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米林县中心小学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質。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结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互相尊重,打好合作的基础。
1.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3.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時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4.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设计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
另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当然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给足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质量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简要小结,对整堂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运用教育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另外,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结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互相尊重,打好合作的基础。
1.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時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3.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4.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设计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題、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
另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当然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给足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质量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简要小结,对整堂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运用教育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另外,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質。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结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互相尊重,打好合作的基础。
1.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3.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時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4.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设计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
另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当然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给足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质量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简要小结,对整堂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运用教育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另外,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结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互相尊重,打好合作的基础。
1.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時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3.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4.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设计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題、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
另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当然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给足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质量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简要小结,对整堂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运用教育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另外,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