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蕉岭县,旧称镇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域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22.8万人,为晚清抗日保台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祖籍所在地,素有“世界长寿之乡”“最美乡村”的美名。据《辞源》蕉岭条记:“城跨蕉岭之上,县以岭名。”蕉岭县“跨岭立城”,县境四面环山,春秋战国时属于地处蛮荒的“百越之地”,山地面积高达113.4万亩。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县”,2014年实现“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全覆盖后,蕉岭教育人抓住良好发展态势,再从春天出发,启动实施了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提质工程,高中阶段教育优化工程,教育信息化水平建设工程,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教育内涵特色建设工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县域教育内涵发展品味,力争在2016年底前,在梅州市率先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才流出相对较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山区县,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定然不小。是什么使蕉岭教育人拥有“争先”的信心和魄力?又是什么让蕉岭县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道上解困突围,收获满园春色?
合理导向,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蕉岭是客家民系聚居之地,客家人向来有着“喜思好学”“崇文重教”等优良传统,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养子唔(不)读书,当作瞎眼珠”“读书肯用功,茅寮里面出相公”等说法。蕉岭县继承发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牢固树立科学理念,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使全县教育水平、品质不断提升,让长寿之乡生长出教育的“长青之树”。
一、坚定教育信念,强化前瞻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蕉岭要发展,关键是科技,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蕉岭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伟明如是说。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既是蕉岭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蕉岭县领导恪守“站高位、谋长远、重践行”的原则,用实际行动强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2015年10月,蕉岭县召开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工作动员会议,确立了“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教育理念,强化了“争先”工作的前瞻意识与保障力度。针对“争先”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教育现代化是顺应蕉岭教育事业发展态势的内在需要,是推动蕉岭赶超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争先”工作中务必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质图强、内涵发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
2.总结经验,坚定信心。认真总结教育创强和教育均衡县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分工,统筹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到密切配合,舍短用长,强化合力。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部门专门抓,形成多级联动、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合理、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筹措力度,保障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推动教育提质发展。并尽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支持配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掀起全民关心教育、全社会支持教育的新高潮。
二、坚守“攻坚”阵地,提供制度保障
有坚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保障,才能走好发展之路。为确保“争先”工作的顺利开展,2010年以来,蕉岭县先后制定了《中共蕉岭县委、蕉岭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蕉岭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蕉岭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蕉岭县中小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蕉岭县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实施方案》《蕉岭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各类教育发展方案和有关制度。2016年2月将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争先”列入2016年县“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全面确立了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达成途径,清晰划定了教育现代化时间路线图,为蕉岭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有效指引。
经济保障是第一保障,蕉岭县建立了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体制和增长机制,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投入从2011年的18928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50875万元,五年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达到16.17亿元。特别是2015年,蕉岭县新增教育拨款超过9920万元,定下了扶持农村教育、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学历、提高教师收入等多项决策,以空前力度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协调发展
俗话说:“水涨船高,泥多佛大。”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与共生共荣,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指向。蕉岭县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予以了科学统筹,促进各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百舸争流、齐头并进的蓬勃之势。
