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时下,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拓展已成为教学中的热门,但是课堂上千万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盲目地引用拓展资源,这样不断做“加法”,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使课堂教学臃肿不堪。那么,语文课堂怎样进行拓展呢?拓展资源究竟为什么服务呢?笔者认为拓展时,要立足教材,为教学目标服务;要难易适度,为学生学习服务;要时机恰当,为高效课堂服务;要注重生成,为弥补预设服务。
【关键字】立足教材 教学目标 难易适度 学生学习时机恰当 高效课堂
拓展资源是时下语文教学之中的一个时髦的词语,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到“要重视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拓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为了追求形式新颖,手段创新,盲目引用拓展资源,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做“加法”,甚至拓展的资料远远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困惑,使教学效率大大减弱。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什么样的拓展才算有效?拓展资源的补充究竟服务于什么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拓展,要遵循“四服务原则”。
一、立足教材,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改赋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权利,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创造性地拓展、增加、删减、修改教学内容。可这一切教学行为必须遵守的前提条件是立足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要先考虑解读文本的需要,是否有补充拓展资源的必要,补充的拓展资源是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千万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盲目地引用拓展资源,这样不断做“加法”,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使课堂教学臃肿不堪。
例如,一位青年教师在教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先深情地带领学生欣赏了只有黄色蝴蝶的山谷,再引导学生去学习描写有五彩蝴蝶的山谷的文字,进行了下面的教学设计。
师:“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
生1:“五彩缤纷”的意思是许多种颜色在一起,非常漂亮。
师:谁能给“五彩缤纷”换个词?
生2:五颜六色。
生3:色彩缤纷。
生4:五光十色。
…………
师:是的,这里的蝴蝶各种各样,色彩众多,非常漂亮。能用彩笔把这美丽的蝴蝶们画下来吗?想画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
(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白纸,学生拿出彩笔饶有兴致地画起来。过了一会,学生开始兴奋,悄悄交流画什么颜色,谁的蝴蝶画得像。)
五、六分钟后,不少动作慢的学生还没有停下笔来,老师只得要求学生停笔,并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而下课铃响起,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五彩缤纷”,进行词语拓展,积累语言是无可厚非,值得赞赏的。再让学生画蝴蝶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拓展是为了促进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吗?我们说,拓展是为了“解读教材”这一目标服务的,拓展资源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而不能置身于文本之外。这节课,老师花了不少时间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显然,她进行这一拓展设计的目标并不明确,为了拓展而拓展,为了追求学科的整合而忽略了语文教材的本位。学生读文本,学文本的时间明显不足,语课堂文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在美术课上学到了较系统的美术知识,对色彩的概念已形成。如果需要对“五彩缤纷”更深刻的理解,可以由老师范读该部分文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蝴蝶。交流时,学生一定能用语言文字将“五彩缤纷的蝴蝶”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选择的拓展资源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没有必要的拓展或者拓展对学生理解教材帮助不大,应该删繁就简,踏踏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难易适度,为学生学习服务。
通常,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补充的拓展资源有文字、图片、实物、录像、课外读物等,常用的拓展方式有文字阅读,图片、录像欣赏,仿写,课外延伸等。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在补充资源进行拓展时,要考虑其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符合学生目前的阅读状况。补充的资源过于简单,那么拓展的意义就不大;过于复杂、难懂,必然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造成畏难情绪。
《鸟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引领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使学生对鸟岛的鸟多、蛋多、窝多有了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朗读表达了对鸟岛的喜爱之情,课堂也掀起了一个高潮。之后,该教师进行了拓展阅读设计,让几名学生分小节朗读了下面一段文字资料。
【阅读资料】
世界鸟之最
现存最大的鸟——非洲鸵鸟,雄鸟重55公斤,高达2.7米,体长约2米。
现存最小的鸟——目前人们都认为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其实生活在非洲的麦粒鸟比蜂鸟还小,他遍体长着细密的容貌,翅翼透明,以前人们一直把它当作昆虫,然而它是有两条腿的鸟,脚上还长着爪子。
数量最多的鸟——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干旱地区的红嘴鸟,估计有100亿只。
数量最少的鸟——我国的朱鹮、美国的兀鹰、毛里求斯的茶隼、新西兰的几维鸟的数量最少。
