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遗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尔·拉法格不仅是法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马克思的女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亲密战友,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实践家,被誉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有天才、最渊博的传播者之一”。他一生中写了许多论文和著作,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经济唯物主义》(1885)、《宗教和资本》(1887)、《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1895)、《财产及其起源》(1895)、《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唯心主义》(1900)、《思想起源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1909)等,这些论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宗教、文艺、美学等诸多领域,在很多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新贡献。
  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身后与列宁主义诞生之前存在着一个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时期。似乎在恩格斯逝世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过新贡献。正是基于此,我们忽略了对保尔·拉法格思想的研究,理论成果也极其有限。目前笔者所能搜索到的资料仅包括《拉法格传》(李兴耕,1987)、《拉法格文选》(中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1985)和《拉法格文论集》(拉法格,1979)三套著述和少量相关文献。专门论述其思想的文章只有十余篇,此外莫其逊的《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倪勇的《正义问题的起源》(《淄博学院学报》,1999)等少量文章也涉及拉法格思想的某一方面。上述研究往往从一个角度对拉法格的思想进行探讨,如伦理思想、宗教思想、美学思想、财产权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等,而且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本文旨在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对拉法格思想进行系统梳理。
  
  一、拉法格的帝国主义理论
  
  对拉法格帝国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拉法格对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楼均信)、《拉法格对帝国主义理论的贡献》(马健行)和《论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史研究”课题组,下文简称“课题组”)三篇文章。马健行认为:“在恩格斯辞却人间以后,拉法格是第一个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遗愿,以美国为典型对帝国主义经济进行深入剖析的理论家”,“是科学帝国主义理论创立的先行者”。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和论述,是拉法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之一。
  
  1.拉法格帝国主义理论的产生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出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高潮,又一次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开始了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这是拉法格帝国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拉法格在许多著作中都曾论述到这个问题。如1896年12月,为驳斥维尔弗雷多·帕雷托而作的《驳对卡尔·马克思的批评》一文就已经论述到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必然要导致垄断,以及垄断组织如何操纵国家机器、如何利用国家机关谋私利和掠夺国库。“不过他对这个问题最系统最深刻的论述还是在1903年出版的《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一书中进行的。”课题组也认为:“恩格斯逝世后,隐藏在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祖师爷伯恩施坦立即跳出来,以马克思主义代言人的身份,并以恩格斯的遗嘱继承人自居,发表一系列文章和声明……鼓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拉法格却深入调查研究,细心观察现实生活,对帝国主义这一新的历史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终于在1903年出版了《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一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全面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而揭穿了伯恩施坦的谎言。”
  
  2.拉法格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容
  马健行认为:拉法格的帝国主义思想在于“探讨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还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垄断形成的历史过程和规律”,并且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论断:“资本以前所未见的惊人规模大量集中,单是这一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已演进到特殊阶段了”。课题组也指出:“拉法格不仅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和最后阶段这一著名论断,而且还论证了构成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的和最后阶段的某些基本特征。”
  拉法格以美国为典型分析了由于托拉斯的发展而造成的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五个主要特征:第一,托拉斯造成了资本和生产规模的空前集中,一个垄断组织就拥有几百万乃至几十亿的资本,从而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一小撮金融资本家不仅剥削本国人民,而且把手伸向全世界,各金融资本家集团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竞争。第三,托拉斯不仅统治经济领域,而且使美国人民的宗教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屈从于它们。第四,由各个大金融资本家组成的资本主义总司令部不仅管理和控制着美国的全部财富,而且还操纵着国家的对外政策。第五,由于资本的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激化了阶级矛盾。
  对于资本主义垄断形成的历史过程和规律,在拉法格看来,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是商品生产的合法产儿,是商品生产进化发展的结果。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垄断虽然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出现了“蓬勃”生机,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垄断不能消除竞争,也不能缓解矛盾,更无法消灭危机。在论述帝国主义时期危机不可避免的同时,拉法格还详细分析了帝国主义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其中,最基本的矛盾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在楼均信看来,“垄断——矛盾——危机——革命——社会主义,这就是拉法格对帝国主义进行分析后所作出的结论”。笔者认为,这也正构成了拉法格帝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拉法格帝国主义理论的意义及评价
  拉法格的帝国主义思想最闪光之处在于明确提出了“资本以前所未见的惊人规模大量集中,单是这一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已演进到特殊阶段了”的论断。拉法格这一论断的提出比希法亭提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早了二至七年;比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早了十三年。拉法格对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分析,几乎涉及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提出的帝国主义的全部特点。他的帝国主义思想虽然分析尚有缺欠,还不够完整,但却不仅粉碎了伯恩施坦之流对马克思主义的猖狂进攻,而且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以后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全面而科学的论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能不说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拉法格的财产权理论
  
