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是指教师依据课标、教材、教学任务,将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问题,通过任务单的形式显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检测的方法。
“科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遵循课程标准,强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落实问题是载体,能力是导向,探究是手段,思维是核心的教学理念。变教师的“教学”为“导学”,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课堂教学紧张又不乏愉悦、鲜明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复习教学不仅要复习学生已知的知识,还要在已有知识上有一定量的拓展、提升。学生要能从现有的知识总结提炼出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并能学会综合运用。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但是目前基础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表面现象是学生深陷题海与考试之中,其本质是单一的总分评价机制所致,使得本该彰显灵动与艺术的课堂异化为追逐分数的功利场。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中,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回归启发心智和培养素质的本义。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紧张、高效又愉悦的课堂,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有成就感。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打破了教育单向传授形式,打破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鲜活与灵动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初三科学复习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小组分组
初三的学生,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综合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因此,这也为我们的分组学习提供了可能。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有4~6人,按照学习能力分别定为A、B、C、D、E、F。采用自学→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互学→组内答疑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式完成任务单内容的学习。担任小组长的学生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要有热心、有责任心并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培训好组长,发挥好小组长的管理、组织、督促、检查作用。组长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老师的调度、管理职能。组长的任务是非常重的,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还要管理好同学的学习,所以教师培训的同时,还不能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辅导。复习有效性提高的成败关键在于分组是否合理、组长的领导是否成功、组员间的交流是否流于形式。
2任务驱动小组中学生活动
(1)学生手中拿着笔在写、讨论、思考、展示,有效防止呆听呆记的现象。
例如学生通过“密度的测量”复习,学生的任务单上应该有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录回顾。基础知识的回顾总结是必须的。进入初三后,高强度、综合的复习会使得一批学困生彻底的放弃学习。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简单,相当于给了学困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学困生也才有话说,不至于整节课都是组长代表小组在发言。学困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才能提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打瞌睡睡觉的人才会大幅度减少。这样的课堂也才能活跃起来。
(2)交流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说出、学生计算出、学生画出、学生讨论出、学生展示出。学生互问互答,或为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一问一答,互动解释等。例如,“密度的测量”一节的复习中利用浮力测密度:用量筒或量杯测密度。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可以展现以下内容。
①原理: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G物=m物g,而F浮=ρ液gV排,只要能测物体漂浮时的浮力,通过等量代换就能间接算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ρ=m/V,求得待测物的密度。对于不能漂浮的物体,要创造条件使其漂浮。
②方法:如图1所示,利用等量代换或公式变形,充分利用漂浮F浮=G物的特点。
③步骤: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记下水面对应刻度V1。
b。将小试管放进量筒使其漂浮,记下水面对应刻度V2。
c。将小试管沉浮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刻度V3。
④利用表达式ρ玻=[SX(]V1-V2[]V3-V1[SX)]ρ水测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大幅度提高。这也刚好是我们当前初三学生最欠缺的。
3师生的互动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当堂评价和课后跟踪评价,并且可以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实施奖惩。同学之间的协作,也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为灵动活跃,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产生智慧的火花。这也避免了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打瞌睡的低效现象。
小组合作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整个小组是捆绑在一起的,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同学,而是整个小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解决方案、 采用技术、 最终结果予以评价, 即就知识建构的评价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第二层, 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评价。既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态度、 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能力等的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机械式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总结作用,教学效果好、不教甚过教。
“科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遵循课程标准,强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落实问题是载体,能力是导向,探究是手段,思维是核心的教学理念。变教师的“教学”为“导学”,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课堂教学紧张又不乏愉悦、鲜明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复习教学不仅要复习学生已知的知识,还要在已有知识上有一定量的拓展、提升。学生要能从现有的知识总结提炼出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并能学会综合运用。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但是目前基础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表面现象是学生深陷题海与考试之中,其本质是单一的总分评价机制所致,使得本该彰显灵动与艺术的课堂异化为追逐分数的功利场。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中,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回归启发心智和培养素质的本义。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紧张、高效又愉悦的课堂,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有成就感。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打破了教育单向传授形式,打破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鲜活与灵动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初三科学复习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小组分组
初三的学生,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综合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因此,这也为我们的分组学习提供了可能。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有4~6人,按照学习能力分别定为A、B、C、D、E、F。采用自学→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互学→组内答疑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式完成任务单内容的学习。担任小组长的学生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要有热心、有责任心并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培训好组长,发挥好小组长的管理、组织、督促、检查作用。组长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老师的调度、管理职能。组长的任务是非常重的,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还要管理好同学的学习,所以教师培训的同时,还不能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辅导。复习有效性提高的成败关键在于分组是否合理、组长的领导是否成功、组员间的交流是否流于形式。
2任务驱动小组中学生活动
(1)学生手中拿着笔在写、讨论、思考、展示,有效防止呆听呆记的现象。
例如学生通过“密度的测量”复习,学生的任务单上应该有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录回顾。基础知识的回顾总结是必须的。进入初三后,高强度、综合的复习会使得一批学困生彻底的放弃学习。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简单,相当于给了学困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学困生也才有话说,不至于整节课都是组长代表小组在发言。学困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才能提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打瞌睡睡觉的人才会大幅度减少。这样的课堂也才能活跃起来。
(2)交流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说出、学生计算出、学生画出、学生讨论出、学生展示出。学生互问互答,或为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一问一答,互动解释等。例如,“密度的测量”一节的复习中利用浮力测密度:用量筒或量杯测密度。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可以展现以下内容。
①原理: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G物=m物g,而F浮=ρ液gV排,只要能测物体漂浮时的浮力,通过等量代换就能间接算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ρ=m/V,求得待测物的密度。对于不能漂浮的物体,要创造条件使其漂浮。
②方法:如图1所示,利用等量代换或公式变形,充分利用漂浮F浮=G物的特点。
③步骤: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记下水面对应刻度V1。
b。将小试管放进量筒使其漂浮,记下水面对应刻度V2。
c。将小试管沉浮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刻度V3。
④利用表达式ρ玻=[SX(]V1-V2[]V3-V1[SX)]ρ水测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大幅度提高。这也刚好是我们当前初三学生最欠缺的。
3师生的互动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当堂评价和课后跟踪评价,并且可以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实施奖惩。同学之间的协作,也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为灵动活跃,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产生智慧的火花。这也避免了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打瞌睡的低效现象。
小组合作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整个小组是捆绑在一起的,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同学,而是整个小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解决方案、 采用技术、 最终结果予以评价, 即就知识建构的评价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第二层, 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评价。既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态度、 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能力等的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机械式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总结作用,教学效果好、不教甚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