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爱玲与安妮宝贝,两人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敦凤和蓝,两个女性面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和最终命运,为我们展现了宿命论下,情感的不同归宿和人性的完全控制。
【关键词】:情感;人性;宿命
爱是一种本能的情感,人是渴望爱、依赖爱而生存的,追寻爱是人一生的目标,为了拥有爱,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变换不同的面目,为自己的爱找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它是宿命。
一、不同的爱情状态与方式展现情感的压抑和释放。张爱玲《留情》中的敦凤出生于大商之家,十六歲出嫁,二十三岁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方才嫁给了米先生,一个已经五十九岁的老男人。敦凤与米先生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彼此的接纳和善待,就像敦凤说的,现在很快乐,但也不过分,因为总是经过了那一番的了。而米先生呢?他也曾有过年少的心动,一场浪漫的爱情,一段非你不可的婚姻,可当激情退却,剩下的只是无休止的争吵,这样的爱情让身心疲惫,他想要一段安全舒适的婚姻,如同文中所说,这一次他并没有冒冒失失冲到婚姻里去,却是预先打听好,计划好的,晚年可以享一点清福艳福,抵补以往的不顺心。两个人各有所图,各取所需,不相互计较,便无所谓亏欠,这是压抑的情感,安全的爱情。
安妮宝贝的《七年》里的蓝和爱她的林,却经历着另一种爱情。蓝和林因为一场面试相识,他们一见钟情,很快同居,发生关系,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段感情里,但他们中间又有太多的矛盾,蓝缺乏安全感,不能接受世俗化的生活,林的大男子主义,林父母的反对,这一切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的炸弹,埋在两人之间,或许某一天,某一瞬间就摧毁了这份爱情和彼此。可爱就是,他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哪怕彼此都伤痕累累,也难以停止。彼此相爱,为什么要掩饰,又为何要放弃。最后,蓝因严重的抑郁症自杀。这是释放的情感,危险的爱情。
爱情是没有对错和好坏的,也许一个人的出生就注定她将遇见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爱情。像敦凤和蓝,敦凤的家世和背景,在她所处的时代里,她注定没有选择的权利,安稳地生活下去才是她所求的,而这样的她,我们无法去评价,因为这是一种爱,它求的是彼此的善待和宽容。而蓝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和姑姑生活在一起,她敏感、缺乏爱和安全感,林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将她从黑暗中拉出来,她爱林,那种爱带有一种病态,她需要不断去证明,这份爱仍然存在,她挣扎、自残。一种感情,如果不能以正常的形式生长,那么它终会毁灭,伤人自伤。这也是一种爱,它试图不断去证明自身的存在。我们或许以为爱情都是浪漫、美好的,但也有许多的爱情是生长在黑暗、潮湿的地方,它注定无法生长成所谓的美好的样子,可它自有它的归宿,就像开在悬崖上的罂粟花,总会等到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摘下它的人。
二、现实和非现实中模糊不定的人性。人性的不确定性,在于人的欲望,欲望就像一片森林,只要有阳光就会不断地生长,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它最终的样子,而人在欲望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就有了不同的面目,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欲望。《留情》中敦凤处处照顾关心米先生,看似对他关怀备至,而另一面,当她和舅母聊天时,话语中字里行间又有嘲讽之意。在他舅母面数落米先生的不是,而对她舅母又表现得极为恭敬,说的都是些漂亮话。对米先生敦凤是看不起、不屑一顾的,但敦凤内心总是有些自卑的,害怕别人觉得她低下,过得不好,所以她要依靠着米先生,成为一个有身份,家庭美满幸福的女人,才不至于成为大家的笑谈,被人看不起。敦凤是矛盾的,或许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她所求的究竟是什么。《七年》里的蓝,她深爱着林,却因为缺乏安全感,自己无法融入林的世界,而怀疑自己和林对她的爱。她参加医院的药物试验,试图逃避这一切,她对林的相亲视若无睹,从精神上麻痹自己、伤害自己,企图改变两人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自我矛盾,人性的隔离,她分不清哪个才是她需要的,她想让自己的情感来选择,可她似乎忘了,只有她才能做出决定,而不是情感。所谓的人性,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也许只是它极小的一部分,无论做出怎样的评价和结论,事实上它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并不以现实的存在而存在,现实的幻灭而幻灭。
人是复杂的,难以用理性去了解的,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或许是人性中最表面的、浅层次的。像敦凤,她对米先生照顾关爱,内心鄙夷,但她把这种矛盾的感情表达地似是而非,最后任谁都猜不出她真正的心意,似乎连她自己也不明了。而蓝,则是在不断地去怀疑和证明自己爱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她的敏感和不安,让她开始分不清真实和虚幻,她身处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心却处在虚幻的世界里,她与林的隔膜,让她开始去逃避、挣扎,通过自残来让自己清醒,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最终她选择解脱。有些东西我们找不出原因,但它依然存在,并且时刻控制着我们,这就是人性。
