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文章从色彩、音乐、人物、道具方面全面分析了隐喻手法在电影《芝加哥》中的巧妙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方法和解读事物的新角度,体现了隐喻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电影《芝加哥》 名利场 隐喻
荣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美术指导六项大奖的美国好莱坞歌舞大片——《芝加哥》让人重温时仍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绚丽的舞台上。不仅仅因为里面的明星大腕,不仅仅因为跳跃的剧情,也不仅仅因为画面的炫目,更主要的是里面充满了隐喻,充满了深刻的冲突,将人内心深处的各种欲望都充分揭露出来,性与爱,名与利,金钱与欲望,正义与阴谋,羡慕与妒忌,友情与背叛……整部电影是通过一个从凶杀到监狱到法庭的现实故事和一套完整的百老汇歌舞专场的平行发展、交错剪辑而构成的。《芝加哥》突破“电影附属物”的概念,故事和舞台之间巧妙地运用隐喻进行关联和衔接。
一、关于隐喻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突破修辞的藩篱,又一次成为认知范式中的研究焦点。因为,隐喻处于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的心脏部位,负责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此时的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而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以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手段。说得更严密一些,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
在文本里,隐喻往往强调来源域和目标域,在电影里面,一样有借艺术创作隐喻现实社会,电影本身的光影、剧情、人物就是来源域,被影射的现实世界就是目标域,二者实现的语境是电影。《芝加哥》通过没有一个好人的故事演绎着这种修辞和认知:关于男人和女人,关于金钱和权利,关于良知与欺骗,关于善良与虚荣,关于幻想与破灭。
二、片中的声色隐喻
(一)色彩隐喻
影片分成主线和副线。主线主要以盛怒之下杀了男人的女人被捕入狱,面临生与死的对决为主轴,其作用重在叙事,交代人物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该段落中画面色调比较灰暗,因为其中出现的大多是阴冷黑暗的监狱,萧瑟寒冷的街道等场景,以其阴冷黑暗和萧瑟寒冷隐喻芝加哥城市里泛滥的的利益至上,人心与人心间则是壁垒森严,坚冰无法轻易消融。在这一段落中,人物是以其“表”的一面出现的,社会是在规则和潜规则的双重作用下运转的。在主线中,现实世界完全就是压抑与杂乱无章的,两起谋杀案均发生于月黑风高夜,露丝枪杀偷欢男友时也是在逼仄而凌乱的房间里,而当露丝被关进监狱后,一个个铁笼所造成的视觉压抑感更是将主线这种灰暗阴沉的基调渲染到极致,就连“透明先生”阿莫斯的独白也是在黑灰阴暗的舞台一隅,强烈逆光下的伤感自叹。灰暗的现实隐喻理智、秩序、伦理道德束缚的世界,是不自由、受压抑的世界。
副线则是带有回忆叙事性的歌舞,歌舞段落则与主线相反,它主要是刻画人物内心状态,将人物“里”的一面展现出来。画面大多是舞台绚烂的灯光,色彩鲜明的衣装,富丽堂皇的珠宝,场景则全都是色彩饱满、热情奔放、动感十足的天堂世界,尤其监狱里六个女人共同道出自己弑夫缘由时,冷酷的蓝色与热烈的红色相互交织为我们描述了一场场血光之灾,这样群魔乱舞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港产恐怖片中那些红衣厉鬼,这样热情奔放与灰暗阴沉来回切换给观众形成视觉反差。
(二)音乐隐喻