  财产以及财产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对于拉法格的财产权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拉法格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金隆德)、《论拉法格对民族学与经济民族学的贡献》 (杨垄)和《论拉法格的财产权理论》(张镭)得知一二。按照金隆德的观点,把拉法格研究财产权理论(财产的起源与进化)看作是对“文化人类学(即民族学)方面的贡献”,实际上就把财产权理论划入了民族学的范围。杨堃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在论述民族经济学的过程中谈到的也是拉法格财产权理论的内容。笔者更赞同张镭的说法,认为称作财产权理论更为妥当,故行文也较多地采用了这一观点。
  
  1.关于财产的起源
  谈到拉法格的财产权理论,就不能不提到1895年拉法格为祝贺恩格斯75岁寿辰而献给他的《财产及其起源》(又名《财产的起源和进化》)一书。就其内容来说,这是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补充。在恩格斯的这部书中,没有一章是专门论述财产起源的,仅在最后第九章“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中提到三次社会大分工。而拉法格的这部书,却是专门论述财产的起源及其发展的。
  拉法格认为,在原始的野蛮部落中,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他们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是地产,“甚至连这种思想也没有过”,对个人用品的个人占有也只是刚刚开始。这种个人财产最初以思想的形式出现是野蛮人领受自己的名字(名字是在其成年时用宗教仪式授予的),这是最为贵重的,然而,名字仍属氏族,领受者死后仍需归还于氏族。个人财产最初以物质形式出现也只限于野蛮人的贴身之物,即使是某人所生产的东西,也只有在他本人使用和通过使用使之神圣化的情况下才属于他所有。
  拉法格具体考察了氏族公社,指出原始人不可能有个人财产的观念,因为他们尚未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尚未意识到自己能与其氏族集团分离。拉法格说:“在最原始的野蛮人中间,家庭根本不存在,某一氏族的妇女归这一氏族的男子所共有……氏族对于他们就是一切,在氏族以外,他们不知道别的东西,结婚是氏族的,所有主也是氏族。”当时,一切都是氏族的,在氏族以外,他们不知道别的东西。狩猎和捕鱼是两种原始的生产形式,共同生产,共同消费。野蛮人定居后,构筑房舍,房舍也属于全氏族,食物公有,共同用膳。往后,个人用品归个人所有,使用仍是公共的。由此可见,个人财产是在原始公有制下产生出来的,它不仅不与原始公社制相矛盾,而且是它的必要补充。
  
