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载体,其基础地位不可动摇。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过SWOT分析法,以广东省耕地为实例,具体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分析提出具体的耕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耕地;SWOT分析法;耕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31-02 据报道,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耕地负荷过重,整体质量堪忧。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协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重点在于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而广东省作为人口和经济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和耕地后备资源的日渐枯竭,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耕地0.027公顷,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规定的人均耕地0.08公顷的警戒线,面对此种严峻形势,广东省如何更合理地利用保护耕地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 广东省耕地概况
根据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省耕地3798.33万亩。2010年全省耕地3854.04万亩,耕地保有量4685.2万亩;2011年全省耕地3902万亩,耕地保有量4731.1万亩;2012年全省耕地3921.7万亩,耕地保有量4749.7万亩,如图1所示。
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为910.7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23.98%;粤北山区耕地面积为1313.4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34.58%;粤东沿海区耕地面积为370.7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9.76%;粤西沿海区耕地面积为1203.3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31.68%,如图2所示。
耕地保护中的SWOT分析及应用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2.1 “S”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S”即strengths,是一种内部优势。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此外,耕地总体质量较好,如下表1所示。这种优越的气候、耕地资源条件使广东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并为耕地保护创造了前提条件。而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能大大减轻耕地保护的自然阻力,降低耕地保护的成本。
针对耕地资源的内部优势,广东省除了目前实行的政策措施外,还可以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建立耕地资源保护研究示范区,一是对墒情良好的耕地资源,探讨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典范,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耕地资源,开发出耕地资源的潜力,最及时有效的保护耕地资源;二是对破坏的耕地资源,探求高效的复垦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耕地资源的破坏。
2.2 “W”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W”即Weakness,是一种内部劣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广东省经常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以2012年为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4个热带气旋生成并编号,6个登陆广东省;广东省86个站共出现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604次;1月下旬初的冷空气过程致使广东省省在春节期间出现了大范围低温阴雨天气,粤北山区还出现了雨夹雪、冻雨、冰冻和低能见度天气,这都为耕地保护增添了新的障碍。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直接毁坏农作物,还会改变登陆区域的田间小环境,导致病虫害流行蔓延。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使作物折枝伤根、叶片受损,抗病力大幅度下降,各种病菌趁机侵入为害。再加上作物淹水,表面始终保持高湿状态,加剧了病菌的传播蔓延。一些迁飞型的害虫,比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还会借助台风气流大规模迁入。此外,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还会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有的台风甚至会引发海水倒灌,部分被淹农田因长时间受海水浸泡导致土壤中的含盐量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的农田甚至废耕。
针对耕地资源的内部劣势,广东省可以在各村镇组织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小组,并形成体系,将农民纳入到这一专门组织中,提升其主体意识。一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做好宣传工作和防御措施;二是在灾害发生过程中或之后,在统一指挥领导下,分工明确,进行救灾,例如疏通沟渠,开好田间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等。
2.3 “O”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O”即opportunity,是一种外部机遇。广东的水稻生产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后,由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选育和推广良种,普及先进栽培技术,稻谷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广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双季稻产区,这一时期耕地资源得以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在城市快速发展中,耕地资源遭受沉重压力,对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力度,从观念和行动上来保护全省耕地资源。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广东省相继出台政策法规,如《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广东补充耕地政策》、《广东省耕地开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都着力保护耕地资源。此外,2013年省政府加大对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了29.2%。这些法律政策和具体措施都为广东省耕地保护提供了契机。 2.4 “T”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T”即threat,是一种外部挑战。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耕地3798.33万亩,比一次调查时(1996年10月31日,下同)4881.67万亩减少1083.3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由一次调查时的0.66亩减少为二次调查时的0.39亩,人均减少0.27亩。造成以上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观念不正确,轻农思想严重。
耕地的价值应该体现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由于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低下,以及农民抱有的错误观念和迫于生活的压力,农民存有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倾向,甚至抛荒耕地,从而导致耕地减少。在此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通过政策把农户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让农户认识到自己也是耕地保护的主体,产生保护耕地的责任心,并形成对村集体及地方政府用地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此外,必须辅之以经济手段,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通过对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综合分析,确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范围不仅包括经济价值部分,还应包括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部分。
(2)面临经济发展的压力。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了多种城市化模式,其中以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模式最为推崇。广东省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侵占农地多,但转移或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却有限,其自身的产业结构比较脆弱,虽然有了城市的骨架,但其内核是空的,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被侵占被浪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划定城市发展指标,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从而保护耕地资源。
(3)耕地保护监管措施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虽然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力度,但是迫于经济发展和政绩考核的压力,以及耕地保护监管措施本身存在的漏洞,使得广东省耕地保护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必须促使各地地方政府官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到耕地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是与GDP增长具有同等重要程度的政绩,绝对不可懈怠。
3 结论
耕地保护刻不容缓,耕地保护工作要切合实际,广东省在进行耕地保护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挑战,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耕地保护出谋划策;二是要在认识到自身劣势的情况下有所作为,组织专门小组,做到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三是要善于发现外部机遇,明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加大耕地资源保护的投资力度;四是要认清当前耕地资源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并采取响应措施,要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俞芬,陈健飞,等.广东省耕地安全问题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8,(2):35-39.
[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Z].2014.
[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年鉴(2013)[M].
[6]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3.
[7]胡静,陈银蓉.中国农地资源价值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480):343-344.
[8]郑纪芳,史建民.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5):161-163.
[9]孙强,蔡运龙.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4(2):249-256.
