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it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邀请了深圳中学的教师给参加培训的老师上课。在课上,参加培训的广大高中骨干教师与深圳中学的老师们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并观看了深圳中学老师们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中的示范课,广大参训人员认为:深圳中学推行新课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效果,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基础较扎实;学生学习条件较好,学习环境优良;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先进,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整体素质都较高……尤其是第一、二个原因,使得老师们没有多少升学的压力,因此推行新课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相比较之下,我们西部地区的高中,尤其是二、三类学校,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无法与深圳中学相比,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无法回避高考,对于西部广大地区的学生而言,高考仍然是改变他们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广大西部地区推行新课程,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难以收效”。
  以上观点,可以说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而笔者却不这样认为。不可否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差异,且差异较大,但这不应是阻碍西部地区推行新课改的借口,如果按这个逻辑,发达地区推行新课程一定成功,落后地区推行新课程一定失败,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是荒唐的、可笑的。正如我们做思想工作,不能因为某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说他不可救药,就要放弃,而只有那些思想道德素质较好的人才是我们工作的对象。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全凭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思想、去完善。对我们教师而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最关键的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广大教师只有改变长期以来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确立一种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观念,并用新的教育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我们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我们的教育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才能迎来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具体来讲,广大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要改变那种“要素质教育就不要高考,要高考就不要素质教育”的观点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应废弃高考,认为高考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事实上,首先,目前在我们国家,高考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是不可能废弃的,同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我们既要搞好新课程改革,也要搞好高考。其次,高考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历年来的高考可以证明这点,那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一般都是各个方面都不错的学生,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性格活泼开朗,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强等等。这些难道不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吗?谁说搞素质教育就一定不能有高考?因此,作为教师应转变那种“要高考就不要素质教育,要素质教育就不能有高考”的观念,在实施新课程中,把高考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要努力的提高高考成绩。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还在于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传统观念要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教育中,我们教师往往是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起着教育、影响学生的绝对作用,我们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我们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容器”,完全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想象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创造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败笔吗?而事实上,在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辅助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合格的公民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转变观念,理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才能改变传统的单一传递信息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引導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出来。
  在这次培训课上,我们观看了深圳中学推行新课改后的一堂示范课录相。在课上,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学生便可以围绕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发言达到5、6分钟,参训老师们不由感慨: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要改变那种“孤军作战”的观念,自觉培训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花几年的时间把本学科的教材熟悉吃透,便可终生享用。在过去一段时间,这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是现在不行了。本次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因此,这就对我们教师跨学科知识培养和协同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综合课程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地转变“孤军作战”的观念,自觉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一方面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协同教学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它搞好,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作为我们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者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扎实的下一番功夫,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这当中,教师首先转变观念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观念不转变,无异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于新课程改革毫无意义。
其他文献
蘇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和谐的班集体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老师必定是爱学生的。  我今年所带的这届学生只有半年就要毕业了,可经历了两年不平凡教学,可能是受“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影响,我决心做一个严厉的老师
期刊
一、关爱学生,情系学生    “爱是人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情感和责任的高度统一。班主任是学生的主心骨,应该用纯洁而又博大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因为情感是师生之间彼此沟通的桥梁。唯有班主任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才会觉得你是一位最可信赖的长辈。在此基础上,你说的话他们才会听,你指出的不足他们才会改正。如:许贤同学,父亲早逝,母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教育要适应创新、引导创新、培养创新,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造就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而是先把学生
期刊
要让十岁左右的儿童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扶持、引导,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及对学生的爱心和工作艺术。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求知。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使班主任工作有乐趣的先决条件    一个有素质和修养的班主任,必须具备
期刊
在学生教育的评价体系中,课堂评价是不可轻视的一部分,科学运用评价这一手段,可对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等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堂评价中常采用随机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类: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在学生探究问题时,对问题的猜想、分析、解決等是否正确,能通过自身的体验予以判断,从而改进,达到自身完善;学生相互评价表现在讨论问题时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以便各
期刊
一、模式构建的背景    按照新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课堂则是教学的主阵地,其中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需要利用课堂。堪称祖国文化精华的文言文又是最值得我们利用的教学材料,学生一旦学
期刊
在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以观察为基础,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培养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智力技能,提高口头与局面的独立表达能力,使儿童具有观察与选材、构思与表达、自评与自改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内容:在低年级阶段,我们为儿童提供了说话、写话的内容。如观察静物、景物、图片、各种活动和听说写故事等。到了中高年级需要扩大观察范围和加深观察内容,进一步引导儿童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及周围的自然界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感到写作教学是最棘手的问题,作文使许多学生感到头痛,有些学生就因惧怕作文而厌恶学习语文。初写课堂作文时,教室里常是唉声一片,迫于老师的压力,学生一个个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拼凑完了赶紧上交老师,连再读一遍、修改修改的勇气都没有,整个作文过程完完全全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真情匮乏,语言干瘪,千篇一律。  可以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有话写,且写出文质兼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引导者,班级的管理、班级活动的开展都有赖于班主任的精心策划、组织。为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总体把握,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外界环境与学生心理和教育内容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效果。    一、抓关键时间    在日常管理中抓关键时间是提高管理质量、增进学习效率、推动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1、抓新生入学的时间。新生入学是
期刊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潜在的创造智能。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去发现、去调查,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沉睡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使之升华,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无限的创造能力呢? 方法和渠道是很多的,但笔者认为不可不注意以下四点:    一、最佳心态的形成与潜在创造智能的诱发     大量实验证明,创造思维能力的出现,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