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3.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引起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从而维持长久的兴趣。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能力。而这种基本能力又是表达能力的基础,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  一、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点对初中生来说依然极为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写观察日记和随笔。有些事物,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风雨雷电等现象,学生没有一个不曾经历过,但是,很
跳远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因而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各年级的教材中,都将跳远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评定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标准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因起跳错误而导致其他环节的失控,直接影响运动成绩。为此,如何解决跳远的起跳问题,是跳远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114名学生的随堂测试所获取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结论,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通过各种途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一、在同一要求下的多次写作与批改  例如一次考试的作文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作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么叙事冗长、面面俱到;要么过于简洁,点到即止;要么思路混乱、顺序颠倒。一些同学所选的事例当然也体现了感动,比如生病了,妈妈怎么送我去医院,老师带病坚持上课,一个外表时髦却能让座给老人的年轻人,同学借给我一块橡皮等等让我很感动,都是一些现象性的东西,总感觉情浮于外不能发乎其中。针对以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活动,它不是接受活动,而是一种观察过程、创造过程、再加工的过程。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们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探究得出的,绝不代替,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包办,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些体会成功的喜悦。  一、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站上讲台,对时事进行叙述、评论,是一个能唤起学生热情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时事开讲”环节,每节课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站上讲台点评时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时事开讲”的背景  政治课特点是以理论为主,再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三维目标,但是,抽象的理论能否真正深入学生内心、起到教育效果,是一个现实的教学难题。高中政治课知识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授予在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此前“上海中心”已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颁发的LEED金级预认证。“上海中心
辽宁省辽中县东地乡农民王玉民,承包村里1口六亩水面的鱼塘,连续承包7年.由于他实行科学养鱼,鲜鱼产量逐年递增,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县有名的养鱼能手.2002年共产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