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书稿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加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优美的文章、科学严谨的著作等都是经过编辑的处理以后出版出来的。编辑往往都有着特殊的视野,作为第一位读者,他们用自己敏锐的感悟能力,对书稿进行加工处理,使读者能够看到更好的书,这样一来,编辑加工的主体自由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关键词:书稿;编辑加工;主体自由
一、编辑加工的自由受法律的约束
众所周知,编辑是一项弹性很大的智力劳动。一位优秀的编辑虽然不能让一部没有价值的书稿起死回生,但是却可以让一本“蓬头垢面”的图书衣冠楚楚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还可以让图书在原来的基础上显得熠熠生辉。虽然编辑有着这样强大的力量,但是这并不代表编辑在加工他人的书稿时就可以恣意妄为地修改。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知识产权是非常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在20世纪初,我国就有一些相应法律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如《大清著作权律》等。2008年,我国就颁布了《著作权法》《专利法》等一系列法律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由此可见,我国对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视的。所以,编辑在加工作者的书稿时,不能肆无忌惮地修改,也不能把作者的原文改动得面目全非。因此,编辑加工作者的书稿时,要做到“作者”和“编辑”两者身份的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对原文锦上添花。虽然编辑加工的自由受到法律的约束,但是只要不超出法律的规定,编辑加工就依然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
二、编辑加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书稿文字的删削与润色。《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句话“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词殊而意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修改书稿适当即可,否则就过犹而不及了。一本书最值得读者深思的就是整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字就是这个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图书编辑加工的时候,需要编辑认真去推敲书稿中表达的意思。首先,需要我们编辑着眼于全局来修改书稿,因为只有明白了书稿的整体思路和主体,在修改的过程中才知道哪些地方是需要修改的。其次,還要学会换位修改,编辑以作者的身份去改书稿,去仔细推敲书稿中所用的辞藻。要做到物尽其用,也就是该删的就删,该留的就留。只有经过这样严谨的修改,才能出版出一本更好的图书。
2.对作者所引用的相关资料的订正、删补。现在的作者写论文、著作都喜欢引经据典,这样写出来的著作才是一本文采飞扬的图书,才是一本好的图书。但是在引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引用出错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编辑在修改的时候必须做到全面评估整篇论文或整本图书。例如,编辑在处理一篇学术型的论文时,就必须注意到这篇文稿中的举证是否全面、权威、新鲜和稀缺。所谓的资料的全面性就是在立论的时候,都应该是有根据的,并不是简单地写一个结论就可以了,还必须有相关的事例、数据来证明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是正确的。
3.保留书稿的品质个性。人与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编辑在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保留书稿的品质个性这一原则。尽管现在的论文都有如出一辙的学术规范,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有相似的体例结构,但是不同作者执笔,就决定了每篇论文的品质个性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谈到的品质个性主要是指作者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叙事的风格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每篇文章的品质个性不同。因此,编辑在加工处理这些论文、著作时,一定要善于呵护这种灵性,把作者所传达的这种学术风貌尽可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4.必须维护作者文稿的原意,不随意改变其学术观点。这是编辑加工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原意,即作者撰写文稿的基本立意,文章的谋篇布局,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举证、议论的展开、思维的演绎、逻辑的推进,都是为基本立意服务的。所以文稿的原意是文章的灵魂,编辑加工中不能修改。与其修改刊发,不如不发。从尊重作者及其劳动成果的角度看,每篇文章、每本图书都历经作者长期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大量相关资料和学术信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缜密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而后又对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进行论证、提炼而完成的。文稿是作者艰辛劳动的结晶,三审中的编辑加工绝对不应该改变甚至损伤文稿的原意,而对其学术观点也不能随意改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要不违反法律,学术探讨是没有禁区的,作者有权对特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论点的提出、论证方法的采纳、结论的得出等三个方面,作者用什么方式阐释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的学术观点都有本该属于著作人的学术自由。只要不违反基本路线,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够自圆其说,编辑加工过程就不要干预。因为科学研究是允许出错的,学术研究也是这样,这就是科学的哲学。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责任编辑对文稿的学术观点要慎重对待,既要履行责任编辑的职责,又要避免有意无意地侵犯作者的权益。具体而论就是,不能擅改文稿的论点、论据,不能擅改文稿的主要学术观点,即使文稿学术观点有失偏颇、材料分析有失精当,非稍事改动则有伤立意精神时,要在征得作者同意之后才能修改。
总之,只要我们编辑抓住了这几点来加工书稿,就能够很好地理清书稿该删减的地方,对于任何修改,包括标点符号的修改都是一目了然的。
三、结束语
说到底,编辑加工是一项非常繁琐且复杂的工作。我们在从事這项工作时,必须准确地认识我们工作的范围。毕竟编辑加工关系到读者们是否能看到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本科学严谨的学术著作,在我们的图书出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正是因为处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就要求我们编辑对图书编辑加工工作必须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王方宪.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J].中国编辑,2016.
[2]张雪丽.工匠精神在编辑加工中的践行——兼谈书稿资料核查的工匠之术[J].出版参考,2016.
[3]王可.数学类书稿编辑加工之拙见[J].科技传播,2015.
