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高中课程的必修科目,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作业是重要一环,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测评学生能力的途径。因此,应引起教师重视,教师可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创新设计,跟随新课改步伐,更加注重人性化、实践化以及趣味化,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文章结合实例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作业设计;高效课堂;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56-02
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物理作业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教师将其看作是课堂的拓展延伸,一味关注目标,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内容的设计脱离实际,不仅没有达成预期目标,而且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对作业乃至学科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为此,就要正视问题,积极改善,在原有基础上注重多元性、自主性、生活性以及层次性,以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一、注重自主性,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改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作业时,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物理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以及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尝试从观念上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其实践、思考,在不断革新中突破,以此落实目标,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体设计时,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基于教材展开,确保作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兴趣,让作业以“自助餐”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其能根据自身需求与能力自主训练,以此获得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抓住时机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以“摩擦力”作业设计为例,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可以是同桌或者是小组,共同完成操作作业。一位学生拿着一支笔,让笔从上方垂直落下,另一位学生将手半握着,准备接垂直落下的笔。这样一来,当笔落下的时候,学生就能握住笔,并且亲身感受笔与手掌的摩擦力,以此感受力的作用。这样,借助作业的完成,学生便能亲身感受摩擦力,产生探究相关内容的兴趣,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以此落实教学目标。
通过这样的设计,便能充分发挥自主性作业的效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兴趣与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探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生活化,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物理提出了“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要求,这启示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其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出发,营造熟悉氛围,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鉴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例题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我就在教学结束后设计这样的作业:请你上网搜集重大追尾撞车事件,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这一作业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积极投入,并且自主成组,以独立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作业。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随后指名学生代表全班汇报,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并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完成作业后,我发现学生对这一内容理解很深,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训练中,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仅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懂得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又如,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其中静摩擦力是难点,对其方向、大小的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对此,为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我就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借助“矛盾”情境引导探究:夏天很热,打完球后买饮料喝,用手握住饮料瓶的时候,如果逐渐增加手对饮料瓶的压力,那么饮料瓶受到什么样的摩擦力?对此,学生马上意识到是静摩擦力,但是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我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可以是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以此寻找问题答案,完成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知识结构,实现能力提升。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其在现实情境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建立生活意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灵活思考,有效解决。
三、注重层次性,培养理解能力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刀切”,大部分教师习惯布置统一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只有一个标准。这种做法看似“平等”,但是效果不好,不符合学生实际,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两极分化,难以弥补。
针对以上问题,就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充分考虑学情,从实际出发,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性,进而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选择,借助灵活的题型,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例如,在教学完动量守恒后,我设计这样的分层作业。
首先是基础题,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冰球运动员小明的质量是75 kg,当他以5 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60 kg,速度为3 m/s迎面而来的小刚相撞,随后小明静止,问:碰撞后小刚的速度是多少?
其次是巩固题,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质量为1 kg的物体原来静止,受到质量为2 kg,速度为1 m/s的物体的碰撞,碰后两物体的总动能不可能是______。
最后是提升题,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拓展: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的大小为[p0]的小钢球A与静止的小钢球B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A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A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B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2]、[p2],问一定存在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选择的空间,让其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有所提升,避免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让他们“既能吃好,也能吃饱”。
四、注重多元化,培养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作业除了要具备针对性,还要注意多元化,从多项原则出发,为学生设计灵活性、趣味性强的作业。这样不仅能避免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训练巩固的平台。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样化的作业吸引学生,帮助其摆正作业态度,高效完成。其次是适量性。在高中阶段很多教师习惯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仅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学科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高中生,对作业仍然有趣味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能适度增加趣味元素,以调动学生感官,帮助其快速融入作业状态中。将这些原则综合在一起,就能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一方面夯实基础,巩固训练;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让其能轻松面对,高效完成,以此落实学习目标。在一次单元复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從倾角为[α]([sinα=0.6])的斜面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最终物体落到斜坡上,落点距抛出点的距离为25m,求物体距斜面最远时的时间和距离。这一问题,解法不唯一,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
