第3期登发了周亮老师的《洛伦兹力宏观演示仪的制作》一文,文章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但是笔者尝试制作之后认为该方法取材较多,制作要求较高,不利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简易制作.2010年笔者参加了江西省第11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展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一课,为了探究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和巩固左手定则,笔者设计了“观察食盐水运动”分组小实验,化抽象为具体,很好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1问题来源  2010年9月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实验室,Michael教授给来自中国前来参加专业培训的一批物理骨干教师做了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个白色的圆柱体说:“我们来猜想一个距离,现在我将这个圆柱体放在斜面上,然后放手,它能滚到哪儿呢?”,“请将你认为的可能距离,用你自己的硬币放在桌上做个标记.圆柱体距离谁的钱币近,桌上所有参与竞猜的钱币都是他的,若大家都猜不对,那么钱币都是我的.愿意参与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物理教学已经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实验这一载体,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成为当前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探究实验教学是在探究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欠缺.而要弥补这一欠缺,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充
1根长1m左右的空心铝管竖直放置,把1枚磁性很强的小圆柱形永磁体从铝管上端放入管口,圆柱直径略小于铝管的内径.根据一般经验,小圆柱自由下落1m左右的时间不会超过0.5s,但把小圆柱从上端管口放入管中后,过了许久它才从铝管下端落出.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问题与练习”里介绍的“落磁”实验.人教版与该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楞次定律”1节的教
模拟讲课和说课不仅是重要的教研形式,而且在近几年的考录、教学能手验收及好多比赛中,更是经常的通过这些形式来衡量教师的基本素质。所以了解模拟讲课和说课的区别,会说会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通过我参加优质课比赛和教学能手验收的体会来谈谈对两者的认识,供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1 什么是说课和模拟讲课  说课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
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科教兴国"战略赋予教育更加艰巨而伟大的使命。时代呼唤教育家,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育家办学。作为教育家型校长,如何引领学校的
寄宿制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衡水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的安全管理,尤其重视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系统理论和管理方法.
教师流动作为教育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促进师资的合理配置,保障教育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加强城乡教师流动是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