  2.关于财产的进化
  原始共产主义一直维持到野蛮部落中的动产已经增多起来的时候,这种动产助长了私人财富的积累,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使人类在原始共产主义和血族集产制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个人所有制。这就出现了从财产到财产权的进化,开始存在个人财产的所有形态。拉法格进而考察了血族集产制,指出,所有制的历史在其发展之初是同家庭的历史紧密联系着的。由氏族分裂为母权家庭和父权家庭。个体家庭的建立,先是母权家庭形式,后是父权家庭形式,有其离开氏族而独立的利益。这时,氏族已不复是氏族全体成员的统一的共同的家庭而只是许多血族家庭。氏族的公有财产就不得不分散开去而形成公开了的家庭私有财产。
  在论述财产形式的发展时,拉法格指出:“封建财产……是从那建立在集体制之上的农村公社里面生长起来的,并靠蚕食它而不断增大起来,后来,经过若干世纪的变革的结果,它才走到资本主义的财产——即个人所有的财产之真正的形式。”此外,拉法格还重点探索了资产阶级财产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回顾了商业的起源,从小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以及资本主义集产制进行了系统考察。
  
  3.关于财产及其所有权
  拉法格通过对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理论探索,揭示的是财产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正是个人财产的积累,使得这些财产得以通过交换的形式进行运动,从而产生了诞生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物质经济生活基础的商业活动。从个人财产的以物易物的简单产品交换,直到现代商业活动的最终形成,拉法格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指出,“商业是随着动产的增加而出现的”。拉法格通过对商业活动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来揭示现代社会的财产及其所有权问题的本质’,尤其是财产及其所有权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规律。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工厂生产,农业经济,商业和金融之所以能形成和发展只是由于消灭了私有财产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它从个人性质的财产变成非个人性质的财产,建立起资本主义的集产制”,进一步指出这种集产制和原始共产主义是对立的,它不是由共产主义中产生出来,而是为共产主义作准备。
  在研究过程中,拉法格认识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财产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财产矛盾不仅是阶级产生的根源,也是阶级斗争发生、发展和对抗的主因,这些矛盾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所有曾经震荡过社会的人民运动,——无论是希腊和意大利国家的内战还是中世纪城市的流血斗争,宗教改革的斗争,还是近代的起义——都包含着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的问题。”并且他预言:“阶级只有当经济利益的矛盾解决了的时候,当产生这些矛盾的私有财产转变为全民的或公有的财产的时候,才能消灭。”
  
  三、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
  
  周宏在《试论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中提出,“在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中,宗教理论、伦理学和美学理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借用这种观点,把对拉法格的伦理思想、无神论思想、宗教思想、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探讨归入对拉法格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畴。按照这个思路,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王义奎、赵云莲、倪勇以伦理(正义)思想为例,对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楼均信、王安林、周宏等以宗教(无神论)思想为视角,对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研究;王子野、莫其逊、马驰则从美学(文艺)思想的角度,对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探讨。
  
  1.关于拉法格的伦理思想
  拉法格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道德。根据19世纪下半叶所能见到的大量有关原始部落和当时尚未开化的野蛮人的活动记载,经过科学总结,他首先概括出原始社会道德状况的基本特点是:集体意识、平等观念、友爱精神;明确指出,忠诚、勇敢、有干劲、能吃苦耐劳、遭到不幸仍坚忍不拔,这一切都是原始人的美德。而力量和勇敢是原始人首要的和最必需的美德。王义奎等认为,“拉法格对原始社会道德状况的分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原始社会道德认识的思想资料,并为人们研究原始社会道德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从道德出发,拉法格考察了英雄理想。在他看来,英雄理想是指人类精神把财富与肉体上和精神上的道德品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道德状态。人们的道德理想是随着财产占有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奴隶制、封建制的财产关系决定骑士的英雄理想;财产关系的变化决定英雄理想的解体;资产阶级的“英雄理想”就是追求财富。“通过对财产 与道德关系的分析,拉法格已经看到了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得出了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结论。”这就为解决一切道德理论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拉法格还考察了正义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阶级社会所具有的阶级性,研究了性道德、婚姻道德在历史上的发展状况,概括了道德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几个问题,如生产方式对道德起着决定作用、道德观念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道德具有阶级性和职业性、人类的道德理想是共产主义等。
  对资产阶级道德的猛烈批判是拉法格伦理思想的核心。拉法格这方面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他指出,资产阶级道德的本质特点是自私自利,人人为自己是普遍的道德准则;资产阶级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钱,“在这个一切都异化了的社会里,金钱成了万能的上帝,它把怯懦变为勇敢,把恶变为善,它是资本家一切行动、一切思想和一切情感的出发点和归宿”;资产阶级道德具有伪善面目,“自由、平等和博爱,这是资产阶级扯谎的三个主要形式”。拉法格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沉重地打击了资产阶级,使广大无产阶级识破了资产阶级的真面目,提高了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道德方面的理论准备。
  