在现实段落里,音乐往往是夜总会沉闷狂躁的爵士,舞台上落寞的黑人咏叹,水龙头枯燥的滴答,铁窗上皮鞋的粗暴的践踏声,隐喻对女主人公露丝来说现实生活的纷乱、诱惑和无奈。在歌舞段落里,音乐往往是不加约束的爵士乐、踢踏舞,节奏奔放狂野,尤其是卡利的表演,音乐张力无穷,充满愤怒和傲慢,隐喻女权主义的抗争和呐喊。最夺人心魄的音乐是那段“监狱探戈”。水的滴答声、监狱管理员的皮靴踏在铁板上的脚步声、手指连续敲击监狱栏杆的声音,各种音响声节奏感很强的交替响起,监狱中六个女犯人在蓝色的光线下舞蹈。台词多次重复,配合着强劲的鼓点,铜管乐器的加入使音乐骤然变得激昂并且到达一个高旋律。用高跟鞋打的拍子,“监狱狂花”在音乐中高声齐唱,然后音乐声变得低调,配合着女声合声,爵士鼓(架子鼓)有节奏地间断的打着鼓点把监狱狂花与他们情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她们杀人前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方红丝巾代表着监狱狂花杀人后沾满鲜血的手,精心编排的探戈舞在爵士乐声中显得强劲有力,充分展现了监狱狂花的性格作派。顶光在此之间以红色和蓝色分别交替出现,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当说俄语的、没有杀人、无辜的女犯人出场时,白色顶光投射在这个女犯人和她的舞伴身上,以和周围其他几位监狱狂花刺眼的红色顶光形成鲜明的对比。(滑稽讽刺的是,在影片的后半段被判死刑的恰巧正是这位清白无辜的女人。)另外,在庭审辩护时律师的踢踏舞那段也极为精彩,紧张的节奏衬着律师比利的三寸不烂之舌,镜头在一张张脸上跳舞似的掠过,比利似在深渊边华丽转身,音乐节奏、话语节奏和镜头节奏巧妙合一,自信而从容。
三、片中的人物隐喻
卡利:凯瑟琳·泽塔·琼斯扮演的漂亮的舞蹈演员,冷艳、高傲、精明、自负,但是也会被男人欺骗。卡利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小姨子通奸,一怒之下将两人都杀死。后来身陷囹圄,但每次出场都是一丝不苟的精致和眉眼处无尽的野性与霸气,隐喻极端的女权主义。其最后和露丝和解,共同演出,象征对男权世界的挑战和征服。
露丝:蕾妮·齐薇格饰演的美艳动人的舞女,美貌、功利、浅薄、伶俐、虚荣、忘恩负义,同样会被男人玩弄、欺骗。发现自己的情人甜言蜜语欺骗了自己,不能帮她实现明星梦,于是她将情人一枪打死,并编制谎言说服丈夫出钱为自己作无罪辩护。用极端形式报复,却很快忘记赎罪而醉心于追名逐利出风头,成为比利玩弄司法和媒体的合作演员。楚楚可怜,颇会演戏,会为了出名而出卖自己,隐喻现实中男权压迫下软弱虚荣、可怜可叹的不如意小人物。
比利:理查·基尔扮演的唯利是图的律师,傲慢、贪婪、狡猾、巧舌如簧,能颠倒是非黑白,是金钱的奴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女人、陪审团、媒体和大众的心理。他的出场总是那么华丽,闪光灯、美女、美酒……灯光越闪烁,服装越华丽,笑容越得意,就越让人感到“恬不知耻可以是一门艺术”。比利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女犯人的命运之上,隐喻掌控一切的男权势力。
阿莫斯:昆拉·蒂凡扮演的露丝的丈夫,可怜的小人物,好好先生、“透明人”,在露丝眼里愚笨无能,现实中处于被动的、妥协的、失语的状态。被出轨的妻子哄骗着借钱去替她打官司,并且在她欺骗媒体说怀孕的情况下仍宽宏大量地接受她。其出场独语那一段,布景不再是干净的纯黑色,而是显得有些杂乱的道具,光线也不再是高光的聚光灯照下来,不再是五光十色的鲜艳,而是甚至有些暗淡。阿莫斯以一个小丑的姿态进行演出,确实符合他的心态和境遇——自卑,无助,低落。这将是所有自卑者表露心声有力的一次发自心底的呐喊。其最终还是被无罪释放的出轨的妻子抛弃,隐喻说真话的、诚实忠厚的人被家庭抛弃、被社会践踏。
四、片中的场景道具隐喻
木偶:木偶是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能力的。被操纵的名利场上的女犯人、作为城市喉舌的传媒记者,甚至法庭上庄严的法官,都成了比利手中掌控的木偶,随着他的手势而摆动,一切朝着他设计的结果发展。可以据此感知司法制度和大众媒体的昏暗。
红丝巾:几乎每一个对抗杀人的女犯人都拿着红丝巾表演杀人。丝巾的柔韧象征女性的柔弱,而红色则在西方语言里有区别于汉语的革命和进步的暴力的隐喻。红丝巾在片中是女子的无助和无奈的表现,更是女权主义的萌芽。
枪:枪是雄性的隐喻。对枪的占有,一方面是对权力的凸显,另一方面却是对某种丧失的掩饰。枪是男性世界极权的象征,暴力的升级,女人弄枪隐喻女权主义的夺权,尤其是结尾卡利和露丝合作演出,女人打架可以娱乐这个世界,女人联手又可以征服这个世界。她俩抱着白色的枪向殷红的背景扫射,象征女权运动通过女性的合作而获得成功。
隐喻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途径,有时起“认知工具”的作用,能提供观察世界的新方法,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在片子当中,我们确实通过各种隐喻看到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芝加哥物欲横流,金迷纸醉,到处是为了出人头地不惜出卖肉体的女子,颠倒是非黑白的律师,唯利是图的典狱长。芝加哥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名利场上盛开着一朵朵恶之花,没有永远的主角,只有追逐名利才是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电影《芝加哥》 名利场 隐喻
