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运算能力特别注重运算的几何直观化、模型归纳化、特殊到一般化、陌生到熟悉化,而非智力因素在这些能力的转化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非智力因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使之与智力因素深度融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提升数学运算素养.具体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兴趣激发,引导学生建构运算模型,发展转化思想;情感代入,以梯度问题导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意志磨砺,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深化运算素养.
其他文献
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认为自己生命有意义,能够清晰地意识到生活的目标和使命,并且愿意不断增强对生命含义、目标和使命的认识和理解,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尝试优化认知方式,激活内在动力;立足实际活动,生发积极情感;借助优秀文化,内化积极品质,由此夯实生命情感教育,培育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促使其产生爱惜与敬畏生命的情感.
在“尚美”教育引领下,积极探索“四美”养成教育模式,即培养学生美的形象、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和美的品性,可以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使学生美而不同、各美其美,与美同行、向美生长.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指导下编写的,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纲,以任务群学习为导向”等新课程理念.落实这些理念的关键是,教师必须从课标、教材、单元、文体、学生五个维度出发,在深刻理解课标思想的前提下,遵循教材编写意图,整合单元内容,体现文体特征,以大单元任务群的格局来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让教学设计体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其知识结构、心理状况等直接影响课堂参与程度.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心理场”课堂教学新样态,有利于整合学生的学业学习与情绪学习,使其高效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立场切入,以营造积极情绪场、创生积极行为场、建构积极认知场和搭设积极展示场四个环节,形塑学生学习的心理场域,并运用问题链推进、点拨导学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优化学习思维、提升学习自信与潜力.
初中历史与社会“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它把学与教、主体和主导、深度学习和提升素养统一起来,彰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的情境,以情境引出问题,搭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平台.教师还应精心设置变式,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评价,建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素养的提升.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基于这一纲要进行优化设计:在目标定位上,应把握四个维度综合表述,在叙写和确定目标时,可以按照四个维度来思考,但不一定要把四个维度硬性体现出来;在课程内容上,应在主题活动中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在实施方式上,应挖掘课程内涵与意义,契合课程实施特点,探索项目与小组学习方式的优化应用;在评价方式上,应更新课程评价指标和指向,在主题活动评价中考虑值得表扬和需要反思两个层面,优化评价方式.
“五图”指课前绘图,课堂修图、扩图、固图,课后晒图;“三构”是指物化图式与认知图式的建构形式,即学生自构、生生互构、师生互构.将“五图三构”模式应用于地理复习课,可推进物化图式的表达和心理图式的内化,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探究,将思维培养的路径和综合思维的维度融为一体,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施“五图三构”复习模式,教师需脑中有图和综合思维,学生需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短小篇章阅读的完整书本阅读,需要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它符合整体外语教育观的理念,有助于避免学生阅读材料、目标的碎片化.“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可以从“营造氛围,培养阅读习惯”“以生为本,选择阅读素材”“因材施教,重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展开,以促进学生“爱读”“会读”“悦读”,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新版ADI模型将科学论证融入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论证过程推动教学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个别阶段进行拆分或顺序调整,形成论证式的探究活动路径.教师还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分组设计活动方案并组间互评;提供技能方法指导,让学生收集科学证据;主持论证会议,让学生在经历科学论证的过程后,修正论证主张,撰写活动报告.
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是时代新人的重要特质,但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构建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高度与准度方面进行认识归因,从主导主体基本素质、次环主体赋能潜质方面进行主体归因,从常态化维度、发展性维度方面进行制度归因,深化内容供给改革以丰富课堂内容体系,推动方法创新改革以打造交互教学体系,实施效果评价改革以形成动态监督体系.只有聚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才能打造出适应时代需求和青少年成长的公民教育课堂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