三、 生活中体现无处不在的人生宿命。敦凤守寡十多年,最后甘于嫁给近六十岁的米先生,在敦凤、杨太太、米先生三人不成形的三角恋中,敦凤最终和米先生走在了一起,而且他们也愿意接受这一切,这像是命运的安排。在《七年》中蓝参加活动唯一的意义,就是和林相遇,完成宿命的其中一个步骤。他们的相遇也是命中注定,是不可避免,一定会发生的。蓝和林的相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段恋情,唯一的不同是它被赋予了宿命的头衔,这份爱由此而变得与众不同,再难以从生命中被割舍。 爱情里我们往往相信命中注定的人,而让他或她成为我们深爱的人,我们是先有一个爱情的需求,再爱上一个特定的人。那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到宿命,尤其当人面临爱情时?因为人拥有太多的选择,那就需要原则或准则,宿命就是人选择的原则之一,我们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并心怀感恩,而且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人生的漫长,在于浩瀚的时光中,你始终孤身一人,没有亲人、朋友和爱人,极致的孤独是可怕的,任谁都承受不了,也许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所以人需要有活下去的动机,但这动机要是可行的、有明目的---这就是宿命。人从一出生就带有宿命论的色彩,敦凤和米先生历经十多年最终走到一起,不在于他们前世的缘分,而在于彼此都需要那么一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真实而残酷的目的,它与爱情的初衷相违背,所以宿命给这一不堪的目的披上了美好的外衣。而蓝和林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他们的爱情绚烂而热烈,带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极致的美,是宿命论造成了这种爱情,如果没有宿命的存在,那么他们也只是有缘无分爱情中的一对,宿命造就他们与众不同的极致的爱情。宿命,你给它怎样的因,它便会给你怎样的果。世间是非怨恨,爱恨别离,既是宿命的因,又是宿命的果。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都相信宿命的存在,那么爱情一定会成为其最美好、最长久的果实,但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相信宿命,那么爱情将是所有利益、权势和名誉最可悲的牺牲品。(指导教师:陈丹)
参考文献:
[1]安妮宝贝.《安妮宝贝全集》【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2
[2]张爱玲 .《张爱玲全集》【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7
[3]德波顿 .《爱情笔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4
[4]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8
【关键词】:情感;人性;宿命
爱是一种本能的情感,人是渴望爱、依赖爱而生存的,追寻爱是人一生的目标,为了拥有爱,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变换不同的面目,为自己的爱找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它是宿命。
一、不同的爱情状态与方式展现情感的压抑和释放。张爱玲《留情》中的敦凤出生于大商之家,十六歲出嫁,二十三岁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方才嫁给了米先生,一个已经五十九岁的老男人。敦凤与米先生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彼此的接纳和善待,就像敦凤说的,现在很快乐,但也不过分,因为总是经过了那一番的了。而米先生呢?他也曾有过年少的心动,一场浪漫的爱情,一段非你不可的婚姻,可当激情退却,剩下的只是无休止的争吵,这样的爱情让身心疲惫,他想要一段安全舒适的婚姻,如同文中所说,这一次他并没有冒冒失失冲到婚姻里去,却是预先打听好,计划好的,晚年可以享一点清福艳福,抵补以往的不顺心。两个人各有所图,各取所需,不相互计较,便无所谓亏欠,这是压抑的情感,安全的爱情。
安妮宝贝的《七年》里的蓝和爱她的林,却经历着另一种爱情。蓝和林因为一场面试相识,他们一见钟情,很快同居,发生关系,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段感情里,但他们中间又有太多的矛盾,蓝缺乏安全感,不能接受世俗化的生活,林的大男子主义,林父母的反对,这一切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的炸弹,埋在两人之间,或许某一天,某一瞬间就摧毁了这份爱情和彼此。可爱就是,他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哪怕彼此都伤痕累累,也难以停止。彼此相爱,为什么要掩饰,又为何要放弃。最后,蓝因严重的抑郁症自杀。这是释放的情感,危险的爱情。
爱情是没有对错和好坏的,也许一个人的出生就注定她将遇见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爱情。像敦凤和蓝,敦凤的家世和背景,在她所处的时代里,她注定没有选择的权利,安稳地生活下去才是她所求的,而这样的她,我们无法去评价,因为这是一种爱,它求的是彼此的善待和宽容。而蓝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和姑姑生活在一起,她敏感、缺乏爱和安全感,林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将她从黑暗中拉出来,她爱林,那种爱带有一种病态,她需要不断去证明,这份爱仍然存在,她挣扎、自残。一种感情,如果不能以正常的形式生长,那么它终会毁灭,伤人自伤。这也是一种爱,它试图不断去证明自身的存在。我们或许以为爱情都是浪漫、美好的,但也有许多的爱情是生长在黑暗、潮湿的地方,它注定无法生长成所谓的美好的样子,可它自有它的归宿,就像开在悬崖上的罂粟花,总会等到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摘下它的人。
