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问题是在课堂上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一种好方法,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链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如何设计出具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链,是一名好教师需要仔细琢磨的问题。本文从问题链的设计理念与重要性、问题链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和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链 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并不是随意的,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带有鲜明的目的性,是为整个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者疑惑,将教材知识转化成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一连串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从横向看,这些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像九连环一样,一环套一环;从纵向看,这些问题又像是螺旋环,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的[2]。
一、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理念与重要性
问题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将知识转化为有层次性、目的性与系统性的问题。问题链的设计理念是根据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念。他指出:“人从婴儿时期到成人总是以一定的认知结构形式来摄取知识,而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图式。教师的认知就与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教师的认知由于具有经验性,因而从整体认知分解到局部,然后回到整体,教师的认知具有全局性、深刻性和细密性。而学生的认知只能从局部到整体,再通过局部的巩固达到一个新的阶段。”[3]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与手段,那么课堂上问题的设置就极为关键了。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一)问题链的设计是教师谨慎斟酌的结果,并不是随意的。笔者认为要符合以下原则。
1.目的明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的问题设置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每个教学问题都有一定的设计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向我们的教学目标迈进,要做到有的放矢[4]。
2.表述准确。教师在提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用词准确,能快速让学生理解,而不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而用一些孤僻、专业性的术语来表达。教学的目的在于能让学生自主、最大限度地理解掌握知识,所以凝练而又准确的语言更能吸引学生。
3.设计科学。课堂上具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设置是一门大学问。课堂上的问题不能繁琐冗乱,要有张有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问题的逐步思考,知识也随之掌握了,真正做到了在教学中“师生共同体”。
(二)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定要多方面考虑,不仅着眼于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层面。笔者认为在设计问题链时有如下几种方法。
1.设计与已学知识有一定联系的问题。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会多些自信,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穿插一些之前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其一,这是对所学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巩固复习;其二,在回答上这些问题时,学生积极性较高;其三,这些问题可为整个教学环节增添轻松的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可先让复习一次函数,让学生在一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对比中,了解指数函数飞跃性的增长。
2.设计一些实践操作的问题。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我们的眼耳,而是需要从实践中得出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设置实践操作的问题链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学习的工具,比如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图形计算机、几何图像等,让学生利用问题进行分析猜测,然后动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5]。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实践性问题,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能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一些同一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以一个知识面为基点,然后控制变量、转换不同的条件或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会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转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让学生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它的本质内涵。
三、问题链的设计过程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备教材、问题链的设计、课程实践与课后反思。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要有整体的知识,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于学情的具体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具备的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然后,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中,问题的提出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让学生主导课堂,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上完课之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找出在实践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与总结,使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得以完善。这四个步骤是教师上好一堂优质课程所必备的,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素养。
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是极为关键的,优质课程取决于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还要具体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层次,以由浅入深的问题慢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链设计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它必须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同时也要灵活多变,适应课堂的多变性。高中教师不断发展与完善教学中的问题链,找到最有效的问题链,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韩红军,刘国庆,赵伟华,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类型及结构模式[J].数学教学研究,2015,34(1):7-12.
[2]盛燕华.“问题链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2):26.
[3]包君.高中数学教学问题链设计维度刍议[J].新课程导学,2014,(20):44-45.
[4]毛国珍.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链”设计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2):77-78.
[5]吴艳洁.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9):16-17.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链 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并不是随意的,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带有鲜明的目的性,是为整个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者疑惑,将教材知识转化成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一连串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从横向看,这些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像九连环一样,一环套一环;从纵向看,这些问题又像是螺旋环,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的[2]。
一、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理念与重要性
问题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将知识转化为有层次性、目的性与系统性的问题。问题链的设计理念是根据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念。他指出:“人从婴儿时期到成人总是以一定的认知结构形式来摄取知识,而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图式。教师的认知就与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教师的认知由于具有经验性,因而从整体认知分解到局部,然后回到整体,教师的认知具有全局性、深刻性和细密性。而学生的认知只能从局部到整体,再通过局部的巩固达到一个新的阶段。”[3]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与手段,那么课堂上问题的设置就极为关键了。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一)问题链的设计是教师谨慎斟酌的结果,并不是随意的。笔者认为要符合以下原则。
1.目的明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的问题设置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每个教学问题都有一定的设计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向我们的教学目标迈进,要做到有的放矢[4]。
2.表述准确。教师在提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用词准确,能快速让学生理解,而不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而用一些孤僻、专业性的术语来表达。教学的目的在于能让学生自主、最大限度地理解掌握知识,所以凝练而又准确的语言更能吸引学生。
3.设计科学。课堂上具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设置是一门大学问。课堂上的问题不能繁琐冗乱,要有张有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问题的逐步思考,知识也随之掌握了,真正做到了在教学中“师生共同体”。
(二)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定要多方面考虑,不仅着眼于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层面。笔者认为在设计问题链时有如下几种方法。
1.设计与已学知识有一定联系的问题。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会多些自信,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穿插一些之前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其一,这是对所学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巩固复习;其二,在回答上这些问题时,学生积极性较高;其三,这些问题可为整个教学环节增添轻松的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可先让复习一次函数,让学生在一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对比中,了解指数函数飞跃性的增长。
2.设计一些实践操作的问题。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我们的眼耳,而是需要从实践中得出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设置实践操作的问题链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学习的工具,比如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图形计算机、几何图像等,让学生利用问题进行分析猜测,然后动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5]。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实践性问题,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能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一些同一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以一个知识面为基点,然后控制变量、转换不同的条件或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会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转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让学生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它的本质内涵。
三、问题链的设计过程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备教材、问题链的设计、课程实践与课后反思。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要有整体的知识,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于学情的具体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具备的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然后,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中,问题的提出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让学生主导课堂,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上完课之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找出在实践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与总结,使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得以完善。这四个步骤是教师上好一堂优质课程所必备的,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素养。
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是极为关键的,优质课程取决于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还要具体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层次,以由浅入深的问题慢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链设计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它必须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同时也要灵活多变,适应课堂的多变性。高中教师不断发展与完善教学中的问题链,找到最有效的问题链,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韩红军,刘国庆,赵伟华,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类型及结构模式[J].数学教学研究,2015,34(1):7-12.
[2]盛燕华.“问题链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2):26.
[3]包君.高中数学教学问题链设计维度刍议[J].新课程导学,2014,(20):44-45.
[4]毛国珍.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链”设计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2):77-78.
[5]吴艳洁.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