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47-0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改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化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笔者浅薄之见,仅供参考。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既与教师相关也与学生相关。与教师相关指的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教授了多少知识点以及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应用。与学生相关指的是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教师教授的知识以及是否会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由此可见,课堂的高效性既表现在教学效率上也表现在教学效果上。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要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我们首先要了解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针对这些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采取措施才能建设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1.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高中数学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往往提前将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学内容都准备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仔细认真、内容详尽的讲解。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不会自己主动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只会按照老师教授的知识进行“依葫芦画瓢”,一旦题目题目稍微变换,学生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慌乱现象。这样学生看似掌握了知识,其实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
2.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没有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的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行过分的拔高,往往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学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还没有完全的理解、掌握,教师就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运用,这样“揠苗助长”的行为,使得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3.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讲解+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例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横式、理性泛化式。这些教学方式都各自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都过于片面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些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养成了依靠记忆模仿来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而没有主动的去思考数学问题,总结数学规律,这样就会造成高中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应该采用“一手包办”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思考数学问题,学生才会才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多么重要呀!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授《映射》这节课的内容时,当讲到映射的概念: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A B”
根据定义中的关键點,我设置了这样的疑问:
我设置了这样的疑问:
(1)A到B的射与B到A的映射是一样的吗?其对应法则f相同吗?
(2)定义中提到的“都有唯一”什么意思呢?
其实,同学在学习映射概念时,只要弄清楚了这两处疑问,也就相当于弄清楚了这个定义的实质了。这样恰到好处的提问,既能提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中数学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学生有较多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较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在交流沟通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能很好的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学生也能在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堂上课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新课改强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例如,笔者在教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内容中的“二面角”这个知识点时,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与我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课堂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
问题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问题提出以后,我让同学们自由探究、发言。面对这些熟悉的问题,同学们很快就能纷纷作答,课堂氛围极为活跃。接着我又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我们又该怎样定义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面面相觑了。于是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并从图形、定义、构成、表示等方面进行列表归纳。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充分树立了学生的主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也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总之,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建设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而是一个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数学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建设一个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改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化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笔者浅薄之见,仅供参考。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既与教师相关也与学生相关。与教师相关指的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教授了多少知识点以及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应用。与学生相关指的是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教师教授的知识以及是否会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由此可见,课堂的高效性既表现在教学效率上也表现在教学效果上。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要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我们首先要了解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针对这些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采取措施才能建设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1.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高中数学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往往提前将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学内容都准备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仔细认真、内容详尽的讲解。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不会自己主动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只会按照老师教授的知识进行“依葫芦画瓢”,一旦题目题目稍微变换,学生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慌乱现象。这样学生看似掌握了知识,其实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
2.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没有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的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行过分的拔高,往往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学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还没有完全的理解、掌握,教师就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运用,这样“揠苗助长”的行为,使得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3.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讲解+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例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横式、理性泛化式。这些教学方式都各自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都过于片面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些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养成了依靠记忆模仿来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而没有主动的去思考数学问题,总结数学规律,这样就会造成高中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应该采用“一手包办”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思考数学问题,学生才会才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多么重要呀!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授《映射》这节课的内容时,当讲到映射的概念: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A B”
根据定义中的关键點,我设置了这样的疑问:
我设置了这样的疑问:
(1)A到B的射与B到A的映射是一样的吗?其对应法则f相同吗?
(2)定义中提到的“都有唯一”什么意思呢?
其实,同学在学习映射概念时,只要弄清楚了这两处疑问,也就相当于弄清楚了这个定义的实质了。这样恰到好处的提问,既能提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中数学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学生有较多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较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在交流沟通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能很好的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学生也能在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堂上课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新课改强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例如,笔者在教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内容中的“二面角”这个知识点时,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与我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课堂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
问题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问题提出以后,我让同学们自由探究、发言。面对这些熟悉的问题,同学们很快就能纷纷作答,课堂氛围极为活跃。接着我又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我们又该怎样定义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面面相觑了。于是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并从图形、定义、构成、表示等方面进行列表归纳。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充分树立了学生的主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也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总之,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建设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而是一个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数学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建设一个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