二、现实和非现实中模糊不定的人性。人性的不确定性,在于人的欲望,欲望就像一片森林,只要有阳光就会不断地生长,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它最终的样子,而人在欲望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就有了不同的面目,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欲望。《留情》中敦凤处处照顾关心米先生,看似对他关怀备至,而另一面,当她和舅母聊天时,话语中字里行间又有嘲讽之意。在他舅母面数落米先生的不是,而对她舅母又表现得极为恭敬,说的都是些漂亮话。对米先生敦凤是看不起、不屑一顾的,但敦凤内心总是有些自卑的,害怕别人觉得她低下,过得不好,所以她要依靠着米先生,成为一个有身份,家庭美满幸福的女人,才不至于成为大家的笑谈,被人看不起。敦凤是矛盾的,或许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她所求的究竟是什么。《七年》里的蓝,她深爱着林,却因为缺乏安全感,自己无法融入林的世界,而怀疑自己和林对她的爱。她参加医院的药物试验,试图逃避这一切,她对林的相亲视若无睹,从精神上麻痹自己、伤害自己,企图改变两人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自我矛盾,人性的隔离,她分不清哪个才是她需要的,她想让自己的情感来选择,可她似乎忘了,只有她才能做出决定,而不是情感。所谓的人性,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也许只是它极小的一部分,无论做出怎样的评价和结论,事实上它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并不以现实的存在而存在,现实的幻灭而幻灭。
人是复杂的,难以用理性去了解的,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或许是人性中最表面的、浅层次的。像敦凤,她对米先生照顾关爱,内心鄙夷,但她把这种矛盾的感情表达地似是而非,最后任谁都猜不出她真正的心意,似乎连她自己也不明了。而蓝,则是在不断地去怀疑和证明自己爱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她的敏感和不安,让她开始分不清真实和虚幻,她身处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心却处在虚幻的世界里,她与林的隔膜,让她开始去逃避、挣扎,通过自残来让自己清醒,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最终她选择解脱。有些东西我们找不出原因,但它依然存在,并且时刻控制着我们,这就是人性。
三、 生活中体现无处不在的人生宿命。敦凤守寡十多年,最后甘于嫁给近六十岁的米先生,在敦凤、杨太太、米先生三人不成形的三角恋中,敦凤最终和米先生走在了一起,而且他们也愿意接受这一切,这像是命运的安排。在《七年》中蓝参加活动唯一的意义,就是和林相遇,完成宿命的其中一个步骤。他们的相遇也是命中注定,是不可避免,一定会发生的。蓝和林的相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段恋情,唯一的不同是它被赋予了宿命的头衔,这份爱由此而变得与众不同,再难以从生命中被割舍。 爱情里我们往往相信命中注定的人,而让他或她成为我们深爱的人,我们是先有一个爱情的需求,再爱上一个特定的人。那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到宿命,尤其当人面临爱情时?因为人拥有太多的选择,那就需要原则或准则,宿命就是人选择的原则之一,我们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并心怀感恩,而且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人生的漫长,在于浩瀚的时光中,你始终孤身一人,没有亲人、朋友和爱人,极致的孤独是可怕的,任谁都承受不了,也许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所以人需要有活下去的动机,但这动机要是可行的、有明目的---这就是宿命。人从一出生就带有宿命论的色彩,敦凤和米先生历经十多年最终走到一起,不在于他们前世的缘分,而在于彼此都需要那么一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真实而残酷的目的,它与爱情的初衷相违背,所以宿命给这一不堪的目的披上了美好的外衣。而蓝和林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他们的爱情绚烂而热烈,带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极致的美,是宿命论造成了这种爱情,如果没有宿命的存在,那么他们也只是有缘无分爱情中的一对,宿命造就他们与众不同的极致的爱情。宿命,你给它怎样的因,它便会给你怎样的果。世间是非怨恨,爱恨别离,既是宿命的因,又是宿命的果。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都相信宿命的存在,那么爱情一定会成为其最美好、最长久的果实,但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相信宿命,那么爱情将是所有利益、权势和名誉最可悲的牺牲品。(指导教师:陈丹)
参考文献:
[1]安妮宝贝.《安妮宝贝全集》【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2
[2]张爱玲 .《张爱玲全集》【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7
[3]德波顿 .《爱情笔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4
[4]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