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和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爱玲与安妮宝贝,两人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敦凤和蓝,两个女性面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和最终命运,为我们展现了宿命论下,情感的不同归宿和人性的完全控制。
  【关键词】:情感;人性;宿命
  爱是一种本能的情感,人是渴望爱、依赖爱而生存的,追寻爱是人一生的目标,为了拥有爱,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变换不同的面目,为自己的爱找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它是宿命。
  一、不同的爱情状态与方式展现情感的压抑和释放。张爱玲《留情》中的敦凤出生于大商之家,十六歲出嫁,二十三岁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方才嫁给了米先生,一个已经五十九岁的老男人。敦凤与米先生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彼此的接纳和善待,就像敦凤说的,现在很快乐,但也不过分,因为总是经过了那一番的了。而米先生呢?他也曾有过年少的心动,一场浪漫的爱情,一段非你不可的婚姻,可当激情退却,剩下的只是无休止的争吵,这样的爱情让身心疲惫,他想要一段安全舒适的婚姻,如同文中所说,这一次他并没有冒冒失失冲到婚姻里去,却是预先打听好,计划好的,晚年可以享一点清福艳福,抵补以往的不顺心。两个人各有所图,各取所需,不相互计较,便无所谓亏欠,这是压抑的情感,安全的爱情。
  安妮宝贝的《七年》里的蓝和爱她的林,却经历着另一种爱情。蓝和林因为一场面试相识,他们一见钟情,很快同居,发生关系,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段感情里,但他们中间又有太多的矛盾,蓝缺乏安全感,不能接受世俗化的生活,林的大男子主义,林父母的反对,这一切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的炸弹,埋在两人之间,或许某一天,某一瞬间就摧毁了这份爱情和彼此。可爱就是,他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哪怕彼此都伤痕累累,也难以停止。彼此相爱,为什么要掩饰,又为何要放弃。最后,蓝因严重的抑郁症自杀。这是释放的情感,危险的爱情。
  爱情是没有对错和好坏的,也许一个人的出生就注定她将遇见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爱情。像敦凤和蓝,敦凤的家世和背景,在她所处的时代里,她注定没有选择的权利,安稳地生活下去才是她所求的,而这样的她,我们无法去评价,因为这是一种爱,它求的是彼此的善待和宽容。而蓝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和姑姑生活在一起,她敏感、缺乏爱和安全感,林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将她从黑暗中拉出来,她爱林,那种爱带有一种病态,她需要不断去证明,这份爱仍然存在,她挣扎、自残。一种感情,如果不能以正常的形式生长,那么它终会毁灭,伤人自伤。这也是一种爱,它试图不断去证明自身的存在。我们或许以为爱情都是浪漫、美好的,但也有许多的爱情是生长在黑暗、潮湿的地方,它注定无法生长成所谓的美好的样子,可它自有它的归宿,就像开在悬崖上的罂粟花,总会等到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摘下它的人。
  二、现实和非现实中模糊不定的人性。人性的不确定性,在于人的欲望,欲望就像一片森林,只要有阳光就会不断地生长,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它最终的样子,而人在欲望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就有了不同的面目,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欲望。《留情》中敦凤处处照顾关心米先生,看似对他关怀备至,而另一面,当她和舅母聊天时,话语中字里行间又有嘲讽之意。在他舅母面数落米先生的不是,而对她舅母又表现得极为恭敬,说的都是些漂亮话。对米先生敦凤是看不起、不屑一顾的,但敦凤内心总是有些自卑的,害怕别人觉得她低下,过得不好,所以她要依靠着米先生,成为一个有身份,家庭美满幸福的女人,才不至于成为大家的笑谈,被人看不起。敦凤是矛盾的,或许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她所求的究竟是什么。《七年》里的蓝,她深爱着林,却因为缺乏安全感,自己无法融入林的世界,而怀疑自己和林对她的爱。她参加医院的药物试验,试图逃避这一切,她对林的相亲视若无睹,从精神上麻痹自己、伤害自己,企图改变两人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自我矛盾,人性的隔离,她分不清哪个才是她需要的,她想让自己的情感来选择,可她似乎忘了,只有她才能做出决定,而不是情感。所谓的人性,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也许只是它极小的一部分,无论做出怎样的评价和结论,事实上它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并不以现实的存在而存在,现实的幻灭而幻灭。
  人是复杂的,难以用理性去了解的,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或许是人性中最表面的、浅层次的。像敦凤,她对米先生照顾关爱,内心鄙夷,但她把这种矛盾的感情表达地似是而非,最后任谁都猜不出她真正的心意,似乎连她自己也不明了。而蓝,则是在不断地去怀疑和证明自己爱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她的敏感和不安,让她开始分不清真实和虚幻,她身处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心却处在虚幻的世界里,她与林的隔膜,让她开始去逃避、挣扎,通过自残来让自己清醒,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最终她选择解脱。有些东西我们找不出原因,但它依然存在,并且时刻控制着我们,这就是人性。
  三、 生活中体现无处不在的人生宿命。敦凤守寡十多年,最后甘于嫁给近六十岁的米先生,在敦凤、杨太太、米先生三人不成形的三角恋中,敦凤最终和米先生走在了一起,而且他们也愿意接受这一切,这像是命运的安排。在《七年》中蓝参加活动唯一的意义,就是和林相遇,完成宿命的其中一个步骤。他们的相遇也是命中注定,是不可避免,一定会发生的。蓝和林的相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段恋情,唯一的不同是它被赋予了宿命的头衔,这份爱由此而变得与众不同,再难以从生命中被割舍。 爱情里我们往往相信命中注定的人,而让他或她成为我们深爱的人,我们是先有一个爱情的需求,再爱上一个特定的人。那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到宿命,尤其当人面临爱情时?因为人拥有太多的选择,那就需要原则或准则,宿命就是人选择的原则之一,我们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并心怀感恩,而且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人生的漫长,在于浩瀚的时光中,你始终孤身一人,没有亲人、朋友和爱人,极致的孤独是可怕的,任谁都承受不了,也许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所以人需要有活下去的动机,但这动机要是可行的、有明目的---这就是宿命。人从一出生就带有宿命论的色彩,敦凤和米先生历经十多年最终走到一起,不在于他们前世的缘分,而在于彼此都需要那么一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真实而残酷的目的,它与爱情的初衷相违背,所以宿命给这一不堪的目的披上了美好的外衣。而蓝和林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他们的爱情绚烂而热烈,带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极致的美,是宿命论造成了这种爱情,如果没有宿命的存在,那么他们也只是有缘无分爱情中的一对,宿命造就他们与众不同的极致的爱情。宿命,你给它怎样的因,它便会给你怎样的果。世间是非怨恨,爱恨别离,既是宿命的因,又是宿命的果。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都相信宿命的存在,那么爱情一定会成为其最美好、最长久的果实,但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相信宿命,那么爱情将是所有利益、权势和名誉最可悲的牺牲品。(指导教师:陈丹)