荣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美术指导六项大奖的美国好莱坞歌舞大片——《芝加哥》让人重温时仍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绚丽的舞台上。不仅仅因为里面的明星大腕,不仅仅因为跳跃的剧情,也不仅仅因为画面的炫目,更主要的是里面充满了隐喻,充满了深刻的冲突,将人内心深处的各种欲望都充分揭露出来,性与爱,名与利,金钱与欲望,正义与阴谋,羡慕与妒忌,友情与背叛……整部电影是通过一个从凶杀到监狱到法庭的现实故事和一套完整的百老汇歌舞专场的平行发展、交错剪辑而构成的。《芝加哥》突破“电影附属物”的概念,故事和舞台之间巧妙地运用隐喻进行关联和衔接。
一、关于隐喻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突破修辞的藩篱,又一次成为认知范式中的研究焦点。因为,隐喻处于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的心脏部位,负责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此时的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而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以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手段。说得更严密一些,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
在文本里,隐喻往往强调来源域和目标域,在电影里面,一样有借艺术创作隐喻现实社会,电影本身的光影、剧情、人物就是来源域,被影射的现实世界就是目标域,二者实现的语境是电影。《芝加哥》通过没有一个好人的故事演绎着这种修辞和认知:关于男人和女人,关于金钱和权利,关于良知与欺骗,关于善良与虚荣,关于幻想与破灭。
二、片中的声色隐喻
(一)色彩隐喻
影片分成主线和副线。主线主要以盛怒之下杀了男人的女人被捕入狱,面临生与死的对决为主轴,其作用重在叙事,交代人物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该段落中画面色调比较灰暗,因为其中出现的大多是阴冷黑暗的监狱,萧瑟寒冷的街道等场景,以其阴冷黑暗和萧瑟寒冷隐喻芝加哥城市里泛滥的的利益至上,人心与人心间则是壁垒森严,坚冰无法轻易消融。在这一段落中,人物是以其“表”的一面出现的,社会是在规则和潜规则的双重作用下运转的。在主线中,现实世界完全就是压抑与杂乱无章的,两起谋杀案均发生于月黑风高夜,露丝枪杀偷欢男友时也是在逼仄而凌乱的房间里,而当露丝被关进监狱后,一个个铁笼所造成的视觉压抑感更是将主线这种灰暗阴沉的基调渲染到极致,就连“透明先生”阿莫斯的独白也是在黑灰阴暗的舞台一隅,强烈逆光下的伤感自叹。灰暗的现实隐喻理智、秩序、伦理道德束缚的世界,是不自由、受压抑的世界。
副线则是带有回忆叙事性的歌舞,歌舞段落则与主线相反,它主要是刻画人物内心状态,将人物“里”的一面展现出来。画面大多是舞台绚烂的灯光,色彩鲜明的衣装,富丽堂皇的珠宝,场景则全都是色彩饱满、热情奔放、动感十足的天堂世界,尤其监狱里六个女人共同道出自己弑夫缘由时,冷酷的蓝色与热烈的红色相互交织为我们描述了一场场血光之灾,这样群魔乱舞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港产恐怖片中那些红衣厉鬼,这样热情奔放与灰暗阴沉来回切换给观众形成视觉反差。
(二)音乐隐喻
在现实段落里,音乐往往是夜总会沉闷狂躁的爵士,舞台上落寞的黑人咏叹,水龙头枯燥的滴答,铁窗上皮鞋的粗暴的践踏声,隐喻对女主人公露丝来说现实生活的纷乱、诱惑和无奈。在歌舞段落里,音乐往往是不加约束的爵士乐、踢踏舞,节奏奔放狂野,尤其是卡利的表演,音乐张力无穷,充满愤怒和傲慢,隐喻女权主义的抗争和呐喊。最夺人心魄的音乐是那段“监狱探戈”。水的滴答声、监狱管理员的皮靴踏在铁板上的脚步声、手指连续敲击监狱栏杆的声音,各种音响声节奏感很强的交替响起,监狱中六个女犯人在蓝色的光线下舞蹈。台词多次重复,配合着强劲的鼓点,铜管乐器的加入使音乐骤然变得激昂并且到达一个高旋律。