1.学前教育普及发展。蕉岭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发展问题,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着力办好公立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学前教育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蕉岭教育的一个亮点。目前,全县8个乡镇均已建成1所以上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全县共有幼儿园44所,其中公办园17所,民办园27所,公办幼儿园比例达38.64%;市一级幼儿园10所;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95.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5%。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国民素质的奠基者和测温仪,关乎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蕉岭县将义务教育视为教育现代化的敲门砖和突破口,近几年通过加大投入,盘活资源,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差距明显缩小,成为梅州市第一批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验收县之一。目前,全县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三残”儿童入学率为86.2%,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为96.58%,初中为101.2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43%。 三、田家炳实验中学:五育并举,五球联动
田家炳实验中学以田家炳先生事迹为依托,准确定位“读名人传记、做时代新人”为学校特色。近年来,学校落实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五育”,积极组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五球”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了学习源动力。学校让客家山歌进课堂,让国学进校园,利用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汇演,搭建展示舞台。学校也为每一位有艺术爱好的学生搭建了学习空间,每周三、四、五下午放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科技创新、国画、书法、舞蹈、声乐、球类运动,由专业老师负责辅导。科技创新小组的多个创新作品获县第30届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一等奖,作品《芒果采摘器》获市级三等奖,《电动窗帘》等多件作品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学校篮球队、足球队多次外出参加校际联谊赛并获奖,田径队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多次获得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书画社团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
四、人民小学:恋诗·练字·炼人,陶情·学艺·笃行
环境布置、氛围熏陶是特色创建不容小觑的一环。人民小学始终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点点滴滴搞建设。西校第一栋教学楼的东侧外墙上展示校训“诗书陶情,德艺敦行”。学校正门厅左右两侧有特色方案与每月作品展。每栋教学楼各有楼层文化,“唐宋楼”“客家诗人楼”“近代伟人楼”,里面的“诗人介绍”“诗词赏析”“书法指导”,图文并茂。“诗苑博雅”文化长廊设有“古诗类别”“诗人雅称”“名句赏析”等栏目,供师生细细品味阅读。
为使“三练”活动深入开展,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第一套诗教教材《诗苑》(一),共有5本,包含诗歌赏析、书写范例、作品欣赏、笔画指导等,内容详实、插图精美。经过六年的教学实践,学校组织教师改进、完善,编写了第二套诗教教材《诗苑》(二),共有6本,各年级使用不同的教材,更切合学生实际,可操作性更强。每周星期二下午的预备课和第一节为全校统一的“三练特色课”。按不同年级不同要求开展诗词赏析和诗词书写活动。每周赏析、书写一首古诗词,做到时间保证,训练到位。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学生背诵一学期所学的古诗词,再挑选4份最得意的书法作品,老师根据考级标准,进行严格的等级评定,最后由学校颁发书法考级证书并进行表彰。毕业时,每个学生都成长为“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翩翩少年。2010年,《“恋诗·练字·炼人;陶情·学艺·笃行”——学校特色创建探索和实践》获第七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五、友邦小学: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学校构建层级管理体系,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自主管理”德育工程,开展“特色友邦”体验活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生物园区、文化长廊、专题墙报、班级评比栏、佳作园地、“梦之声”校园电视台、小蜜蜂文学社、《蜜园》校刊等处处展示以人为本的办学成果。在开齐开足课程、落实常规工作的前提下,扎实开展课外活动,搭建平台,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培养特长。“校园吉尼斯”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们参与“成语大王”“解题超人”“口语达人”“魔方玩家”“百科斗士”“跳绳能手”“踢毽狂人”“绘画高手”“围棋新秀”“象棋神童”等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应战,挑战成功者则获得该项证书。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挑战精神和竞技精神,学习气氛浓厚。2008年,学校开展了“想说英语,说响英语”主题英语特色活动,坚持课堂教学打基础,校园活动重练说,英语校本教材已搬上了“每日一句”校园广播,一、二年级开设了以校本教材为主的口语课程。
六、新铺镇中心小学:让“红色家园”的正能量根植于心
新铺镇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孕育了众多名人志士,因此学校提出了以“红色家园”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并编写了校本教材。“红歌”突出一首红歌一面旗,一支红曲一把号,以歌曲激励人;“红诗”发挥育秀作用,培养文明、高雅的人;“红心”分为光辉典范、英勇先烈、少年英雄、客都英杰、民主之魂、中华之星六个篇章,以故事教育人、启迪人。“唱红色歌曲”“诵红色诗词”“读红色故事”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此外,学校还是“百校千社、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基地学校和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周二、周五下午,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第一个小时是阅读课,第二个小时是少年宫活动。老师们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并在网上深入学习,陆续开设了蜡笔画、折纸、儿歌朗诵、快乐英语、编织、十字绣、小主持、舞蹈、剪纸、棋类、球类、电脑绘画、小报制作、生活技能等活动项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记者观察
在中国“长寿之乡”“最美乡村”蕉岭,到处层峦叠翠、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这里的孩子真幸福!不仅有生态宜居的环境,又有极富传统底蕴的客家文化,更有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优质师资。蕉岭教育人多年来的积累、努力和心血,如今已换来春光明媚,姹紫嫣红。
——从春天回望,我们看到了蕉岭各级部门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持和积极回应,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的决心,科学统筹,上下一心,保障措施和资金到位。
——从春天回望,我们看到了蕉岭教育现代化的落脚点在人,打造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造就综合素养卓越的年轻一代,已成为共识,而这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发展过程。下阶段,蕉岭将按照“统筹全局、促进公平、深化改革、优质发展”的思路,坚持基础教育与职成教育并重,提高教学水平与提升科研水平并重,改善办学条件与加强队伍建设并重,大力推进高位均衡和优质内涵发展。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蕉岭教育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跨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法治、社会教育机构、教育特色的适切性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今日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红杏枝头春意闹;明朝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期待蕉岭教育再创佳绩!