  2.关于拉法格的宗教思想
  拉法格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即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归根结底决定于经济基础),考察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他认为,宗教观念起源于人们在十分不自由的状态中对自由的想像。他分析了原始人灵魂观念产生的自然历史过程,“最初出现的是灵魂观念的产生,接着是神的观念,尔后才出现了上帝的观念”。拉法格在研究宗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演变的专题中,涉及到不少的宗教基本问题,“仍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宗教无神论观的思想深化了,即从宏观分析进入微观的分析上”。
  拉法格着重于分析宗教的作用,揭示出宗教的反动本质。拉法格运用民族学、神话学和历史学的丰富知识,揭露《圣经》的荒唐和不可信。如他在《关于亚当和夏娃的神话》一文中指出,人是上帝创造的这种说法在《圣经》中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在《关于贞洁的受孕的神话》这篇比较神话学纲要中,揭露了《圣经》中虚构的耶稣没有父亲,靠天上的光线受孕的这种“贞洁的受孕”的荒唐言论。进而指出,宗教的社会作用是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基督教“是资产阶级的宗教……资产阶级常常用基督教来掩盖自己所追求的物质利益”。“宗教是迫使被压迫的阶级屈服于羁绊之下的主要精神力量之一”,这同马克思说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列宁的“宗教教导他们在人间要顺从和忍耐”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最重要的是,拉法格科学地揭示了宗教消亡的客观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他认为,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不可能永世长存,永远欺骗和毒害人民。随着资本的消亡、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宗教也将彻底消亡。必须让无产阶级懂得,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雇佣劳动制,实行社会主义,才能为最终消灭宗教创造条件。拉法格的宗教思想虽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存在着一些“左”的错误,如不赞同布朗基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一下子取消宗教,但他在对宗教的产生及其演变、宗教为剥削阶级服务和宗教必然消亡的规律等问题的分析中,表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他反对宗教迷信的全部论著,至今仍然是无产阶级进行无神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3.关于拉法格的美学思想
  对拉法格文艺思想、美学思想的探讨,研究者往往从拉法格对左拉、雨果作品的评论中寻找灵感。马驰认为:“拉法格主要通过左拉的作品来评价自然主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文论与美学家,拉法格在对自然主义特别是左拉的评论中,十分重视文学的自身规律和特质,这是十分可贵的”。莫其逊也认为,“拉法格在对左拉的长篇小说《金钱》的评论中,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念以及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并对左拉的创作予以了公允的评价”,拉法格对左拉作品的评论,使他成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第一个对自然主义进行系统评价的学者”。恩格斯在1891年4月30日写给卡尔·考茨基的信中,认为拉法格是写左拉评论的“最合适的人”。对此,研究者更是普遍认为,“这是革命导师对拉法格的一个中肯评价”。
  此外,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1886)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民间文学的性质、特征和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概括和分析,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间文学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家,他注意的首先是民歌对人民生活的忠实反映。在他的美学、文艺著作中,有一个极为明确的思想,即不应当只把经典的文学作品当成研究的对象,也应该研究那些虽然没有达到经典作品的水平,但在当时拥有广泛读者的作品。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作,恰恰是研究某一社会阶层的感情、情绪的特殊“指示表”。他认为,艺术作品既然在读者中获得了成功,那么即使它缺少艺术价值,也一定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拉法格的文艺思想是建立在对法国的文艺实践,特别是对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民间文学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的。“他从经济环境去寻找文艺的根源,强调从真实事件中获取灵感、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和艺术虚构的现实基础,认为民间文学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他是“将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到法国文学研究上去的第一个人”,唯物史观是其文论和美学论著中一以贯之的红线。尽管从今天的眼光看,他的个别结论有别于马恩经典作家,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却与革命导师完全一致。他的论著诚如梅林所说:“它们全部属于那些有永久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之列。”
  
