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工科建设给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为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带来了新挑战.结合新工科中对课程教学的新质量要求和新对策,构建了课程教学质量“五位一体”全流程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了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给出了评价工作的详细流程.研究结果以期能够为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机 构】
:
浙江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工科建设给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为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带来了新挑战.结合新工科中对课程教学的新质量要求和新对策,构建了课程教学质量“五位一体”全流程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了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给出了评价工作的详细流程.研究结果以期能够为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节点的到来,复杂交往能力与专家思维成为世界公认的未来人所必需的核心素养,这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可以从目标、方法、理答、结构四个维度进行尝试.首先,采用逆向设计思路,确定以大概念为中介的三层目标;其次,运用与组合教师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对话中教会学生如何提出优质问题;最后,以基本问题串联“体验→建构→应用与创造”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为真实而学、在真实中学.
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的一种原生概念和创新理论.通过建立全球第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从2000—2020年对于全球有数据的52个国家进行了六轮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2020年总报告显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全球排名11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中国的快速追赶,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东升西降成为全球人力资源开发的典型趋势;中国人力资源整体进入中层次开发阶段.第二次“人口红利”将为中国带来25—30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稳定期.
目前以大学排名为集中体现的大学评价体系囿于“科研卓越”的框架,视角较为单一.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重科研”的大学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大学评价的理念与视角有待更新.从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视角出发,基于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易于测量原则,可以构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影响力、专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智库资源禀赋(参考指标)五方面对高校智库影响力进行刻画,以促进高校智库建设与“双一流”建设的良性互动.
人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呼吁着教育对何以“立德树人”进行自觉的思考.教育自觉以“人本主义”为本质立场,传达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体现了对人实现健全发展的美好愿景.教育自觉亦有育“自觉”之人的内涵,旨在使人发现自我、生成自觉,知觉生命、尊崇生命独特性,继而付诸于改造生命的实践,提升“为人”生命的价值.这决定了教育自觉的实践以“生命自觉”为价值取向,具有“成”自觉之人、“全”生命价值之意.当代学校在投身教育自觉的实践中应注重“三全”原则,即贯彻“全员”“全面”与“全息”的自觉实践,唤醒教育素有的“成人之美”的初心
博士生中期考核是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博士生的通行做法,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诸多大学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新增中期考核环节,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加以确立,以期加强博士生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专业化.本研究以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例,对该校总体方案和12个学院实施细则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基于中期考核的3个维度剖析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考核目的在于对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实施过程体现了统一规范下的多元变式;结果管理存在严格规定之外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归纳了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与权力逻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洼地”现象的紧迫需要.当前,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面临外部制度供给存在缺陷、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失序、社会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瓶颈问题.对此,需要科学谋划,多管齐下:实施“高水平民办高校”工程,助推高质量发展;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形成高水平治理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高水平筹资机制;优化民办教育外部环境,建立高水平政策保障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出现在多个国家的政策议程之中,德国和法国分别推出“卓越计划”和“卓越大学计划”,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国际竞争力.德法两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始终伴随着政策争论,其中共性政策争论体现在资金的可持续性、科研的重视程度、地区均衡、学科均衡、怎样看待大学排名、大学管理改革、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等方面.借鉴其经验,我国要坚持推进“双一流”建设并以之带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注重均衡建设和协调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驱动力加快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流大学”的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日益成为政府公共政策干预的重要领域.基于政策工具理论,从组态视角出发,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21个省域的21所“一流大学”校企协同创新进行分析,探究“一流大学”校企协同创新与科技政策支持方式的逻辑关系,可以揭示科技政策协同性设计结构及其对“一流大学”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流大学”校企协同创新高绩效发展的科技政策路径为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型和政府主导推动型,这一发现蕴含了规律性质的命题,即规制性环境政策对“一流大学
教师参与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但学界关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讨论仍显不足.基于PISA调查数据探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影响效果问题,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业表现,但教师参与不同领域的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能力是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且教师能力能够显著调节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为此,首先要树立善治治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其次明晰教师参与边界,提高教师参与能力;最后要
高校教师薪酬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高校教师的薪酬满意度是影响薪酬激励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了解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我们对经典薪酬满意度量表进行改编,形成“中国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量表”.量表分为工资水平满意度、福利水平满意度、工资增长满意度、薪酬结构满意度和薪酬管理满意度五个维度.基于预调查结果和大规模的正式调查,利用Sta-ta 13.0对中国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量表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信效度水平良好.该量表可为后续开展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调查,识别薪酬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