  参考文献:
  [1]安妮宝贝.《安妮宝贝全集》【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2
  [2]张爱玲 .《张爱玲全集》【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7
  [3]德波顿 .《爱情笔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4
  [4]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个别奇怪的案例——多重人格者。这个发现颠覆了人类的世界观。什么是多重人格?为什么会产生多重人格?它可以治疗吗?我们从多重人格者身上又能学会什么?  【关键词】: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性  如果你看到了某人突然鬼神附体,讲话的声音、语气与行为都改变了,不必害怕,这不是什么鬼上身,而是其出现了精神问题,是人格分裂后展现的是另一种人格而已。传统的观念认
期刊
【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从古流传至今的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视。通过简单介绍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以及在说明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之必要性,在警察应当干预并在反家庭暴力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认知下,从思想、执法行动和体制改革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希望反家庭暴力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反家暴法;警察干预;规范执法;体制改革  放眼全球,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家
期刊
【摘要】: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已经得到较多的应用,尤其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资料管理的不足,提高了资料管理的效率,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数字化资料管理方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图书资料管理;现实意义  如今世界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资料信息相比于前几年增长速度在加快,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
期刊
【摘要】:当我们探讨媒介融合时代用户的特点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受众的需求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还是本身就具备的但是由于技术限制但是被压抑了的需求。此外,关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媒介融合时代受众之间的区别,也需要明确界定。  【关键词】:媒介融合;受众;特点  (一)受众观念的时代转向  1.传统意义上的受众  “子弹论”或 “皮下注射论”是媒介发展早期的典型理论。人们普遍认为,受众是高度被动、完全
期刊
【摘要】:爱尔兰歌舞剧《大河之舞》自1995年在愛尔兰首都都柏林波音剧院进行首演后得到了不俗的反响,并开始了持续的世界巡演。其成功背后离不开作品对于艺术性的完成表达:多元融合的舞蹈、相得益彰的音乐、画龙点睛的舞美设计等让这部展现爱尔兰民族历史的歌舞剧以踢踏舞为主要舞蹈形式,结合吟唱、器乐等艺术表达形式而赢得了观众们的热捧。《大河之舞》不仅使其英文名称“Riverdance”成为英语词汇中一个崭新的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凸显了协商民主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协商民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协商民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编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要求编辑人员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中能够加强培养媒介素养,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本文先简要概述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面临的工作情况,并就应该如何培养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0.引言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时代对当前社会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传
期刊
【摘要】:黑娃是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在小说中,黑娃从一个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渐渐变成一个维护者。黑娃的一生,是悲剧的,他始终都是一个人在“白鹿原”这个复杂的迷宫里跌跌撞撞的成长,改变。黑娃的人生悲剧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宗法观念“吃人”的本质。他的形象有深刻的美学意蕴,本文主要从勇敢鲁莽、自私、自卑三个性格来分析黑娃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黑娃;悲剧;性格  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重要的
期刊
【摘要】:十宗罪系列图书是王黎伟所著的悬疑小说,书中描写案件都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故事性、内容的想象力、人物心理描刻画、思想内涵及反思等方面对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案件;逻辑;社会  《十宗罪》是蜘蛛写的系列悬疑小说,内容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书中介绍的每个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这本书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欣
期刊
【摘要】:《红与黑》和《人生》描写的是中下级阶层人物于连和高加林想要突破自己所处的阶层,在试图突破的同时又遇到了极大的阻碍,而他们的突破同时都与女人有关系。路遥的作品《人生》受到司汤达《红与黑》的影响,但在创作上又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两部作品自尊性格、爱情选择以及相似结局三个方面将于连和高加林进行分析比较,了解中外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异同点。  【关键词】:于连;高加林;红与黑;人生  路遥的《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