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邀请了深圳中学的教师给参加培训的老师上课。在课上,参加培训的广大高中骨干教师与深圳中学的老师们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并观看了深圳中学老师们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中的示范课,广大参训人员认为:深圳中学推行新课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效果,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基础较扎实;学生学习条件较好,学习环境优良;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先进,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整体素质都较高……尤其是第一、二个原因,使得老师们没有多少升学的压力,因此推行新课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相比较之下,我们西部地区的高中,尤其是二、三类学校,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无法与深圳中学相比,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无法回避高考,对于西部广大地区的学生而言,高考仍然是改变他们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广大西部地区推行新课程,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难以收效”。
以上观点,可以说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而笔者却不这样认为。不可否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差异,且差异较大,但这不应是阻碍西部地区推行新课改的借口,如果按这个逻辑,发达地区推行新课程一定成功,落后地区推行新课程一定失败,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是荒唐的、可笑的。正如我们做思想工作,不能因为某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说他不可救药,就要放弃,而只有那些思想道德素质较好的人才是我们工作的对象。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全凭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思想、去完善。对我们教师而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最关键的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广大教师只有改变长期以来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确立一种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观念,并用新的教育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我们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我们的教育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才能迎来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具体来讲,广大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要改变那种“要素质教育就不要高考,要高考就不要素质教育”的观点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应废弃高考,认为高考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事实上,首先,目前在我们国家,高考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是不可能废弃的,同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我们既要搞好新课程改革,也要搞好高考。其次,高考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历年来的高考可以证明这点,那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一般都是各个方面都不错的学生,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性格活泼开朗,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强等等。这些难道不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吗?谁说搞素质教育就一定不能有高考?因此,作为教师应转变那种“要高考就不要素质教育,要素质教育就不能有高考”的观念,在实施新课程中,把高考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要努力的提高高考成绩。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还在于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传统观念要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教育中,我们教师往往是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起着教育、影响学生的绝对作用,我们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我们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容器”,完全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想象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创造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败笔吗?而事实上,在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辅助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合格的公民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转变观念,理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才能改变传统的单一传递信息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引導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出来。
在这次培训课上,我们观看了深圳中学推行新课改后的一堂示范课录相。在课上,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学生便可以围绕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发言达到5、6分钟,参训老师们不由感慨: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要改变那种“孤军作战”的观念,自觉培训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花几年的时间把本学科的教材熟悉吃透,便可终生享用。在过去一段时间,这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是现在不行了。本次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因此,这就对我们教师跨学科知识培养和协同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综合课程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地转变“孤军作战”的观念,自觉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一方面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协同教学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它搞好,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作为我们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者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扎实的下一番功夫,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这当中,教师首先转变观念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观念不转变,无异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于新课程改革毫无意义。
以上观点,可以说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而笔者却不这样认为。不可否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差异,且差异较大,但这不应是阻碍西部地区推行新课改的借口,如果按这个逻辑,发达地区推行新课程一定成功,落后地区推行新课程一定失败,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是荒唐的、可笑的。正如我们做思想工作,不能因为某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说他不可救药,就要放弃,而只有那些思想道德素质较好的人才是我们工作的对象。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全凭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思想、去完善。对我们教师而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最关键的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广大教师只有改变长期以来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确立一种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观念,并用新的教育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我们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我们的教育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才能迎来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具体来讲,广大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要改变那种“要素质教育就不要高考,要高考就不要素质教育”的观点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应废弃高考,认为高考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事实上,首先,目前在我们国家,高考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是不可能废弃的,同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我们既要搞好新课程改革,也要搞好高考。其次,高考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历年来的高考可以证明这点,那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一般都是各个方面都不错的学生,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性格活泼开朗,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强等等。这些难道不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吗?谁说搞素质教育就一定不能有高考?因此,作为教师应转变那种“要高考就不要素质教育,要素质教育就不能有高考”的观念,在实施新课程中,把高考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要努力的提高高考成绩。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还在于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传统观念要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教育中,我们教师往往是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起着教育、影响学生的绝对作用,我们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我们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容器”,完全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想象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创造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败笔吗?而事实上,在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辅助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合格的公民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转变观念,理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才能改变传统的单一传递信息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引導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出来。
在这次培训课上,我们观看了深圳中学推行新课改后的一堂示范课录相。在课上,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学生便可以围绕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发言达到5、6分钟,参训老师们不由感慨: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要改变那种“孤军作战”的观念,自觉培训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花几年的时间把本学科的教材熟悉吃透,便可终生享用。在过去一段时间,这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是现在不行了。本次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因此,这就对我们教师跨学科知识培养和协同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综合课程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地转变“孤军作战”的观念,自觉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一方面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协同教学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它搞好,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作为我们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者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扎实的下一番功夫,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这当中,教师首先转变观念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观念不转变,无异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于新课程改革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