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的纽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方法。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1.通过提问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饋信息,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再根据从提问中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可能通过答问,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使后继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2.适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被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真听讲,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加深理解。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何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教师的提问应该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然而然地深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1.课堂提问设计必须具有指向性。
课堂提问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随意提问,范围不能过大或过小,否则,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
2.课堂提问设计要有时代性。
政治课本与社会时事、生活实际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易吸引学生兴趣,但教材提供的素材较滞后,需要教师掌握大量丰富的现时感性材料,设计课堂提问要融入生活实际,与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的观点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课堂提问具有时代性。
3.课堂提问设计要面向全体性。
课堂提问设计不能太难或过易,否则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而应巧妙设问,引领全体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事物本质,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应对其回答的结果给予简单、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提问中分析观点、确认观点、提炼观点,明确反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4.保证提问的科学性。
钻研教材,精心设问。好的提问应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潜心钻研和对学生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掌握提问的规律,把问题设置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上,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吃透教材,了解教纲,熟知学生情况,才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突出知识的关键,从而吸引学生共同参与。
三、提问策略
1.在情境中设问。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生活情境相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再应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将生活中的情境运用到课堂中,在情境中预设问题,即围绕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实际等创设情境,预设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适当,特别是发散性、高层次、加工性问题更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所设问题要做到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从分析到综合,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地向前发展。
2.在教学疑难处设问。
一般来讲,每节政治课都有教学难点,它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或掌握,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因此,当遇到教学难点时,学生往往会陷入困境,感到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体验分析思考,从而实现预设的目标。
3.结合社会关注点设问,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对理论性强且抽象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存在许多困惑,较难理解和掌握,但政治课的内容又与现实生活和时事密切相关。所以,可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或社会时事热点融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将抽象化为有形,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即时性与时代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象的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阐述观点,找到解决办法。
4.归纳式和发散式提问。
归纳式主要用于分析完问题之后或者新课讲完之后的总结。一般说来,我每上完一节新课,都会采用归纳式提问,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对新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而发散式提问是一种诱导学生在回答某一问题时,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角度分析思考,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
四、教师对学生作答的评价要求
1.积极聆听。
一般来说,当某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走近该生,给予亲密注视,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并给出非语言信号(如点头、眼睛接触、赞同声)。记住回答者所讲的内容并在其回答完毕后能准确复述,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很好的鼓励。
2.明确态度。
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有明确态度,教师绝不能不置可否,不作任何评价,不了了之,这样既无益于弄清问题,又会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教师的评价要中肯,既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成就感而滥用表扬、赞赏,又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而大加批评、横加指责。
3.鼓励求异。
激励学生探索作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不能信手掐灭了学生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与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互动课堂,问出课堂精彩。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1.通过提问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饋信息,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再根据从提问中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可能通过答问,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使后继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2.适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被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真听讲,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加深理解。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何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教师的提问应该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然而然地深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1.课堂提问设计必须具有指向性。
课堂提问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随意提问,范围不能过大或过小,否则,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
2.课堂提问设计要有时代性。
政治课本与社会时事、生活实际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易吸引学生兴趣,但教材提供的素材较滞后,需要教师掌握大量丰富的现时感性材料,设计课堂提问要融入生活实际,与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的观点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课堂提问具有时代性。
3.课堂提问设计要面向全体性。
课堂提问设计不能太难或过易,否则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而应巧妙设问,引领全体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事物本质,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应对其回答的结果给予简单、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提问中分析观点、确认观点、提炼观点,明确反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4.保证提问的科学性。
钻研教材,精心设问。好的提问应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潜心钻研和对学生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掌握提问的规律,把问题设置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上,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吃透教材,了解教纲,熟知学生情况,才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突出知识的关键,从而吸引学生共同参与。
三、提问策略
1.在情境中设问。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生活情境相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再应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将生活中的情境运用到课堂中,在情境中预设问题,即围绕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实际等创设情境,预设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适当,特别是发散性、高层次、加工性问题更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所设问题要做到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从分析到综合,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地向前发展。
2.在教学疑难处设问。
一般来讲,每节政治课都有教学难点,它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或掌握,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因此,当遇到教学难点时,学生往往会陷入困境,感到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体验分析思考,从而实现预设的目标。
3.结合社会关注点设问,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对理论性强且抽象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存在许多困惑,较难理解和掌握,但政治课的内容又与现实生活和时事密切相关。所以,可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或社会时事热点融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将抽象化为有形,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即时性与时代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象的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阐述观点,找到解决办法。
4.归纳式和发散式提问。
归纳式主要用于分析完问题之后或者新课讲完之后的总结。一般说来,我每上完一节新课,都会采用归纳式提问,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对新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而发散式提问是一种诱导学生在回答某一问题时,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角度分析思考,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
四、教师对学生作答的评价要求
1.积极聆听。
一般来说,当某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走近该生,给予亲密注视,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并给出非语言信号(如点头、眼睛接触、赞同声)。记住回答者所讲的内容并在其回答完毕后能准确复述,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很好的鼓励。
2.明确态度。
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有明确态度,教师绝不能不置可否,不作任何评价,不了了之,这样既无益于弄清问题,又会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教师的评价要中肯,既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成就感而滥用表扬、赞赏,又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而大加批评、横加指责。
3.鼓励求异。
激励学生探索作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不能信手掐灭了学生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与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互动课堂,问出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