总之,优秀的作业设计是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不仅能突破传统,激发兴趣,还能调动思维,活跃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作业的设计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科学性强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效能,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关键词]作业设计;高效课堂;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56-02
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物理作业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教师将其看作是课堂的拓展延伸,一味关注目标,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内容的设计脱离实际,不仅没有达成预期目标,而且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对作业乃至学科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为此,就要正视问题,积极改善,在原有基础上注重多元性、自主性、生活性以及层次性,以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一、注重自主性,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改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作业时,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物理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以及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尝试从观念上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其实践、思考,在不断革新中突破,以此落实目标,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体设计时,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基于教材展开,确保作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兴趣,让作业以“自助餐”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其能根据自身需求与能力自主训练,以此获得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抓住时机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以“摩擦力”作业设计为例,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可以是同桌或者是小组,共同完成操作作业。一位学生拿着一支笔,让笔从上方垂直落下,另一位学生将手半握着,准备接垂直落下的笔。这样一来,当笔落下的时候,学生就能握住笔,并且亲身感受笔与手掌的摩擦力,以此感受力的作用。这样,借助作业的完成,学生便能亲身感受摩擦力,产生探究相关内容的兴趣,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以此落实教学目标。
通过这样的设计,便能充分发挥自主性作业的效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兴趣与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探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生活化,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物理提出了“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要求,这启示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其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出发,营造熟悉氛围,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鉴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例题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我就在教学结束后设计这样的作业:请你上网搜集重大追尾撞车事件,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这一作业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积极投入,并且自主成组,以独立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作业。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随后指名学生代表全班汇报,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并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完成作业后,我发现学生对这一内容理解很深,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训练中,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仅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懂得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又如,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其中静摩擦力是难点,对其方向、大小的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对此,为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我就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借助“矛盾”情境引导探究:夏天很热,打完球后买饮料喝,用手握住饮料瓶的时候,如果逐渐增加手对饮料瓶的压力,那么饮料瓶受到什么样的摩擦力?对此,学生马上意识到是静摩擦力,但是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我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可以是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以此寻找问题答案,完成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知识结构,实现能力提升。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其在现实情境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建立生活意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灵活思考,有效解决。
三、注重层次性,培养理解能力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刀切”,大部分教师习惯布置统一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只有一个标准。这种做法看似“平等”,但是效果不好,不符合学生实际,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两极分化,难以弥补。
针对以上问题,就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充分考虑学情,从实际出发,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性,进而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选择,借助灵活的题型,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例如,在教学完动量守恒后,我设计这样的分层作业。
首先是基础题,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冰球运动员小明的质量是75 kg,当他以5 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60 kg,速度为3 m/s迎面而来的小刚相撞,随后小明静止,问:碰撞后小刚的速度是多少?
其次是巩固题,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质量为1 kg的物体原来静止,受到质量为2 kg,速度为1 m/s的物体的碰撞,碰后两物体的总动能不可能是______。
最后是提升题,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拓展: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的大小为[p0]的小钢球A与静止的小钢球B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A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A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B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2]、[p2],问一定存在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选择的空间,让其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有所提升,避免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让他们“既能吃好,也能吃饱”。
四、注重多元化,培养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作业除了要具备针对性,还要注意多元化,从多项原则出发,为学生设计灵活性、趣味性强的作业。这样不仅能避免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训练巩固的平台。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样化的作业吸引学生,帮助其摆正作业态度,高效完成。其次是适量性。在高中阶段很多教师习惯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仅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学科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高中生,对作业仍然有趣味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能适度增加趣味元素,以调动学生感官,帮助其快速融入作业状态中。将这些原则综合在一起,就能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一方面夯实基础,巩固训练;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让其能轻松面对,高效完成,以此落实学习目标。在一次单元复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從倾角为[α]([sinα=0.6])的斜面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最终物体落到斜坡上,落点距抛出点的距离为25m,求物体距斜面最远时的时间和距离。这一问题,解法不唯一,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
总之,优秀的作业设计是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不仅能突破传统,激发兴趣,还能调动思维,活跃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作业的设计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科学性强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效能,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