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另一片沟通天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人们一生中使用得最多的表达手段和交流方式。在未来,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加快,通讯工具的发展,口语交际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频繁。人们的书面表达也大多以口语交际为基础,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会书面表达,但不能不会口语交际。但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过分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这种教学安排是不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苏教版教材不仅在理念上强调要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而且在许多地方都为教师留下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此加以利用,多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得到口语交际的良好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说话情境
  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学生,不仅掌握他们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而且熟悉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说话情境。说话情境的创设,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再现法、模拟法、问题引入法、即时情景法。情景再现法,就是让学生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说话场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想象某种说话场景。问题引入法,就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展开讨论。即时情景法,就是在课堂上捕捉时机,将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以及当时的所见所闻有机结合起来,引出话题,于有意无意间创设说话情境。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听听再说说”。我先引出话题:“听,教室外面有什么声音?”顿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学生都侧耳细听教室外面的声音。很快,很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听到了其他班小朋友做游戏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汽车在公路上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春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有的说听到了小鸟唱歌的声音……学生越说越起劲,越说越精彩。学生之所以有说不完的话,正是因为这个说话情境是真实的,而且是即时的,它就在学生的身边。我在话题前加上了“教室”一词,限定了题目,缩小了学生的听觉范围,使学生倾听的对象更明确。
  二、激活学生的语感
  学生在说话的时候,会出现许多语病,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千万不能因学生出现语病而嘲讽学生。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说过有语病的话,不仅小时候说过,即使是在我们成为教师以后也不时会冒出一两句,因此,不要苛责学生。但是,不苛责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纠正学生的语病。如果学生说得不完整、不通顺,前后不符,教师可温和地提醒,如果学生还是不能修正,教师可加以指导,以便激活学生的语感。这种指导当然不限于语病的纠正,还可针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进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说得更好,使繁冗累赘的语言变得简明扼要,使过于简略的语言变得详细具体,使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使平淡无奇的语言变得富有文采。
  三、鼓励学生说真话
  小孩子往往实话实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这是由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特点决定的。从孩子的说话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时,对学生在说话时暴露出来的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能回避,应加以引导。引导时,应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学生明是非懂道理,千万不要滥用教师的威严,动辄训斥学生,否则今后谁还敢再对老师说真话?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说出真情实感。
  四、鼓励学生说出个性
  “语”字,假如利用拆字法来理解,可以理解为“吾口说吾言”,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说话要说出个性。语言的个性,往大的方面说,就是一个文学家的语言风格;往小的方面说,就是一个人说话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往往体现了观察角度、思维方式、表达方法的独特之处,这是学生形成创造能力的一个方面。
  五、面向全体
  过去,口语交际训练的形式单一,常常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抽几名学生说答案,其他学生听。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使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流。这样,大家都有说的机会,都得到了锻炼。
  六、立足教科书,向课外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教师要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打破封闭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创设情境进行有效的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然后在识字、阅读课中加以巩固,最后延伸到课外和校外,在社会和生活中获益;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训练的内容。这样将课堂上的语言训练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就为准确流畅的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以”用计算机画画“一课为例,阐述了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主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79  当今,“任务驱动”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流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师针对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题情境
[摘 要]进行角色演绎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观照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拓宽训练域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使学生顺利完成新知的构建。  [关键词]角色演绎;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630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引入角色演绎,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这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内在需求。而合作型学习模式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度、学习内容、小组协调性方面的内容仍值得反思,教师应把握语文合作学习的趋势,合理调控引导,精选合作内容,促进语文教学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反思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23.2 [
[摘 要]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强调自我,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逐渐进入第二逆反期。他们适度的逆反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但如果逆反过度,则会给家长和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带来损失,甚至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当有小学生诘问“凭什么让我去!凭什么让我干!”时,班主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就此问题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逆反;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面对未知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认知。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通过媒体导入、主题滋润、互赠祝福、目标引导等策略,改变以往“死教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情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46
鲁洁教授曾经说过,品德课程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的生活,就能让品德课魅力无穷。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让教学添亮色  学生已有的生活,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在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时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学生当然是满怀自豪地说出了家乡的名胜古迹:春秋淹城、天宁寺、天目湖、茅山等。当教师把常州的名胜古迹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时,学生对家乡的美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經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只有经过这样的经历,学生的思维才会随着手指的舞动而跳跃起来。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式学习;开放性引领;实验;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8802  《折形状》是苏教版《
[摘 要]本土文化是教育取之不竭的“宝藏”,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难以抵挡本土文化元素的诱惑力。现通过以新疆的本土文化元素为例,对把握教材意图、利用本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创设本土文化情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更开放的美术课堂教学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本土文化 教材 教学内容 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仅靠自己去理解、去学习数学,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摘 要]边读边写的方法,不失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将读作为打开小学生认识作文的突破口,让学生从读作文中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这样能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读 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08  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领悟读、写两种方法的精妙,并将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