作者简介:
牛君(1981.03—),女,汉族,四川人,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此后长期从事出版编辑工作,2009年获得出版专业中级资格,注册责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现工作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书稿;编辑加工;主体自由
一、编辑加工的自由受法律的约束
众所周知,编辑是一项弹性很大的智力劳动。一位优秀的编辑虽然不能让一部没有价值的书稿起死回生,但是却可以让一本“蓬头垢面”的图书衣冠楚楚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还可以让图书在原来的基础上显得熠熠生辉。虽然编辑有着这样强大的力量,但是这并不代表编辑在加工他人的书稿时就可以恣意妄为地修改。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知识产权是非常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在20世纪初,我国就有一些相应法律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如《大清著作权律》等。2008年,我国就颁布了《著作权法》《专利法》等一系列法律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由此可见,我国对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视的。所以,编辑在加工作者的书稿时,不能肆无忌惮地修改,也不能把作者的原文改动得面目全非。因此,编辑加工作者的书稿时,要做到“作者”和“编辑”两者身份的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对原文锦上添花。虽然编辑加工的自由受到法律的约束,但是只要不超出法律的规定,编辑加工就依然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
二、编辑加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书稿文字的删削与润色。《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句话“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词殊而意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修改书稿适当即可,否则就过犹而不及了。一本书最值得读者深思的就是整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字就是这个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图书编辑加工的时候,需要编辑认真去推敲书稿中表达的意思。首先,需要我们编辑着眼于全局来修改书稿,因为只有明白了书稿的整体思路和主体,在修改的过程中才知道哪些地方是需要修改的。其次,還要学会换位修改,编辑以作者的身份去改书稿,去仔细推敲书稿中所用的辞藻。要做到物尽其用,也就是该删的就删,该留的就留。只有经过这样严谨的修改,才能出版出一本更好的图书。
2.对作者所引用的相关资料的订正、删补。现在的作者写论文、著作都喜欢引经据典,这样写出来的著作才是一本文采飞扬的图书,才是一本好的图书。但是在引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引用出错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编辑在修改的时候必须做到全面评估整篇论文或整本图书。例如,编辑在处理一篇学术型的论文时,就必须注意到这篇文稿中的举证是否全面、权威、新鲜和稀缺。所谓的资料的全面性就是在立论的时候,都应该是有根据的,并不是简单地写一个结论就可以了,还必须有相关的事例、数据来证明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是正确的。
3.保留书稿的品质个性。人与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编辑在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保留书稿的品质个性这一原则。尽管现在的论文都有如出一辙的学术规范,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有相似的体例结构,但是不同作者执笔,就决定了每篇论文的品质个性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谈到的品质个性主要是指作者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叙事的风格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每篇文章的品质个性不同。因此,编辑在加工处理这些论文、著作时,一定要善于呵护这种灵性,把作者所传达的这种学术风貌尽可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4.必须维护作者文稿的原意,不随意改变其学术观点。这是编辑加工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原意,即作者撰写文稿的基本立意,文章的谋篇布局,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举证、议论的展开、思维的演绎、逻辑的推进,都是为基本立意服务的。所以文稿的原意是文章的灵魂,编辑加工中不能修改。与其修改刊发,不如不发。从尊重作者及其劳动成果的角度看,每篇文章、每本图书都历经作者长期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大量相关资料和学术信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缜密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而后又对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进行论证、提炼而完成的。文稿是作者艰辛劳动的结晶,三审中的编辑加工绝对不应该改变甚至损伤文稿的原意,而对其学术观点也不能随意改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要不违反法律,学术探讨是没有禁区的,作者有权对特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论点的提出、论证方法的采纳、结论的得出等三个方面,作者用什么方式阐释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的学术观点都有本该属于著作人的学术自由。只要不违反基本路线,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够自圆其说,编辑加工过程就不要干预。因为科学研究是允许出错的,学术研究也是这样,这就是科学的哲学。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责任编辑对文稿的学术观点要慎重对待,既要履行责任编辑的职责,又要避免有意无意地侵犯作者的权益。具体而论就是,不能擅改文稿的论点、论据,不能擅改文稿的主要学术观点,即使文稿学术观点有失偏颇、材料分析有失精当,非稍事改动则有伤立意精神时,要在征得作者同意之后才能修改。
总之,只要我们编辑抓住了这几点来加工书稿,就能够很好地理清书稿该删减的地方,对于任何修改,包括标点符号的修改都是一目了然的。
三、结束语
说到底,编辑加工是一项非常繁琐且复杂的工作。我们在从事這项工作时,必须准确地认识我们工作的范围。毕竟编辑加工关系到读者们是否能看到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本科学严谨的学术著作,在我们的图书出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正是因为处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就要求我们编辑对图书编辑加工工作必须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王方宪.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J].中国编辑,2016.
[2]张雪丽.工匠精神在编辑加工中的践行——兼谈书稿资料核查的工匠之术[J].出版参考,2016.
[3]王可.数学类书稿编辑加工之拙见[J].科技传播,2015.
作者简介:
牛君(1981.03—),女,汉族,四川人,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此后长期从事出版编辑工作,2009年获得出版专业中级资格,注册责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现工作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