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启发式“教学”,作为与“注入式”教学相互依存却又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从其始发的孔子时代,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教育沧桑,已演变成具有“课堂教学启导艺术的核心和精髓”,且具有巨大的生命活力的教学思想,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启发式 带传动 学生主体
一、引言
《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培养专科(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去启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笔者对这门课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挑战、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前明确学习任务,课中学习、沟通、讨论,课后实践收集材料,从而真正了解各个机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在企业扎实工作夯实基础知识。以下笔者以《带传动》一章为例,阐述具体教学过程。
二、启发式教学的概述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三、“带传动”一章的教学处理
1.带传动的组成和原理。
带传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都较为普遍,它的组成也简单、直观,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组成。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自己课前收集的运用带传动的机械,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去阐述带传动的组成。至于原理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生活中常见例子(拖拉机)的带传动原理,并让学生尝试解释自己收集的机械带传动是怎样工作的,老师在旁加以修正指导,达到互动。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讲生活中常见的带传动例子,一起分析他们的传动原理,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既让学生参与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
2.传动带的类型和带轮的结构。
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基础知识,难度较低。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直观、多样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传动带和带轮的类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截面的传动带、不同结构的带轮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来区分他们的类型。为了深入学习知识,使学生能够熟悉部分工业中传动带的运用,做到知识点的举一反三,联系生产实际。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带传动的几段动画,让学生观察带和带轮的类型,并且通过不同类型的带传动运用的带型和带轮结构也不同这个知识点,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它们的应用场合及优缺点,使学生能更多地感知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以达到“讲得透、学得活、记得住、用得上”的教学目标。
3.V带传动的设计。
V带传动的设计是带传动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它包含了数量较多的复杂公式、各种各样的图形、表格和参数,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让学生记住这所有的公式和数据,也不是局限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应对,而是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较为自如地翻阅资料,查找到相应的图表数据,要求学生对于一些约束条件保留印象,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劳动。针对这部分内容的特征,我们建议用例题法来讲解。我们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由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参与来解决这道题,从而达到交流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兴趣的目的。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及评判学生讲的内容是否正确。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限于这部分内容比较多而杂,老师可以规划好内容,方便学生更加容易读懂。在这里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六大块,分别为:(1)带型号的选择。(2)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3)确定带长和中心距。(4)验算小带轮包角。(5)确定带的根数。(6)计算轴上压力。与内容对应,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如果班级的人数较多的话,我们可以分为十二组,每两组学生研究一块内容),让各组学生用十分钟时间去阅读、研究、讨论书本上相应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旁边指导,之后派每一组的一名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讲述他们组所学到的重点知识及注意事项。在六组讲完之后,班级里的学生对六大块的内容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为了深入强化知识,这时老师把准备好的例题给学生们,要求六组同学一起来解答这道题目(如果学生无从下手,老师可以引导和主持)。首先让第一组学生在黑板上写第一步并讲解,随后有第二、三、四、五、六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在黑板讲解答题,这样一道题就由全班同学一起完成了。第三,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对各部分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这时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来批改这道题,一起去判断这道题答得是否正确。重要的参数、表格、公式及注意事项,教师都要再次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
相比单纯的教授法,我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解决学习、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认识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启发式教学学生毕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笔者主张让学生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还课堂与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达到知识的内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老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激发。相信还课堂与学生模式会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曾宗福.机械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
关键词: 启发式 带传动 学生主体
一、引言
《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培养专科(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去启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笔者对这门课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挑战、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前明确学习任务,课中学习、沟通、讨论,课后实践收集材料,从而真正了解各个机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在企业扎实工作夯实基础知识。以下笔者以《带传动》一章为例,阐述具体教学过程。
二、启发式教学的概述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三、“带传动”一章的教学处理
1.带传动的组成和原理。
带传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都较为普遍,它的组成也简单、直观,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组成。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自己课前收集的运用带传动的机械,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去阐述带传动的组成。至于原理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生活中常见例子(拖拉机)的带传动原理,并让学生尝试解释自己收集的机械带传动是怎样工作的,老师在旁加以修正指导,达到互动。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讲生活中常见的带传动例子,一起分析他们的传动原理,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既让学生参与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
2.传动带的类型和带轮的结构。
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基础知识,难度较低。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直观、多样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传动带和带轮的类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截面的传动带、不同结构的带轮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来区分他们的类型。为了深入学习知识,使学生能够熟悉部分工业中传动带的运用,做到知识点的举一反三,联系生产实际。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带传动的几段动画,让学生观察带和带轮的类型,并且通过不同类型的带传动运用的带型和带轮结构也不同这个知识点,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它们的应用场合及优缺点,使学生能更多地感知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以达到“讲得透、学得活、记得住、用得上”的教学目标。
3.V带传动的设计。
V带传动的设计是带传动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它包含了数量较多的复杂公式、各种各样的图形、表格和参数,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让学生记住这所有的公式和数据,也不是局限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应对,而是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较为自如地翻阅资料,查找到相应的图表数据,要求学生对于一些约束条件保留印象,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劳动。针对这部分内容的特征,我们建议用例题法来讲解。我们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由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参与来解决这道题,从而达到交流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兴趣的目的。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及评判学生讲的内容是否正确。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限于这部分内容比较多而杂,老师可以规划好内容,方便学生更加容易读懂。在这里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六大块,分别为:(1)带型号的选择。(2)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3)确定带长和中心距。(4)验算小带轮包角。(5)确定带的根数。(6)计算轴上压力。与内容对应,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如果班级的人数较多的话,我们可以分为十二组,每两组学生研究一块内容),让各组学生用十分钟时间去阅读、研究、讨论书本上相应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旁边指导,之后派每一组的一名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讲述他们组所学到的重点知识及注意事项。在六组讲完之后,班级里的学生对六大块的内容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为了深入强化知识,这时老师把准备好的例题给学生们,要求六组同学一起来解答这道题目(如果学生无从下手,老师可以引导和主持)。首先让第一组学生在黑板上写第一步并讲解,随后有第二、三、四、五、六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在黑板讲解答题,这样一道题就由全班同学一起完成了。第三,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对各部分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这时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来批改这道题,一起去判断这道题答得是否正确。重要的参数、表格、公式及注意事项,教师都要再次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
相比单纯的教授法,我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解决学习、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认识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启发式教学学生毕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笔者主张让学生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还课堂与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达到知识的内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老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激发。相信还课堂与学生模式会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曾宗福.机械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