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问题意识也可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由传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探索知识,久而久之,会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展开探讨。
  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学生是否具备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目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成了广大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只是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逐一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学层次,并未真正从内心出发,对知识产生独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效率不高,且教学过程枯燥,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缺少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切入点。想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可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长度单位的换算公式传授给学生,则会导致学生对长度单位缺乏实际概念,不利于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同学们的手指甲盖大概是一厘米,大家一起来测量一下我们数学书的长、宽、高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通过实际验证会很快得出数学书长为29厘米、宽为20厘米、厚度约为1厘米,让学生通过自我验证的方式加强对厘米概念的理解。随后教师可就长度单位之间换算的重要性再次设置问题:“同学们目前已经明白了如何测量书本的大概长度,那么教室长度应当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就会发现教室长度与自己的指甲盖长度差异过大,测量起来十分困难。于是教师可向学生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性质,指出在测量单位长度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单位,才能更加快速便捷准确地测量长度。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且也引导其通过实际验证分析数学知识,以此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
  二、利用问题驱动法,活跃学生思维
  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促使学生都能自主探究理解数学知识。因此问题驱动法就成了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将学习任务分给这些小组,要求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独特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运用个人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加以研究。
  例如,在认识周长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学习小组,且分给各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其内部成员按照教师的要求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第一小组教师给了学生多条皮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需要买裤子,那么裤子的大小一般以腰的大小划分,同学们知道自己腰的尺寸吗?”要求学生利用皮尺测量出腰的周长。对第二学习小组,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物如钟表、数学书、国旗等,要求其利用直尺测量这些实物的周长。当所有学生测量完物体周长后,教师接着提出引导性问题:“我们刚才测量了腰的周长或者数学书、国旗的周长,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从学生的自我认识中提取周长的性质与概念,随后再打开课本,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读一读周长的定义,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所理解的周长和课本中所讲解的周长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点,以此加深学生对周长数学知识的认识。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自然科学的进步来自人们对实际生活现象的不断探究,而探究的切入点则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问题。
  例如在估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每张邮票的价格为80分,需要购买60张;一双旅游鞋78元,需要购买19双;一张电影票19元,需要购买20张。引导学生分别计算应当带多少钱合适。由于学生事先并未掌握两位数以上的乘法,因此将会提出问题。在学生无法解答时,教师可提出引导性话题:“同学们看一看这些數字是不是都极为接近整数?我们能不能将这些数字变换为整数,估计一下应该带多少钱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将会豁然开朗,可更加直接地体验估算对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性。
  通过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当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真正以学生为主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即教师在教学中用简单的生活元素代替复杂的数学元素。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老师的评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的教学
数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学习兴趣提升,还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培养,都是新时期数学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重点方向,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它不仅是简单的算数,更重要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纵观学生的表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应试思维的限制较为严重。本文笔者将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及
随着教育思想的改变,现在,人们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小学生认知水平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其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而寓教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部编版教材中文言文占比的提高,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呢?这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在课堂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质疑。  一位老
合作观念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必须关注的教育问题。将语文教学同合作模式结合起来,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建设的策略。在小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要求学生拥有周密的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空间感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成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和过程枯燥乏味,与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完全不符。加上数学教学内容抽象,这对想象力不丰富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打击,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情绪。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应当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动态,从而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变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问题化教学模式由老师设计丰富有效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课堂上,以对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并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新学的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将一个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小学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  现在,小学各学科教学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通過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一、学习迁移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