[10]吴正红,燕新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6):57-61.
关键词:耕地;SWOT分析法;耕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31-02 据报道,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耕地负荷过重,整体质量堪忧。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协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重点在于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而广东省作为人口和经济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和耕地后备资源的日渐枯竭,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耕地0.027公顷,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规定的人均耕地0.08公顷的警戒线,面对此种严峻形势,广东省如何更合理地利用保护耕地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 广东省耕地概况
根据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省耕地3798.33万亩。2010年全省耕地3854.04万亩,耕地保有量4685.2万亩;2011年全省耕地3902万亩,耕地保有量4731.1万亩;2012年全省耕地3921.7万亩,耕地保有量4749.7万亩,如图1所示。
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为910.7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23.98%;粤北山区耕地面积为1313.4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34.58%;粤东沿海区耕地面积为370.7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9.76%;粤西沿海区耕地面积为1203.3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31.68%,如图2所示。
耕地保护中的SWOT分析及应用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2.1 “S”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S”即strengths,是一种内部优势。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此外,耕地总体质量较好,如下表1所示。这种优越的气候、耕地资源条件使广东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并为耕地保护创造了前提条件。而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能大大减轻耕地保护的自然阻力,降低耕地保护的成本。
针对耕地资源的内部优势,广东省除了目前实行的政策措施外,还可以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建立耕地资源保护研究示范区,一是对墒情良好的耕地资源,探讨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典范,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耕地资源,开发出耕地资源的潜力,最及时有效的保护耕地资源;二是对破坏的耕地资源,探求高效的复垦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耕地资源的破坏。
2.2 “W”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W”即Weakness,是一种内部劣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广东省经常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以2012年为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4个热带气旋生成并编号,6个登陆广东省;广东省86个站共出现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604次;1月下旬初的冷空气过程致使广东省省在春节期间出现了大范围低温阴雨天气,粤北山区还出现了雨夹雪、冻雨、冰冻和低能见度天气,这都为耕地保护增添了新的障碍。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直接毁坏农作物,还会改变登陆区域的田间小环境,导致病虫害流行蔓延。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使作物折枝伤根、叶片受损,抗病力大幅度下降,各种病菌趁机侵入为害。再加上作物淹水,表面始终保持高湿状态,加剧了病菌的传播蔓延。一些迁飞型的害虫,比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还会借助台风气流大规模迁入。此外,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还会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有的台风甚至会引发海水倒灌,部分被淹农田因长时间受海水浸泡导致土壤中的含盐量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的农田甚至废耕。
针对耕地资源的内部劣势,广东省可以在各村镇组织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小组,并形成体系,将农民纳入到这一专门组织中,提升其主体意识。一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做好宣传工作和防御措施;二是在灾害发生过程中或之后,在统一指挥领导下,分工明确,进行救灾,例如疏通沟渠,开好田间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等。
2.3 “O”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O”即opportunity,是一种外部机遇。广东的水稻生产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后,由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选育和推广良种,普及先进栽培技术,稻谷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广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双季稻产区,这一时期耕地资源得以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在城市快速发展中,耕地资源遭受沉重压力,对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力度,从观念和行动上来保护全省耕地资源。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广东省相继出台政策法规,如《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广东补充耕地政策》、《广东省耕地开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都着力保护耕地资源。此外,2013年省政府加大对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了29.2%。这些法律政策和具体措施都为广东省耕地保护提供了契机。 2.4 “T”在耕地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T”即threat,是一种外部挑战。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耕地3798.33万亩,比一次调查时(1996年10月31日,下同)4881.67万亩减少1083.3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由一次调查时的0.66亩减少为二次调查时的0.39亩,人均减少0.27亩。造成以上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观念不正确,轻农思想严重。
耕地的价值应该体现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由于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低下,以及农民抱有的错误观念和迫于生活的压力,农民存有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倾向,甚至抛荒耕地,从而导致耕地减少。在此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通过政策把农户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让农户认识到自己也是耕地保护的主体,产生保护耕地的责任心,并形成对村集体及地方政府用地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此外,必须辅之以经济手段,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通过对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综合分析,确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范围不仅包括经济价值部分,还应包括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部分。
(2)面临经济发展的压力。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了多种城市化模式,其中以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模式最为推崇。广东省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侵占农地多,但转移或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却有限,其自身的产业结构比较脆弱,虽然有了城市的骨架,但其内核是空的,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被侵占被浪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划定城市发展指标,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从而保护耕地资源。
(3)耕地保护监管措施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虽然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力度,但是迫于经济发展和政绩考核的压力,以及耕地保护监管措施本身存在的漏洞,使得广东省耕地保护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必须促使各地地方政府官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到耕地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是与GDP增长具有同等重要程度的政绩,绝对不可懈怠。
3 结论
耕地保护刻不容缓,耕地保护工作要切合实际,广东省在进行耕地保护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挑战,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耕地保护出谋划策;二是要在认识到自身劣势的情况下有所作为,组织专门小组,做到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三是要善于发现外部机遇,明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加大耕地资源保护的投资力度;四是要认清当前耕地资源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并采取响应措施,要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俞芬,陈健飞,等.广东省耕地安全问题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8,(2):35-39.
[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Z].2014.
[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年鉴(2013)[M].
[6]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3.
[7]胡静,陈银蓉.中国农地资源价值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480):343-344.
[8]郑纪芳,史建民.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5):161-163.
[9]孙强,蔡运龙.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4(2):249-256.
[10]吴正红,燕新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6):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