  四、拉法格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对拉法格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为《拉法格对阐发和传播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马润青)、《拉法格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金隆德)和《论拉法格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及局限》(郭艳君)三篇文章。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以来,围绕着肯定还是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理解还是歪曲历史唯物主义,一直存在尖锐的斗争。恩格斯晚年为了捍卫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写下了许多光辉的著作和通信。拉法格作为马恩经典作家的学生和战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在这方面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金隆德认为,“马恩的学生们,在从事阶级斗争中,努力阐述、宣传、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其中首推保尔·拉法格。”
  
  1.“经济唯物主义”是拉法格历史唯物主义的 核心内容
  拉法格继承晚年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规定,并进而把这种历史观称作经济唯物主义。在他看来,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功绩首先就在于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过程,发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动力,揭示了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用经济事实来说明人类的社会和历史,而且认为在社会发展中经济起着归根结底的作用,这也是拉法格始终坚持的唯物史观立场。历史是人们创造的,但是人们创造历史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人们所能预料和把握的,而是由经济生产来决定的。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这种经济主义的解释,自然也就成为其历史进程理论的基础。
  拉法格认为,在马克思之前,无论是哲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没有解决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他们认为或神、或上帝、或理念、或绝对精神创造了历史、决定历史的发展,他们没能真正解决历史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搞清楚思想的起源和思想的本质。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思想起源论》中,拉法格围绕着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也是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的问题,对饶勒斯的“正义”、“博爱”等观点进行了批判,阐发了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拉法格认为,这是满足于从思想进化的认识上去获得历史的规律。但实质上,概念、思想既不存在于社会经验之前,也不存在于社会经验之外,更不是先验的。思想的变化必须由经济因素来说明,历史发展的动力就是经济因素。“人类社会中民事的和政治的制度、宗教、哲学体系和文学都植根于经济环境。他们在经济的土壤里获得自己盛衰的因素。”拉法格指出,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也是经济运动的必然结果。我们不是乌托邦主义者,不是梦想家,而是相信科学的人。“我们是共产主义者,因为我们相信资本主义生产的经济力量必不可免的要把社会引到共产主义。”
  