飞得最快的鸟——印度的褐雨燕,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71公里。
飞得最远的鸟——北极的燕鸥,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达2万公里。
最凶猛的鸟——菲律宾的食猿雕,它专吃灵活的猴子。
最孝敬父母的鸟——乌鸦最孝敬父母。当父母鸟老体弱时,小乌鸦照顾父母尽心尽力。
……
很显然,资料中出现了不少生僻字,尽管在老师的频频帮助下,几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将这几段话勉强读了下来,可文中还有不少专有名词,二年级的学生根本不理解。这些晦涩的文字拓展资料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也不大。所以说,在教学预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实际状况,选择难易适度的资源进行拓展。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用欣赏和积累的方式适当补充词语、名言、图片、动画等资料,而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增加,可以用欣赏、积累的方式,适度拓展文字性资料,也可以进行写话、出小报等形式拓展。 三、注重生成,为弥补预设服务。
应该说,绝大多数老师的拓展环节设计都是提前预设,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地备教材、备学情,对文本中的留白处、重难点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疑惑处周密考虑,设计拓展环节。但,在一些课堂上,拓展是按老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当学生出现思维的火花,产生创造性的见地时,也只能是局限在老师预设的活动内,学生独特的感悟、新颖的思维往往被遏制或者被封杀,这样机械的拓展教学显然是低效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并灵活地加以拓展,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八次》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就遇到一个突发状况。当学习完最后一段时,平时爱插嘴的A同学在下面嘟咙了一句“幸亏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笔者一听,抓住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向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假如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失败了,布鲁斯会怎样做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说:“还会奋起抵抗。”有的说:“会继续学习小蜘蛛,再次召集士兵进行抵抗,直到把侵略者赶出英格兰。”有的说:“就算再苦再难,布鲁斯也不会灰心,一定会坚持不懈地斗争……我又顺势抛出第二个问题“如果第九次抵抗也失败了呢?”学生还是一致表示布鲁斯会顽强抵抗。这时,我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课题“第八次”,学生恍然大悟。课题中的“第八次”并不仅仅代表布鲁斯第八次抵抗,更为了表现布鲁斯屡败屡战,不灰心,不懈斗争的精神。
在这一案例中,老师抓住课堂上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作为拓展资源,引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在自悟的前提下体会到布鲁斯屡败屡战,不灰心,不懈斗争的精神,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将课堂推向高潮。
总之,语文课程拓展资源是丰富的,多元化的。如何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补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摸索,提高自身运用资源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文为本,抓住时机,适度拓展,并且积极开发生成资源,构建目标明确、高效开放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精解》 白金声 中国林业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ISSN1004—6720 2008/6
3、《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ISSN1004—6720 2008/7
4、《小学语文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0
【关键字】立足教材 教学目标 难易适度 学生学习时机恰当 高效课堂
拓展资源是时下语文教学之中的一个时髦的词语,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到“要重视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拓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为了追求形式新颖,手段创新,盲目引用拓展资源,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做“加法”,甚至拓展的资料远远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困惑,使教学效率大大减弱。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什么样的拓展才算有效?拓展资源的补充究竟服务于什么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拓展,要遵循“四服务原则”。
一、立足教材,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改赋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权利,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创造性地拓展、增加、删减、修改教学内容。可这一切教学行为必须遵守的前提条件是立足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要先考虑解读文本的需要,是否有补充拓展资源的必要,补充的拓展资源是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千万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盲目地引用拓展资源,这样不断做“加法”,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使课堂教学臃肿不堪。
例如,一位青年教师在教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先深情地带领学生欣赏了只有黄色蝴蝶的山谷,再引导学生去学习描写有五彩蝴蝶的山谷的文字,进行了下面的教学设计。
师:“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
生1:“五彩缤纷”的意思是许多种颜色在一起,非常漂亮。
师:谁能给“五彩缤纷”换个词?