用高跟鞋打的拍子,“监狱狂花”在音乐中高声齐唱,然后音乐声变得低调,配合着女声合声,爵士鼓(架子鼓)有节奏地间断的打着鼓点把监狱狂花与他们情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她们杀人前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方红丝巾代表着监狱狂花杀人后沾满鲜血的手,精心编排的探戈舞在爵士乐声中显得强劲有力,充分展现了监狱狂花的性格作派。顶光在此之间以红色和蓝色分别交替出现,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当说俄语的、没有杀人、无辜的女犯人出场时,白色顶光投射在这个女犯人和她的舞伴身上,以和周围其他几位监狱狂花刺眼的红色顶光形成鲜明的对比。(滑稽讽刺的是,在影片的后半段被判死刑的恰巧正是这位清白无辜的女人。)另外,在庭审辩护时律师的踢踏舞那段也极为精彩,紧张的节奏衬着律师比利的三寸不烂之舌,镜头在一张张脸上跳舞似的掠过,比利似在深渊边华丽转身,音乐节奏、话语节奏和镜头节奏巧妙合一,自信而从容。
三、片中的人物隐喻
卡利:凯瑟琳·泽塔·琼斯扮演的漂亮的舞蹈演员,冷艳、高傲、精明、自负,但是也会被男人欺骗。卡利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小姨子通奸,一怒之下将两人都杀死。后来身陷囹圄,但每次出场都是一丝不苟的精致和眉眼处无尽的野性与霸气,隐喻极端的女权主义。其最后和露丝和解,共同演出,象征对男权世界的挑战和征服。
露丝:蕾妮·齐薇格饰演的美艳动人的舞女,美貌、功利、浅薄、伶俐、虚荣、忘恩负义,同样会被男人玩弄、欺骗。发现自己的情人甜言蜜语欺骗了自己,不能帮她实现明星梦,于是她将情人一枪打死,并编制谎言说服丈夫出钱为自己作无罪辩护。用极端形式报复,却很快忘记赎罪而醉心于追名逐利出风头,成为比利玩弄司法和媒体的合作演员。楚楚可怜,颇会演戏,会为了出名而出卖自己,隐喻现实中男权压迫下软弱虚荣、可怜可叹的不如意小人物。
比利:理查·基尔扮演的唯利是图的律师,傲慢、贪婪、狡猾、巧舌如簧,能颠倒是非黑白,是金钱的奴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女人、陪审团、媒体和大众的心理。他的出场总是那么华丽,闪光灯、美女、美酒……灯光越闪烁,服装越华丽,笑容越得意,就越让人感到“恬不知耻可以是一门艺术”。比利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女犯人的命运之上,隐喻掌控一切的男权势力。
阿莫斯:昆拉·蒂凡扮演的露丝的丈夫,可怜的小人物,好好先生、“透明人”,在露丝眼里愚笨无能,现实中处于被动的、妥协的、失语的状态。被出轨的妻子哄骗着借钱去替她打官司,并且在她欺骗媒体说怀孕的情况下仍宽宏大量地接受她。其出场独语那一段,布景不再是干净的纯黑色,而是显得有些杂乱的道具,光线也不再是高光的聚光灯照下来,不再是五光十色的鲜艳,而是甚至有些暗淡。阿莫斯以一个小丑的姿态进行演出,确实符合他的心态和境遇——自卑,无助,低落。这将是所有自卑者表露心声有力的一次发自心底的呐喊。其最终还是被无罪释放的出轨的妻子抛弃,隐喻说真话的、诚实忠厚的人被家庭抛弃、被社会践踏。
四、片中的场景道具隐喻
木偶:木偶是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能力的。被操纵的名利场上的女犯人、作为城市喉舌的传媒记者,甚至法庭上庄严的法官,都成了比利手中掌控的木偶,随着他的手势而摆动,一切朝着他设计的结果发展。可以据此感知司法制度和大众媒体的昏暗。
红丝巾:几乎每一个对抗杀人的女犯人都拿着红丝巾表演杀人。丝巾的柔韧象征女性的柔弱,而红色则在西方语言里有区别于汉语的革命和进步的暴力的隐喻。红丝巾在片中是女子的无助和无奈的表现,更是女权主义的萌芽。
枪:枪是雄性的隐喻。对枪的占有,一方面是对权力的凸显,另一方面却是对某种丧失的掩饰。枪是男性世界极权的象征,暴力的升级,女人弄枪隐喻女权主义的夺权,尤其是结尾卡利和露丝合作演出,女人打架可以娱乐这个世界,女人联手又可以征服这个世界。她俩抱着白色的枪向殷红的背景扫射,象征女权运动通过女性的合作而获得成功。
隐喻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途径,有时起“认知工具”的作用,能提供观察世界的新方法,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在片子当中,我们确实通过各种隐喻看到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芝加哥物欲横流,金迷纸醉,到处是为了出人头地不惜出卖肉体的女子,颠倒是非黑白的律师,唯利是图的典狱长。芝加哥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名利场上盛开着一朵朵恶之花,没有永远的主角,只有追逐名利才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