  2.对“经济唯物主义”的评价
  拉法格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称为“经济唯物主义”,这种做法是否妥当,人们看法多有不同。郭艳君认为,拉法格在这一点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其原因就在于拉法格仅仅从物质生产本身出发去理解生产方式,而不是将其视为人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从而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金隆德、周宏认为,如果仅仅是想突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关于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的观点而把这种历史观叫做经济唯物主义,那也未尝不可;但是“用经济唯物主义的提法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确有不妥之处”。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原因在于:首先,强调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已经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了,所以“经济”和“唯物主义”有同义反复的味道,“经济”并没有提供给人们新的东西。其次,经济唯物主义容易让人们联想到那种仅仅注意经济作用而忽略社会运动复杂性的狭隘的经济决定论。再次,经济唯物主义还会产生经济领域的唯物主义的歧义。从这个意义上看,拉法格提出经济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有画蛇添足之嫌。
  拉法格把马克思的历史观称作经济唯物主义,强调从经济事实和经济环境来考察社会现象,但是对经济事实和经济环境与人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太多的关注。马润青也认为,“他强调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方面,却忽视了历史观的辩证法方面;他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面,却忽视了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方面。”这样,马克思的历史观在拉法格那里就变得平面化了。这就使得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挥常常是一种注释性的,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当时社会生活基础上的发展这个时代课题则少有作为。“尽管如此,他仍不失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著名理论家和宣传家,不愧是‘巴黎这个光明之城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法国乃至国际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革命道路。”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科社所。
  [责任编辑:吕楠]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环节,消费的运行状况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国民经济有效治理的中心内容。完善公共政策供给是开拓消费、扩大内需和提升国民经济增长质量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 居民消费 公共政策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
期刊
年初收到周作翰教授赠书《求实笔谈》,不久又看到《湖南社会科学报》2008年第9期整版报道了湖南师大举行周作翰教授八十华诞暨学术思想研讨会盛事。阅读之后,深为感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这个学科,有过复苏、发展、繁荣和短暂“辉煌”,后来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苏东剧变,出现了学科分流、重组,队伍缩小,明显被“边缘化”了。在这种“困境”下,我们这个学科一批毕业于20世纪50年代,现
期刊
[内容提要] 新近公布的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东德和匈牙利)的档案表明,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的最初几个月,贝利亚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进行苏联国内改革的同时,积极强力地授意并推动东欧国家进行了局部的经济改革,匈牙利便是早期推行“新方针”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苏共党内的权力斗争与在苏联授意和推动下的东欧国家的早期改革进程紧密相连,因而匈牙利的改革势必受到来自于苏共党内权力斗争势力消长的不断影响。
期刊
庞 娟 编译  中国政治研究的诞生    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中分离出来,此后经历了一系列概念和方法的转变。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最初是在冷战政治研究的推动下,由一小部分著名的亚洲学家发展起来,包括费正清(John.K.Fairbank)(哈佛)、白鲁恂(Lucian Pye)(麻省理工学院)、史乐伯(Robert A.Scalapino)(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历山
期刊
[内容提要]大国兴衰及其霸权更替或转移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的中心课题。美国将在“去单极霸权”,进而“去霸权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普通世界大国,欧洲将继续内部的“非霸权化”与对外被迫率先开始的“去霸权化”,最关键的是中国、印度为代表的“非霸权化”大国群体的和平崛起,而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21世纪将既没有长盛不衰的美国和西方霸权,也不会出现新的霸权挑战、更替与转移,将是一个霸权终结的世纪。  [
期刊
陈 浩 编译  中国政治变化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当代中国的日本学者认为,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这是认识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很难得出下面的结论:日本关于中国政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成绩,并促进了对中国的认识。当我们在与欧洲或美国的研究状况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日本对中国政治的研究显得非常有限。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原因是,日本的中国研究具有内省性的特质。  当代中国既是
期刊
[编者按]2007年总统大选结束后,法国社会党于同年夏季在拉罗谢尔大学举行了一次题为“为了革新的诊断”的全国性论坛。论坛汇集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各界精英,共同讨论研究法国社会党的症结所在,为左派今后的革新奠定基础。法刊《社会主义杂志》2007年总第29期刊登了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法国民调公司CSA负责人、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斯蒂芬·罗泽(stéphane Rozès)的
期刊
发展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的历史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蕴含着落后国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今天探讨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重要的理论平台。《“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是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来斌教授在其博士
期刊
[内容提要]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德国的政治走向。由于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政党机构和选民结构的变化,这两个正在执政的人民党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两党最近通过了各自的新纲领,试图在新形势下确定自己的路线和方针,以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基督教民主联盟 德国社会民主党 纲领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内容提要] 西方马克思学以学院化的学者为主体,以一种标榜“中立”的立场,运用“文献学”研究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解读马克思,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解读模式,这种模式创造了超越意识形态界限、以马克思文本为本位和一种对排除恩格斯的马克思文本(特别是未完成的文本)崇拜的神话。同时也使西方马克思学以自身的问题而“终结”。要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必须确立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独特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