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文章,如果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只会使读者昏昏欲睡,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吸引人。如果在你的笔下出现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语段,我们称之为文章的“亮点”,你的文章就会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我们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力争语言出彩,谋篇创新,内容见情,让文章多一些“亮点”。
一、语言出彩
1.形式美
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方法,使语段具有形式美。如统考作文《我长大了吗?》开篇就运用排比、比拟、对偶等手法,诉说“我”的成长历程。多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实现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语言的形式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高考作文《昭君的选择》开头就用生动的比喻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结构整齐的短语排比和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昭君忧愁、痛苦的心绪;文中用“一腔愁绪,两弯蛾眉”的对偶句,形象地写出了昭君愁苦的形貌,使读者对王昭君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2.思想美
闪光的语段,闪烁着智慧的、哲理的火花,或深沉,或豪放,启迪情思,生发豪情,在内容上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如一位同学谈成长过程中对失败的认识:“失败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使你难以成功;但失败也可以成为你的垫脚石,让你看得更远,望得更高。”对“失败”的深沉的思索,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深刻了。又如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长城的美在于其雄浑、壮阔;长江的美在于其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那是气势磅礴的中华魂。塞外的美在于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高窟的美在于其凝聚了历史经典,展现民族文化,它是炎黄子孙的心灵交汇,是华夏儿女亿万颗心灵撞击出的火花!”抒写了“心灵选择”的伟大与使命感,激发了“为民族昌盛而选择”的豪情。
二、谋篇创新
创新,指打破俗套,让文体或内容布局新鲜贴切。
说到“创新”,有人就以为作文愈奇愈好,愈怪愈新,把这类“新”囊括为“创新”,这是十分片面而危险的。我们认为谋篇之新,能“平中见奇”、“旧中见新”即可。例如作文《一朵红花》,写儿子不肯削铅笔,父亲为儿子削,一不小心,父亲的手被刀子割破了;这时,父亲的手抖了一下。“噢,削好了!”儿子跳了起来。一滴血滴在儿子的作业本上,溅开,成了一朵鲜红鲜红的小花。
看了半天,平平淡淡,可最后一句话让人心酸不已,心酸之后又是一番沉思:这样的父爱,如何评价?独生子女如何教育?所以说,作者在十分平常的素材中挖出新意,本文亮点在文末。
因此,创新,不能只是对文体或语言作刻意的追求和生硬的盲目的模仿。创新,要立足于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新意,寻觅到亮点。
谋篇怎样创新呢?
1.标题创新
把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个事物放在一起,与众不同,夺人目光。如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
2.文体创新
抛开一般议论、记叙文体,而采用一般人似乎不大采用的书信、对话、童话、日记、小品、小小说等类文体。如一同学巧用“妈妈的日记”反映“我”的成长过程,视角独特,别出心裁。
3.构思创新
如微型小说常以其结局的“出人意料”构成亮点,但须“全在情理之中”。亦可采用相声小品中的设包袱、抖包袱的方法,让人在扑朔迷离中豁然开朗。
4.开头或结尾创新
结尾创新如《一朵红花》。开头创新,要求有较吸引力。如上海高考作文试题“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一考生这样开头:“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面对大海,面对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作者以张潮的话引出“海以何人为知己呢?”这一问题,紧扣命题,巧妙而新颖。
当然,任何一种创新,都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以内容的性质为需要,而不能在此之外盲目追求,牵强附会。否则,会适得其反,或是造成邯郸学步的严重后果。
三、内容见情
见情,指显露真情实感,写出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有些学生的作文失败之处就在于内容不能见情。人云亦云,胡编乱造,矫揉造作,毫无真情,面目可憎,令人生厌。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基本功尚可,倘能写出真情实感,则未必不能写出好文章。
因此,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独具个性的人生感悟,是写作成功的捷径。
(责编 李 晔)
一、语言出彩
1.形式美
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方法,使语段具有形式美。如统考作文《我长大了吗?》开篇就运用排比、比拟、对偶等手法,诉说“我”的成长历程。多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实现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语言的形式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高考作文《昭君的选择》开头就用生动的比喻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结构整齐的短语排比和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昭君忧愁、痛苦的心绪;文中用“一腔愁绪,两弯蛾眉”的对偶句,形象地写出了昭君愁苦的形貌,使读者对王昭君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2.思想美
闪光的语段,闪烁着智慧的、哲理的火花,或深沉,或豪放,启迪情思,生发豪情,在内容上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如一位同学谈成长过程中对失败的认识:“失败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使你难以成功;但失败也可以成为你的垫脚石,让你看得更远,望得更高。”对“失败”的深沉的思索,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深刻了。又如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长城的美在于其雄浑、壮阔;长江的美在于其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那是气势磅礴的中华魂。塞外的美在于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高窟的美在于其凝聚了历史经典,展现民族文化,它是炎黄子孙的心灵交汇,是华夏儿女亿万颗心灵撞击出的火花!”抒写了“心灵选择”的伟大与使命感,激发了“为民族昌盛而选择”的豪情。
二、谋篇创新
创新,指打破俗套,让文体或内容布局新鲜贴切。
说到“创新”,有人就以为作文愈奇愈好,愈怪愈新,把这类“新”囊括为“创新”,这是十分片面而危险的。我们认为谋篇之新,能“平中见奇”、“旧中见新”即可。例如作文《一朵红花》,写儿子不肯削铅笔,父亲为儿子削,一不小心,父亲的手被刀子割破了;这时,父亲的手抖了一下。“噢,削好了!”儿子跳了起来。一滴血滴在儿子的作业本上,溅开,成了一朵鲜红鲜红的小花。
看了半天,平平淡淡,可最后一句话让人心酸不已,心酸之后又是一番沉思:这样的父爱,如何评价?独生子女如何教育?所以说,作者在十分平常的素材中挖出新意,本文亮点在文末。
因此,创新,不能只是对文体或语言作刻意的追求和生硬的盲目的模仿。创新,要立足于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新意,寻觅到亮点。
谋篇怎样创新呢?
1.标题创新
把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个事物放在一起,与众不同,夺人目光。如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
2.文体创新
抛开一般议论、记叙文体,而采用一般人似乎不大采用的书信、对话、童话、日记、小品、小小说等类文体。如一同学巧用“妈妈的日记”反映“我”的成长过程,视角独特,别出心裁。
3.构思创新
如微型小说常以其结局的“出人意料”构成亮点,但须“全在情理之中”。亦可采用相声小品中的设包袱、抖包袱的方法,让人在扑朔迷离中豁然开朗。
4.开头或结尾创新
结尾创新如《一朵红花》。开头创新,要求有较吸引力。如上海高考作文试题“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一考生这样开头:“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面对大海,面对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作者以张潮的话引出“海以何人为知己呢?”这一问题,紧扣命题,巧妙而新颖。
当然,任何一种创新,都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以内容的性质为需要,而不能在此之外盲目追求,牵强附会。否则,会适得其反,或是造成邯郸学步的严重后果。
三、内容见情
见情,指显露真情实感,写出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有些学生的作文失败之处就在于内容不能见情。人云亦云,胡编乱造,矫揉造作,毫无真情,面目可憎,令人生厌。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基本功尚可,倘能写出真情实感,则未必不能写出好文章。
因此,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独具个性的人生感悟,是写作成功的捷径。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