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实践,在实践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结果。本文对数学实践活动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们都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实现目标后,他们会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将所讲的知识点设计成各种实践活动的背景,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老师昨晚通知大家今天每人都带计算器,但老师只发了一条校信通,结果今天人人都带来了。说明全班同学家里都有电话或者小灵通,可以说成电话的普及率是100%。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经常要计算和使用“普及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你想了解班上同学那些方面的普及率呢?几分钟后,有些同学说:班级同学家庭电脑的普及率、数字电视的普及率、班上同学眼睛的近视率等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摆脱教材思想的束缚,提高课外探索、操作实践活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巧用余数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买最省钱;怎样合理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铺设地面;设计一个春游或秋游方案等等。又如:一个秋游活动中,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租用何种交通工具既花费较少又节省时间,购买买成人票、儿童票还是团体票划算等等。这样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去搜集和分析数据和资料,提高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让在实践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通过实践活动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核心是思维,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探索,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说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有的说可以沿梯形的高剪下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还有一位同学将梯形沿腰对折后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些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探究,渗透数学中的比较分析、模型、估测、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利用了等积法将梯形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几何图形,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是放手让学生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得到的。这样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堂课既生动活泼,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明理,俗话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比较、发现等思维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在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游戏:用火柴棒按以下方式搭小鱼,搭1条小鱼用8根火柴棒,搭2条小鱼用14根火柴棒,(图略)请你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同学们都很认真的边操作,边思考,其中一位同学摆到第三个图就很容易的得到:后面的每个图形中火柴数量是前一个图形火柴数量加6根(第一条小鱼除外),很容易求出搭n条小鱼需要用6n 2根火柴棒;接着,第二位同学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假设每条鱼都需要6根,但第一条鱼要多2根,所以要加上2……
接着第三位、第四……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通过操作得到结论,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考的习惯等都大有益处。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会得到更多感悟和体会,才能提升实践活动的价值,使学生带着数学走进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应用数学。
(责编 阮 妮)
一、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们都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实现目标后,他们会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将所讲的知识点设计成各种实践活动的背景,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老师昨晚通知大家今天每人都带计算器,但老师只发了一条校信通,结果今天人人都带来了。说明全班同学家里都有电话或者小灵通,可以说成电话的普及率是100%。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经常要计算和使用“普及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你想了解班上同学那些方面的普及率呢?几分钟后,有些同学说:班级同学家庭电脑的普及率、数字电视的普及率、班上同学眼睛的近视率等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摆脱教材思想的束缚,提高课外探索、操作实践活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巧用余数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买最省钱;怎样合理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铺设地面;设计一个春游或秋游方案等等。又如:一个秋游活动中,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租用何种交通工具既花费较少又节省时间,购买买成人票、儿童票还是团体票划算等等。这样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去搜集和分析数据和资料,提高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让在实践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通过实践活动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核心是思维,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探索,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说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有的说可以沿梯形的高剪下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还有一位同学将梯形沿腰对折后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些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探究,渗透数学中的比较分析、模型、估测、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利用了等积法将梯形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几何图形,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是放手让学生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得到的。这样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堂课既生动活泼,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明理,俗话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比较、发现等思维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在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游戏:用火柴棒按以下方式搭小鱼,搭1条小鱼用8根火柴棒,搭2条小鱼用14根火柴棒,(图略)请你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同学们都很认真的边操作,边思考,其中一位同学摆到第三个图就很容易的得到:后面的每个图形中火柴数量是前一个图形火柴数量加6根(第一条小鱼除外),很容易求出搭n条小鱼需要用6n 2根火柴棒;接着,第二位同学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假设每条鱼都需要6根,但第一条鱼要多2根,所以要加上2……
接着第三位、第四……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通过操作得到结论,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考的习惯等都大有益处。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会得到更多感悟和体会,才能提升实践活动的价值,使学生带着数学走进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应用数学。
(责编 阮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