生2:五颜六色。
生3:色彩缤纷。
生4:五光十色。
…………
师:是的,这里的蝴蝶各种各样,色彩众多,非常漂亮。能用彩笔把这美丽的蝴蝶们画下来吗?想画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
(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白纸,学生拿出彩笔饶有兴致地画起来。过了一会,学生开始兴奋,悄悄交流画什么颜色,谁的蝴蝶画得像。)
五、六分钟后,不少动作慢的学生还没有停下笔来,老师只得要求学生停笔,并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而下课铃响起,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五彩缤纷”,进行词语拓展,积累语言是无可厚非,值得赞赏的。再让学生画蝴蝶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拓展是为了促进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吗?我们说,拓展是为了“解读教材”这一目标服务的,拓展资源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而不能置身于文本之外。这节课,老师花了不少时间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显然,她进行这一拓展设计的目标并不明确,为了拓展而拓展,为了追求学科的整合而忽略了语文教材的本位。学生读文本,学文本的时间明显不足,语课堂文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在美术课上学到了较系统的美术知识,对色彩的概念已形成。如果需要对“五彩缤纷”更深刻的理解,可以由老师范读该部分文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蝴蝶。交流时,学生一定能用语言文字将“五彩缤纷的蝴蝶”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选择的拓展资源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没有必要的拓展或者拓展对学生理解教材帮助不大,应该删繁就简,踏踏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难易适度,为学生学习服务。
通常,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补充的拓展资源有文字、图片、实物、录像、课外读物等,常用的拓展方式有文字阅读,图片、录像欣赏,仿写,课外延伸等。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在补充资源进行拓展时,要考虑其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符合学生目前的阅读状况。补充的资源过于简单,那么拓展的意义就不大;过于复杂、难懂,必然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造成畏难情绪。
《鸟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引领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使学生对鸟岛的鸟多、蛋多、窝多有了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朗读表达了对鸟岛的喜爱之情,课堂也掀起了一个高潮。之后,该教师进行了拓展阅读设计,让几名学生分小节朗读了下面一段文字资料。
【阅读资料】
世界鸟之最
现存最大的鸟——非洲鸵鸟,雄鸟重55公斤,高达2.7米,体长约2米。
现存最小的鸟——目前人们都认为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其实生活在非洲的麦粒鸟比蜂鸟还小,他遍体长着细密的容貌,翅翼透明,以前人们一直把它当作昆虫,然而它是有两条腿的鸟,脚上还长着爪子。
数量最多的鸟——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干旱地区的红嘴鸟,估计有100亿只。
数量最少的鸟——我国的朱鹮、美国的兀鹰、毛里求斯的茶隼、新西兰的几维鸟的数量最少。
飞得最快的鸟——印度的褐雨燕,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71公里。
飞得最远的鸟——北极的燕鸥,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达2万公里。
最凶猛的鸟——菲律宾的食猿雕,它专吃灵活的猴子。
最孝敬父母的鸟——乌鸦最孝敬父母。当父母鸟老体弱时,小乌鸦照顾父母尽心尽力。
……
很显然,资料中出现了不少生僻字,尽管在老师的频频帮助下,几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将这几段话勉强读了下来,可文中还有不少专有名词,二年级的学生根本不理解。这些晦涩的文字拓展资料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也不大。所以说,在教学预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实际状况,选择难易适度的资源进行拓展。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用欣赏和积累的方式适当补充词语、名言、图片、动画等资料,而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增加,可以用欣赏、积累的方式,适度拓展文字性资料,也可以进行写话、出小报等形式拓展。 三、注重生成,为弥补预设服务。
应该说,绝大多数老师的拓展环节设计都是提前预设,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地备教材、备学情,对文本中的留白处、重难点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疑惑处周密考虑,设计拓展环节。但,在一些课堂上,拓展是按老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当学生出现思维的火花,产生创造性的见地时,也只能是局限在老师预设的活动内,学生独特的感悟、新颖的思维往往被遏制或者被封杀,这样机械的拓展教学显然是低效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并灵活地加以拓展,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八次》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就遇到一个突发状况。当学习完最后一段时,平时爱插嘴的A同学在下面嘟咙了一句“幸亏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笔者一听,抓住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向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假如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失败了,布鲁斯会怎样做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说:“还会奋起抵抗。”有的说:“会继续学习小蜘蛛,再次召集士兵进行抵抗,直到把侵略者赶出英格兰。”有的说:“就算再苦再难,布鲁斯也不会灰心,一定会坚持不懈地斗争……我又顺势抛出第二个问题“如果第九次抵抗也失败了呢?”学生还是一致表示布鲁斯会顽强抵抗。这时,我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课题“第八次”,学生恍然大悟。课题中的“第八次”并不仅仅代表布鲁斯第八次抵抗,更为了表现布鲁斯屡败屡战,不灰心,不懈斗争的精神。
在这一案例中,老师抓住课堂上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作为拓展资源,引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在自悟的前提下体会到布鲁斯屡败屡战,不灰心,不懈斗争的精神,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将课堂推向高潮。
总之,语文课程拓展资源是丰富的,多元化的。如何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补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摸索,提高自身运用资源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文为本,抓住时机,适度拓展,并且积极开发生成资源,构建目标明确、高效开放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精解》 白金声 中国林业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ISSN1004—6720 2008/6
3、《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ISSN1004—6720 2008/7
4、《小学语文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