(本文图片由蕉岭县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合理导向,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蕉岭是客家民系聚居之地,客家人向来有着“喜思好学”“崇文重教”等优良传统,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养子唔(不)读书,当作瞎眼珠”“读书肯用功,茅寮里面出相公”等说法。蕉岭县继承发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牢固树立科学理念,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使全县教育水平、品质不断提升,让长寿之乡生长出教育的“长青之树”。
一、坚定教育信念,强化前瞻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蕉岭要发展,关键是科技,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蕉岭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伟明如是说。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既是蕉岭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蕉岭县领导恪守“站高位、谋长远、重践行”的原则,用实际行动强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2015年10月,蕉岭县召开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工作动员会议,确立了“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教育理念,强化了“争先”工作的前瞻意识与保障力度。针对“争先”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教育现代化是顺应蕉岭教育事业发展态势的内在需要,是推动蕉岭赶超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争先”工作中务必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质图强、内涵发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
2.总结经验,坚定信心。认真总结教育创强和教育均衡县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分工,统筹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到密切配合,舍短用长,强化合力。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部门专门抓,形成多级联动、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合理、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筹措力度,保障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推动教育提质发展。并尽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支持配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掀起全民关心教育、全社会支持教育的新高潮。
二、坚守“攻坚”阵地,提供制度保障
有坚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保障,才能走好发展之路。为确保“争先”工作的顺利开展,2010年以来,蕉岭县先后制定了《中共蕉岭县委、蕉岭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蕉岭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蕉岭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蕉岭县中小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蕉岭县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实施方案》《蕉岭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各类教育发展方案和有关制度。2016年2月将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争先”列入2016年县“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全面确立了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达成途径,清晰划定了教育现代化时间路线图,为蕉岭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有效指引。
经济保障是第一保障,蕉岭县建立了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体制和增长机制,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投入从2011年的18928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50875万元,五年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达到16.17亿元。特别是2015年,蕉岭县新增教育拨款超过9920万元,定下了扶持农村教育、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学历、提高教师收入等多项决策,以空前力度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协调发展
俗话说:“水涨船高,泥多佛大。”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与共生共荣,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指向。蕉岭县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予以了科学统筹,促进各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百舸争流、齐头并进的蓬勃之势。
1.学前教育普及发展。蕉岭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发展问题,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着力办好公立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学前教育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蕉岭教育的一个亮点。目前,全县8个乡镇均已建成1所以上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全县共有幼儿园44所,其中公办园17所,民办园27所,公办幼儿园比例达38.64%;市一级幼儿园10所;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95.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5%。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国民素质的奠基者和测温仪,关乎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蕉岭县将义务教育视为教育现代化的敲门砖和突破口,近几年通过加大投入,盘活资源,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差距明显缩小,成为梅州市第一批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验收县之一。目前,全县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三残”儿童入学率为86.2%,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为96.58%,初中为101.2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43%。 三、田家炳实验中学:五育并举,五球联动
