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新近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内容丰富,您最关心哪个方面的改革?
李镇西:《意见》涉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作为中学教师,我更关注《意见》中有关基础教育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有关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
《意见》体现中央把教师的作用、使命以及在国家复兴过程中的战略定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我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这个“不够完善”那個“亟须理顺”的种种问题,这个高度和力度都前所未有的指导性、纲领性的伟大文献将指导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记者:提升教师素质,补短板是当务之急,需要开展教师培训。《意见》对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甚至具体到“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这些基本功训练您认为有必要吗?
李镇西: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的确缺乏教学基本功。教育是“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事业,中国文字、普通话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撑,而教师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传播者和体现者。
现在被动式、灌输式的培训已经引起教师们的反感和抵触。提升教师素质,并不都是在培训方面做加法,更要做减法,即为教师松绑,这样教师才能集中精力提升自己。
不光是提升教师,还要提升校长。因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意见》特别指出:“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实施校长国培计划,重点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我觉得以后的校长也不好当呢!
记者:进行教师队伍建议,我们要思考优秀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意见》指出:“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您是如何理解“教师源头”这个问题的?
李镇西: 我倒不认为学历高就必然意味着教学水平高。就目前学校而言,博士或硕士的教育智慧、教学技能未必就胜过本科生,但总体上提高师范生的学历总归是好事。
教育改革,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意见》注重“教师源头”即师范生的培养,但也没有忽视在职教师的提升:“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这对教师提出了学历新要求。
记者:《意见》突出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重点任务,请您对教师们的自我成长给一些建议。
李镇西:《意见》无疑体现了最高层领导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但我特别想给年轻的教育同行说的是,成长首先是自己的事,教育首先是自己的事业,领导“重视”与否都不妨碍我们的进取心,不妨碍我们成为无愧于心同时又对得起孩子的好老师。
各种诱惑容易让我们教师失去心灵的平衡,各种不公的现象容易让我们失去职业尊严,各种无形的“裹挟”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而同流合污且心安理得。因此,教育信仰尤为重要。
所谓“教育信仰”,就是超越世俗名利的人生追求。当然不是说教师就不讲物质利益,教师也要生存,正当的物质待遇当然要争取。正当的物质利益必须得到国家的保障,教师们也要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有职业信仰的教师,其人生追求显然更有精神上的价值实现。
这一点都不抽象,体现在每一个班的温暖、每一堂课的精彩、每一个孩子的快乐上,最后体现于自己的人生幸福。有了这内在的信仰,什么专业成长,什么职业规划,什么教育创新等等,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别人无关。
在成全孩子的过程中成全自己,在赢得事业的同时赢得人生。现在人们爱说“不忘初心”,那不妨想想,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当初踏上讲台第一天,我们想的不就是如何把孩子教好、如何把课上好吗?我们只需要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通过点点滴滴又平平凡凡的教育行动,坚守良知、保持朴素、遵循常识,我们就会成长为一个无愧于初心的教师。
记者: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您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看法?
李镇西: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总体上讲,大多数老师的素质都能够胜任教育的使命,所以最近几十年我们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是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吸引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真正光明的未来——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来说,叫“民族的希望”。
在这方面,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想提三条建议:第一,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我强烈呼吁国家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高中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留住在职的优秀教师;第二,大幅度提高教育入职门槛,严格教师入职条件,让最优秀而又有志于教育的人来当教师;第三,大幅度改善从教人文环境,给教师以精神自由度和教育自主权。给教师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更多的教育教学自主权,减少“非教学任务”的干扰。
我特别还想说的是,改善人文环境,还应减轻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量;建立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个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此外,还应改进评优选先机制,改革职称评定方式等等。如果说提高教师待遇是在物质上吸引教师,那么改善人文环境便是在精神上凝聚教师。
上述三条建议主要是针对未来的师范生培养和教师队伍管理而言,也就是说,是“将来进行时”而不是“现在进行时”。我希望国家宏观的教育体制改革能够逐步朝“双提高——改善”的方向推进。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四有教师”自然呼之欲出。
李镇西:《意见》涉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作为中学教师,我更关注《意见》中有关基础教育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有关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
《意见》体现中央把教师的作用、使命以及在国家复兴过程中的战略定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我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这个“不够完善”那個“亟须理顺”的种种问题,这个高度和力度都前所未有的指导性、纲领性的伟大文献将指导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记者:提升教师素质,补短板是当务之急,需要开展教师培训。《意见》对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甚至具体到“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这些基本功训练您认为有必要吗?
