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夏,啤酒和小龙虾的季节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吃货们”又开始争相拿生命拼饭量。最火的吃货绝对是日本大胃王木下佑哔,虽然看起来是个娇小瘦弱的萌妹子,但她绝对是你养不起的奢侈品!她一次可以吃光100个甜甜圈,或者一口气吃完5只烤全鸡……更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是,木下妹子似乎怎么吃都吃不胖,这让不少“喝水就胖”的女生们各种不服,想要搞清楚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大家的不同。
吃不胖的大胃王——食物利用率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大胃王身材并不高大,体力也不是特别强。相反,他们通常都身材瘦小,体力虚弱。其实这都是因为,大胃王们对食物的利用效率极低。那么,一个人的食物利用效率由哪些方面决定呢?
首先是消化系统。人对食物的吸收率差别很大,不同的个体对食物的吸收率可能相差数倍。对食物吸收率高的人,不用吃太多就饱了;而对食物吸收率低的人,则可能吃很多都没有饱腹感。
其次是能量转化。我们知道,食物中的热量并不是完全用于人的生理活动,大多数实际上以热量方式散失,这样人体才能保持体温恒定,而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热量储存在人体细胞内的线粒体。有的人将食物中的大部分热量都储存到线粒体内,他们对食物热量的利用率较高,即使食用少量的食物也会精力充沛; 有的人只将食物中的很少部分热量储存到线粒体内,他们就对食物热量的利用率较低,即使食用大量的食物也会精力懈怠,而且这样的人由于将食物中大部分热量以热量方式散失,散热量也较大。
紧接着是新陈代谢。人体生理活动的第一大项就是新陈代谢,储存在人体细胞线粒体内的能量,如果用于新陈代谢的多了,用于运动的就少。人体细胞最多只能分裂50次,对应人体理论寿命是130岁。既然人体细胞可分裂的次数有限,新陈代谢快的人发育快、衰老也快,寿命短;相反,新陈代谢慢的人衰老慢,寿命长。很多人为了减肥而减少饮食,但却并没有达到减肥效果,那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身体如果感觉食物摄入下降,会自动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将更多的能量节约出来,以保证不影响运动。
吃不胖的大胃王们对食物利用效率极低,无非是以上三个原因中的一条或更多条。有的大胃王是天生的,这类人的肠胃对食物的吸收率极低,吃的太少就会饿。有的大胃王是为了能参加比赛后天训练的。但想后天练成大胃王也是需要天赋的,这个天赋说白了就是咋吃都不胖。例如有的人肠胃吸收能力有限,不管吃得多还是吃得少,吸收的就那么多;有的人会因为食物摄入的增加而新陈代谢速度急剧增加,将多摄入的食物消耗掉。而没有天赋的人企图依靠增加饮食训练成大胃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无度的肥胖。
喝水都会胖——体质与基因
除了饮食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女生抱怨,连喝水都会长胖!但在医学上,根本就没有“喝水胖”一词。那为什么会有人,并不怎么能吃,却总是轻易地发胖呢?
一个原因素是“高代谢”体质的遗传。与非肥胖父母相比,肥胖父母所生的子女中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子代约有40%~50%的几率发生肥胖。国外的很多资料也显示,影响人体胖瘦的激素,分成新陈代谢与储存能量两大系统。肾上腺素与甲状腺素属于主掌新陈代谢的激素,也就是瘦的激素;和肥胖相关的激素就是胰岛素。当体内“瘦激素”多于 “胖激素”,人体就会偏向易瘦体质。所以一部分较瘦的人受父母的遗传从小身体能量代谢水平较高,人体消耗的能量也较多。不过如果从小饮食合理,保持运动的人,体内肌肉含量高,基础代谢高,消耗能量也较多。基础代谢率高的人,即使躺在床上不动,身体也会帮他们消耗比较多的热量。
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基因。最近,国外研究成果显示,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两个调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烧)的基因,分别是IRX3 和IRX5。这两个基因能直接调节人体的“产热机制”,从而决定过多摄入的热量去向——消耗还是存储。
科学家们发现每个人都有这两个基因,而这个研究也通过实验展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首先,组成这两个基因的众多核苷酸中,只要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就能决定“胖”或“瘦”。如果基因中含有胞嘧啶,就是“胖基因”;含有胸腺嘧啶,那就是“瘦基因”。科学家可以任意切换这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核苷酸来人工定向干扰,制成“胖”或是“瘦”基因,从而在试验中得到胖或瘦的小鼠模型。换言之,含有“瘦基因”的小鼠可以不忌口而不发胖,而含有“胖基因”的小鼠“喂水”都长胖。其次,在人体脂肪细胞的实验中发现,这两个基因直接作用于成人的白色脂肪细胞内的产热机制,以决定体内脂肪细胞的大小、多少和肥胖的程度。而且这两个基因不必通过大脑,就直接调节白色脂肪细胞的产热机制,要么燃烧脂肪,要么存储脂肪备用(长胖)。
如果一切都是遗传基因决定,那“喝水都胖”的人是不是就该“弃疗”呢?当然不是,只要管住嘴,迈开腿,依旧可以“瘦成一道闪电”!所以说,“大胃王”和“喝水胖”,并不是一天炼成的,背后都有着特殊的成因。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才是我们普通人的最高境界呢。
吃不胖的大胃王——食物利用率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大胃王身材并不高大,体力也不是特别强。相反,他们通常都身材瘦小,体力虚弱。其实这都是因为,大胃王们对食物的利用效率极低。那么,一个人的食物利用效率由哪些方面决定呢?