田家炳实验中学以田家炳先生事迹为依托,准确定位“读名人传记、做时代新人”为学校特色。近年来,学校落实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五育”,积极组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五球”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了学习源动力。学校让客家山歌进课堂,让国学进校园,利用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汇演,搭建展示舞台。学校也为每一位有艺术爱好的学生搭建了学习空间,每周三、四、五下午放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科技创新、国画、书法、舞蹈、声乐、球类运动,由专业老师负责辅导。科技创新小组的多个创新作品获县第30届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一等奖,作品《芒果采摘器》获市级三等奖,《电动窗帘》等多件作品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学校篮球队、足球队多次外出参加校际联谊赛并获奖,田径队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多次获得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书画社团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
四、人民小学:恋诗·练字·炼人,陶情·学艺·笃行
环境布置、氛围熏陶是特色创建不容小觑的一环。人民小学始终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点点滴滴搞建设。西校第一栋教学楼的东侧外墙上展示校训“诗书陶情,德艺敦行”。学校正门厅左右两侧有特色方案与每月作品展。每栋教学楼各有楼层文化,“唐宋楼”“客家诗人楼”“近代伟人楼”,里面的“诗人介绍”“诗词赏析”“书法指导”,图文并茂。“诗苑博雅”文化长廊设有“古诗类别”“诗人雅称”“名句赏析”等栏目,供师生细细品味阅读。
为使“三练”活动深入开展,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第一套诗教教材《诗苑》(一),共有5本,包含诗歌赏析、书写范例、作品欣赏、笔画指导等,内容详实、插图精美。经过六年的教学实践,学校组织教师改进、完善,编写了第二套诗教教材《诗苑》(二),共有6本,各年级使用不同的教材,更切合学生实际,可操作性更强。每周星期二下午的预备课和第一节为全校统一的“三练特色课”。按不同年级不同要求开展诗词赏析和诗词书写活动。每周赏析、书写一首古诗词,做到时间保证,训练到位。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学生背诵一学期所学的古诗词,再挑选4份最得意的书法作品,老师根据考级标准,进行严格的等级评定,最后由学校颁发书法考级证书并进行表彰。毕业时,每个学生都成长为“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翩翩少年。2010年,《“恋诗·练字·炼人;陶情·学艺·笃行”——学校特色创建探索和实践》获第七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五、友邦小学: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学校构建层级管理体系,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自主管理”德育工程,开展“特色友邦”体验活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生物园区、文化长廊、专题墙报、班级评比栏、佳作园地、“梦之声”校园电视台、小蜜蜂文学社、《蜜园》校刊等处处展示以人为本的办学成果。在开齐开足课程、落实常规工作的前提下,扎实开展课外活动,搭建平台,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培养特长。“校园吉尼斯”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们参与“成语大王”“解题超人”“口语达人”“魔方玩家”“百科斗士”“跳绳能手”“踢毽狂人”“绘画高手”“围棋新秀”“象棋神童”等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应战,挑战成功者则获得该项证书。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挑战精神和竞技精神,学习气氛浓厚。2008年,学校开展了“想说英语,说响英语”主题英语特色活动,坚持课堂教学打基础,校园活动重练说,英语校本教材已搬上了“每日一句”校园广播,一、二年级开设了以校本教材为主的口语课程。
六、新铺镇中心小学:让“红色家园”的正能量根植于心
新铺镇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孕育了众多名人志士,因此学校提出了以“红色家园”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并编写了校本教材。“红歌”突出一首红歌一面旗,一支红曲一把号,以歌曲激励人;“红诗”发挥育秀作用,培养文明、高雅的人;“红心”分为光辉典范、英勇先烈、少年英雄、客都英杰、民主之魂、中华之星六个篇章,以故事教育人、启迪人。“唱红色歌曲”“诵红色诗词”“读红色故事”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此外,学校还是“百校千社、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基地学校和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周二、周五下午,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第一个小时是阅读课,第二个小时是少年宫活动。老师们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并在网上深入学习,陆续开设了蜡笔画、折纸、儿歌朗诵、快乐英语、编织、十字绣、小主持、舞蹈、剪纸、棋类、球类、电脑绘画、小报制作、生活技能等活动项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记者观察
在中国“长寿之乡”“最美乡村”蕉岭,到处层峦叠翠、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这里的孩子真幸福!不仅有生态宜居的环境,又有极富传统底蕴的客家文化,更有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优质师资。蕉岭教育人多年来的积累、努力和心血,如今已换来春光明媚,姹紫嫣红。
——从春天回望,我们看到了蕉岭各级部门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持和积极回应,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的决心,科学统筹,上下一心,保障措施和资金到位。
——从春天回望,我们看到了蕉岭教育现代化的落脚点在人,打造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造就综合素养卓越的年轻一代,已成为共识,而这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发展过程。下阶段,蕉岭将按照“统筹全局、促进公平、深化改革、优质发展”的思路,坚持基础教育与职成教育并重,提高教学水平与提升科研水平并重,改善办学条件与加强队伍建设并重,大力推进高位均衡和优质内涵发展。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蕉岭教育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跨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法治、社会教育机构、教育特色的适切性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今日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红杏枝头春意闹;明朝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期待蕉岭教育再创佳绩!
(本文图片由蕉岭县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