李镇西: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的确缺乏教学基本功。教育是“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事业,中国文字、普通话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撑,而教师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传播者和体现者。
现在被动式、灌输式的培训已经引起教师们的反感和抵触。提升教师素质,并不都是在培训方面做加法,更要做减法,即为教师松绑,这样教师才能集中精力提升自己。
不光是提升教师,还要提升校长。因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意见》特别指出:“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实施校长国培计划,重点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我觉得以后的校长也不好当呢!
记者:进行教师队伍建议,我们要思考优秀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意见》指出:“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您是如何理解“教师源头”这个问题的?
李镇西: 我倒不认为学历高就必然意味着教学水平高。就目前学校而言,博士或硕士的教育智慧、教学技能未必就胜过本科生,但总体上提高师范生的学历总归是好事。
教育改革,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意见》注重“教师源头”即师范生的培养,但也没有忽视在职教师的提升:“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这对教师提出了学历新要求。
记者:《意见》突出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重点任务,请您对教师们的自我成长给一些建议。
李镇西:《意见》无疑体现了最高层领导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但我特别想给年轻的教育同行说的是,成长首先是自己的事,教育首先是自己的事业,领导“重视”与否都不妨碍我们的进取心,不妨碍我们成为无愧于心同时又对得起孩子的好老师。
各种诱惑容易让我们教师失去心灵的平衡,各种不公的现象容易让我们失去职业尊严,各种无形的“裹挟”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而同流合污且心安理得。因此,教育信仰尤为重要。
所谓“教育信仰”,就是超越世俗名利的人生追求。当然不是说教师就不讲物质利益,教师也要生存,正当的物质待遇当然要争取。正当的物质利益必须得到国家的保障,教师们也要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有职业信仰的教师,其人生追求显然更有精神上的价值实现。
这一点都不抽象,体现在每一个班的温暖、每一堂课的精彩、每一个孩子的快乐上,最后体现于自己的人生幸福。有了这内在的信仰,什么专业成长,什么职业规划,什么教育创新等等,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别人无关。
在成全孩子的过程中成全自己,在赢得事业的同时赢得人生。现在人们爱说“不忘初心”,那不妨想想,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当初踏上讲台第一天,我们想的不就是如何把孩子教好、如何把课上好吗?我们只需要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通过点点滴滴又平平凡凡的教育行动,坚守良知、保持朴素、遵循常识,我们就会成长为一个无愧于初心的教师。
记者: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您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看法?
李镇西: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总体上讲,大多数老师的素质都能够胜任教育的使命,所以最近几十年我们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是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吸引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真正光明的未来——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来说,叫“民族的希望”。
在这方面,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想提三条建议:第一,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我强烈呼吁国家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高中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留住在职的优秀教师;第二,大幅度提高教育入职门槛,严格教师入职条件,让最优秀而又有志于教育的人来当教师;第三,大幅度改善从教人文环境,给教师以精神自由度和教育自主权。给教师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更多的教育教学自主权,减少“非教学任务”的干扰。
我特别还想说的是,改善人文环境,还应减轻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量;建立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个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此外,还应改进评优选先机制,改革职称评定方式等等。如果说提高教师待遇是在物质上吸引教师,那么改善人文环境便是在精神上凝聚教师。
上述三条建议主要是针对未来的师范生培养和教师队伍管理而言,也就是说,是“将来进行时”而不是“现在进行时”。我希望国家宏观的教育体制改革能够逐步朝“双提高——改善”的方向推进。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四有教师”自然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