首先是消化系统。人对食物的吸收率差别很大,不同的个体对食物的吸收率可能相差数倍。对食物吸收率高的人,不用吃太多就饱了;而对食物吸收率低的人,则可能吃很多都没有饱腹感。
其次是能量转化。我们知道,食物中的热量并不是完全用于人的生理活动,大多数实际上以热量方式散失,这样人体才能保持体温恒定,而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热量储存在人体细胞内的线粒体。有的人将食物中的大部分热量都储存到线粒体内,他们对食物热量的利用率较高,即使食用少量的食物也会精力充沛; 有的人只将食物中的很少部分热量储存到线粒体内,他们就对食物热量的利用率较低,即使食用大量的食物也会精力懈怠,而且这样的人由于将食物中大部分热量以热量方式散失,散热量也较大。
紧接着是新陈代谢。人体生理活动的第一大项就是新陈代谢,储存在人体细胞线粒体内的能量,如果用于新陈代谢的多了,用于运动的就少。人体细胞最多只能分裂50次,对应人体理论寿命是130岁。既然人体细胞可分裂的次数有限,新陈代谢快的人发育快、衰老也快,寿命短;相反,新陈代谢慢的人衰老慢,寿命长。很多人为了减肥而减少饮食,但却并没有达到减肥效果,那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身体如果感觉食物摄入下降,会自动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将更多的能量节约出来,以保证不影响运动。
吃不胖的大胃王们对食物利用效率极低,无非是以上三个原因中的一条或更多条。有的大胃王是天生的,这类人的肠胃对食物的吸收率极低,吃的太少就会饿。有的大胃王是为了能参加比赛后天训练的。但想后天练成大胃王也是需要天赋的,这个天赋说白了就是咋吃都不胖。例如有的人肠胃吸收能力有限,不管吃得多还是吃得少,吸收的就那么多;有的人会因为食物摄入的增加而新陈代谢速度急剧增加,将多摄入的食物消耗掉。而没有天赋的人企图依靠增加饮食训练成大胃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无度的肥胖。
喝水都会胖——体质与基因
除了饮食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女生抱怨,连喝水都会长胖!但在医学上,根本就没有“喝水胖”一词。那为什么会有人,并不怎么能吃,却总是轻易地发胖呢?
一个原因素是“高代谢”体质的遗传。与非肥胖父母相比,肥胖父母所生的子女中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子代约有40%~50%的几率发生肥胖。国外的很多资料也显示,影响人体胖瘦的激素,分成新陈代谢与储存能量两大系统。肾上腺素与甲状腺素属于主掌新陈代谢的激素,也就是瘦的激素;和肥胖相关的激素就是胰岛素。当体内“瘦激素”多于 “胖激素”,人体就会偏向易瘦体质。所以一部分较瘦的人受父母的遗传从小身体能量代谢水平较高,人体消耗的能量也较多。不过如果从小饮食合理,保持运动的人,体内肌肉含量高,基础代谢高,消耗能量也较多。基础代谢率高的人,即使躺在床上不动,身体也会帮他们消耗比较多的热量。
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基因。最近,国外研究成果显示,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两个调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烧)的基因,分别是IRX3 和IRX5。这两个基因能直接调节人体的“产热机制”,从而决定过多摄入的热量去向——消耗还是存储。
科学家们发现每个人都有这两个基因,而这个研究也通过实验展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首先,组成这两个基因的众多核苷酸中,只要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就能决定“胖”或“瘦”。如果基因中含有胞嘧啶,就是“胖基因”;含有胸腺嘧啶,那就是“瘦基因”。科学家可以任意切换这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核苷酸来人工定向干扰,制成“胖”或是“瘦”基因,从而在试验中得到胖或瘦的小鼠模型。换言之,含有“瘦基因”的小鼠可以不忌口而不发胖,而含有“胖基因”的小鼠“喂水”都长胖。其次,在人体脂肪细胞的实验中发现,这两个基因直接作用于成人的白色脂肪细胞内的产热机制,以决定体内脂肪细胞的大小、多少和肥胖的程度。而且这两个基因不必通过大脑,就直接调节白色脂肪细胞的产热机制,要么燃烧脂肪,要么存储脂肪备用(长胖)。
如果一切都是遗传基因决定,那“喝水都胖”的人是不是就该“弃疗”呢?当然不是,只要管住嘴,迈开腿,依旧可以“瘦成一道闪电”!所以说,“大胃王”和“喝水胖”,并不是一天炼成的,背后都有着特殊的成因。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才是我们普通人的最高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