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连云港市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服务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主要任务和根本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工作重心向服务转移,工作方式向服务转型,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优化组织设置,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连云港市顺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以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为原则,打破地域和区域界限,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在农村,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传统以行政村设置党组织模式,积极推行产业联动区、村企(协会、合作社)合一等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方式,在跨乡村的不同区域内,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经济合作组织中,建在经纪人队伍里。通过组织依托产业建、党员围绕产业聚、群众紧跟产业走,形成一个支部建一个合作组织,一个合作组织建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在城市社区,围绕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打破单位壁垒,以区域统筹、机制创新为抓手,优化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推行大党委模式。通过设立“兼职委员”,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入驻,将社区内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划入社区党委管理。同时,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的原则,合理设置片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动员社区党员群众、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职工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提升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非公企业,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党组织设置。按照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两覆盖”的原则,对分布在园区的企业,依托园区党群工作站平台,按照分片划区,实行园区联建;对行业特征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实行行业统建;对分散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企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区域共建。
通过组织设置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更加便捷有效,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融互动。
创设平台载体,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具备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平台或载体。在这方面,连云港市的做法是:
打造实体化服务阵地。2006年以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先后投入约3.9亿元,实现了全市1423个行政村200平方米以上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行“支农单位进驻、重点部门挂牌、审批项目代办、多项服务一体”的运作模式,实行“一站式”服务。
建设虚拟化服务平台。立足党员教育培训信息化,建立多媒体、全时段、广覆盖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具体做到“四上”:上电视,推进党员教育“进家入户”;上网络,搭建党建云平台,让党员可以灵活在线学习、个性化讨论、展示和交流经验;上手机,实现信息即时转送,教育一键呈现,沟通指间互动;上银幕,通过小品、电影等形式,开展专题文艺宣传。
构建区域化服务载体。试行外工委管理模式,深化共驻共建,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聚居地建立党组织,成立教育管理、联系服务、矛盾调处、信息宣传“四大中心”,教育引导广大流动党员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
通过创设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更为规范有效,使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密切。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这其中,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尤为突出。连云港市注重把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选配到基层服务岗位上,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党员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养,强化实践锻炼。
民主择优,选出“双强”书记。抓住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契机,普遍采取“公推直选”和“两推一选”方式,通过差额审查、差额公推、差额票决、差额直选,由多数人选人,实现了好中选优。
强化培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选拔示范村书记赴台湾参加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培训班,进一步拓宽村书记“带头致富、带民致富”视野。利用先锋频道,一年一个主题,开展集中培训周活动,对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进行普遍性轮训。
设岗强责,发挥无职党员作用。通过“个人领岗、组织定岗、公示明岗、引导践岗、考核评岗”的形式,对无职党员实行“五岗”管理,让无职党员无岗变有岗、无责变有责。
正是在教育培训上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延续性,素质高、能力强、肯奉献、群众认可的服务型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实效
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保障。为此,连云港市着力健全以下三大机制:
党建责任机制。落实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同时,市县乡每年组织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通过下级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委述职基层党建工作,并接受现场点评和评议,落实好“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
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基层党建百分制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常态化、激励动态化,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长效推进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贯彻落实。具体做到三化:组织生活制度化,窗口服务规范化,联系服务常态化。
这三大机制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导向,确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坚持、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优化组织设置,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连云港市顺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以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为原则,打破地域和区域界限,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在农村,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传统以行政村设置党组织模式,积极推行产业联动区、村企(协会、合作社)合一等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方式,在跨乡村的不同区域内,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经济合作组织中,建在经纪人队伍里。通过组织依托产业建、党员围绕产业聚、群众紧跟产业走,形成一个支部建一个合作组织,一个合作组织建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在城市社区,围绕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打破单位壁垒,以区域统筹、机制创新为抓手,优化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推行大党委模式。通过设立“兼职委员”,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入驻,将社区内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划入社区党委管理。同时,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的原则,合理设置片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动员社区党员群众、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职工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提升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非公企业,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党组织设置。按照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两覆盖”的原则,对分布在园区的企业,依托园区党群工作站平台,按照分片划区,实行园区联建;对行业特征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实行行业统建;对分散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企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区域共建。
通过组织设置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更加便捷有效,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融互动。
创设平台载体,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具备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平台或载体。在这方面,连云港市的做法是:
打造实体化服务阵地。2006年以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先后投入约3.9亿元,实现了全市1423个行政村200平方米以上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行“支农单位进驻、重点部门挂牌、审批项目代办、多项服务一体”的运作模式,实行“一站式”服务。
建设虚拟化服务平台。立足党员教育培训信息化,建立多媒体、全时段、广覆盖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具体做到“四上”:上电视,推进党员教育“进家入户”;上网络,搭建党建云平台,让党员可以灵活在线学习、个性化讨论、展示和交流经验;上手机,实现信息即时转送,教育一键呈现,沟通指间互动;上银幕,通过小品、电影等形式,开展专题文艺宣传。
构建区域化服务载体。试行外工委管理模式,深化共驻共建,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聚居地建立党组织,成立教育管理、联系服务、矛盾调处、信息宣传“四大中心”,教育引导广大流动党员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
通过创设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更为规范有效,使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密切。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这其中,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尤为突出。连云港市注重把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选配到基层服务岗位上,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党员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养,强化实践锻炼。
民主择优,选出“双强”书记。抓住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契机,普遍采取“公推直选”和“两推一选”方式,通过差额审查、差额公推、差额票决、差额直选,由多数人选人,实现了好中选优。
强化培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选拔示范村书记赴台湾参加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培训班,进一步拓宽村书记“带头致富、带民致富”视野。利用先锋频道,一年一个主题,开展集中培训周活动,对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进行普遍性轮训。
设岗强责,发挥无职党员作用。通过“个人领岗、组织定岗、公示明岗、引导践岗、考核评岗”的形式,对无职党员实行“五岗”管理,让无职党员无岗变有岗、无责变有责。
正是在教育培训上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延续性,素质高、能力强、肯奉献、群众认可的服务型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实效
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保障。为此,连云港市着力健全以下三大机制:
党建责任机制。落实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同时,市县乡每年组织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通过下级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委述职基层党建工作,并接受现场点评和评议,落实好“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
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基层党建百分制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常态化、激励动态化,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长效推进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贯彻落实。具体做到三化:组织生活制度化,窗口服务规范化,联系服务常态化。
这三大机制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导向,确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坚持、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