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小学生更不例外。作为小学教师,如何才能让创新的种子在课堂上萌芽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不断地实践着。
在操作与实践中体验创新
操作是小学生创新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新知,在操作中熟练技能,在操作中创新方法,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给了学生一个任务:利用手里的学具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实践中,他们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再灵活运用原有知识,最后找到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在质疑与思考中经历创新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幻想,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善于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寻求正确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支持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进行“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考。
如在教学“连乘实际问题”时,学生说出解决 “每箱16包,每包12条毛巾,5箱一共有多少条毛巾?”这道题目的两种方法后,一个学生问:“老师,我的算式和他们的不同,12×5×16您看对吗?”我马上予与充分肯定,并立即让同学们思考: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思考中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提出了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12×5求的是假设每箱只有1包毛巾5箱多少条,再求每箱16包时的总量。这样的教学,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积极性,又拓展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空间,使学生在质疑中经历创新。
在交流与讨论中营造创新的氛围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问题得以深入。学生的讨论使课堂成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交流的场所,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每当一个新的问题在课堂上呈现时,我都是在一旁静观其变,相信他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从来都不是被规范出来的,更不是被指导制造出来的。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的集体交流时,我会细心寻找每位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进行放大,增强他们的自信。
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鼓励创新
教师要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创新。如相遇问题:“亮亮和芳芳早上7时分别从家同时出发步行上学,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学校。亮亮平均每分钟走50米,芳芳平均每分钟走40米。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当学生审完题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用喜欢的方式整理这道题,比一比谁做的好,谁能将题目中的信息最简明地呈现出来,并解决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都投入到自己的整理工作中。5分钟后,老师组织全班交流,分享大家的整理成果。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有的利用列表策略,有的利用画图策略,还有的利用了实际操作的策略。他们画的表格都能清楚地呈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同学之间交流。表格的细微差别体现了学生们的不同思考过程。有的同学关注的是每人所走的路程,而有的同学则关注两人速度的和。
整理过程中,有学生利用画图策略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自己理解题意,从而正确解决问题;还有的学生耐心地把两人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及所求问题全部刻画在图上;也有学生把文字题还原成一幅生活画面,这些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完全进入情境之中,能感受得到他们对数学的喜爱。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比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有意义得多。
作为教师,我要努力把讲台还给学生,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让创新的种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 编辑 吴君
在操作与实践中体验创新
操作是小学生创新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新知,在操作中熟练技能,在操作中创新方法,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给了学生一个任务:利用手里的学具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实践中,他们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再灵活运用原有知识,最后找到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在质疑与思考中经历创新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幻想,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善于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寻求正确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支持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进行“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考。
如在教学“连乘实际问题”时,学生说出解决 “每箱16包,每包12条毛巾,5箱一共有多少条毛巾?”这道题目的两种方法后,一个学生问:“老师,我的算式和他们的不同,12×5×16您看对吗?”我马上予与充分肯定,并立即让同学们思考: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思考中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提出了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12×5求的是假设每箱只有1包毛巾5箱多少条,再求每箱16包时的总量。这样的教学,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积极性,又拓展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空间,使学生在质疑中经历创新。
在交流与讨论中营造创新的氛围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问题得以深入。学生的讨论使课堂成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交流的场所,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每当一个新的问题在课堂上呈现时,我都是在一旁静观其变,相信他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从来都不是被规范出来的,更不是被指导制造出来的。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的集体交流时,我会细心寻找每位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进行放大,增强他们的自信。
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鼓励创新
教师要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创新。如相遇问题:“亮亮和芳芳早上7时分别从家同时出发步行上学,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学校。亮亮平均每分钟走50米,芳芳平均每分钟走40米。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当学生审完题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用喜欢的方式整理这道题,比一比谁做的好,谁能将题目中的信息最简明地呈现出来,并解决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都投入到自己的整理工作中。5分钟后,老师组织全班交流,分享大家的整理成果。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有的利用列表策略,有的利用画图策略,还有的利用了实际操作的策略。他们画的表格都能清楚地呈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同学之间交流。表格的细微差别体现了学生们的不同思考过程。有的同学关注的是每人所走的路程,而有的同学则关注两人速度的和。
整理过程中,有学生利用画图策略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自己理解题意,从而正确解决问题;还有的学生耐心地把两人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及所求问题全部刻画在图上;也有学生把文字题还原成一幅生活画面,这些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完全进入情境之中,能感受得到他们对数学的喜爱。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比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有意义得多。
作为教师,我要努力把讲台还给学生,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让创新的种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