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背 方法
疯狂英语李阳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你没有成功,只是你重复的次数不够”。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的体操”。民间老话讲得好,“背功是一种童子功,童子功练好了,终生受益无穷”。
请看下面这些同学是如何畅谈自己的背功的:“我学文综时方法很简单,就是背课文,反反复复地背,最后的效果就是,找一个同学随便翻到某一页,我都能将其前三页后三页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
有同学采用这种方法:背图片。随便挑其所背书报上页数,他都能说出那一页上有几幅图,分别描绘什么内容——事实上,熟悉了图片,课文的内容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回忆出来了。
2003年青海省文科状元杨春莉高考时文综主观题卷得了全省最高分,她总结道:“我觉得解答主观题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而这种方法,不是出在花哨的参考书里,也不是出在众多的热点里,归根到底,就是课本。那么,应该怎样利用课本呢?首先,要把基础打牢,课本翻来覆去看熟——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记硬背——这是强化提升的基础,然后,在充分掌握课本主干内容的基础上,把目录背下来,为什么要背目录呢?那是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要答四个观点,可能你写了很长一段,但只有一个观点,就只能拿一个观点的分数;但如果你只写了四句话,每句话都踩着一个点,那么分数也要比前一种情况高。无论碰到哪一道主观题,首先想到的都应该是那一张目录。依照目录,一节一节去回想内容,去发散——这时候前面看熟课本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课本看得越熟,你迅速发散的就越多……”
毕业于湖北黄冈中学的盛中华,高考时语文得了135分,是该地区的语文状元,她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是一个字:“背”。她说:其实我的方法一点也不特别,就是两句话吧:“书山有路背为径,学海无涯考作舟”。或许在大素质教育的今天,我的方法有点不合时宜,可是我个人认为这种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习方法在今天也并不过时。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基础的基础,其中大量的基本知识点要想牢固地掌握,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反复的记忆。书山有路,“背”也应该是一条捷径;学海无涯,“考”亦可以作一叶扁舟......背不等于死记硬背,考也不能说完全是为了应试。我个人认为,“背为径,考作舟”不应该成为高分低能的理由。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他就是在平时的写作中经常用文言文写作……背功练到这个份上真是无敌,他们信手拈来,力透纸背,既积累了背的量,又升华了背的质,背水一战,轻舟已过。
知道背的好处后,应该背些什么呢?下面来谈谈背诵的内容:一种范围较小,只背那些精彩的片段和佳句,费时小收获也小。另一种范围较大,将好文章照单全收,大段背诵,整篇背诵,花费的力气虽然较大,却囊括了教材能给你的所有馈赠,既全面又系统。“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多背多得,少背少得”说的就是这个理。
知道要背些什么了,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背。背诵的关键在于乐趣,如果说背诵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博得满堂喝彩,那么这只能说是落了下乘;背诵时若只抱着图个乐子的心态,身心放松,那么不知不觉中,曲径通幽处,悠然现南山。否则的话,为了分数,满面愁容,一地鸡毛地背下来了,也是弄得灰头土脸,咬牙切齿,这种苦行僧式的背法显然不合时宜。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弄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接受它……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惟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不会视背诵为畏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背诵时的心态与背诵的效率成正比,因为当一个人快乐时,脑部抑制负面情绪的部位就比较活跃,能量增加,情绪中枢对脑部其他部位的功能有很大影响,所以应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举重若轻,闲庭信步地进行记忆。
接下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
一、胸有成竹
对已经十分熟悉的知识,依然要将背诵进行到底,将记忆不断地加深,一直到达熟极而流,近乎本能的地步。《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在这本书中写道:“背课文的最佳时期,是在精读之后,因为这时已读得烂熟,离背诵仅有一步之遥,顺势背下来,只不过多花一点小力气,效果却可以上一个档次,何乐而不为”。
“精读虽能为听、说、写打好基础,但总有些有用的东西会记不住,而且时间越久印象就越模糊,只好常翻书查阅,这在实用时就很不方便。如果能把有用的东西通通背下来,就有了一个‘便携式资料库’,随时随地都能‘查阅’,此外,许多文章的精彩片断和好句子在脑子里共聚一堂,还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对英语更棒的语感,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境界”,这一段虽然讲的是背英语的功效地,但将其移花接木用于语文,未尝不可——死记未必不活来。
二、温故知新
初背一篇课文,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双方相与甚欢;过后重背如同老友聚会,相互熟悉默契,然而时常又会有新的惊喜,学生在背得以后,教师还要根据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复习,时间间隔太长太短都不好,总之要个有度。
三、集思广益
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背诵方法。“苹果交换了还是只有一个,而思想一旦交换了,你就会拥有两种思想”,在交换中,达到共赢。
方法就是世界,既然有一挺机关枪,为什么要提着一把扫帚去战斗呢?文无定法,教无定法,背无定法。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方法比学习时间更重要,方法用得好,则事倍功半,反之,则事半功倍,浪费时间、浪费表情。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归纳,反思背语文的方法,送人玫瑰,授人以渔。
总而言之,“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各位同学,乘着青春年少,记忆力强,多背、巧背、背背佳,记住:机会永远是留给有背而来的人的。
参考书目:
[1]丁小山著《中国学生学习法》大众文艺出版社
[2]黄小倩等著《这样学习最有效》南海出版公司
[3]刘卫华、张欣武著《哈佛女孩刘亦婷》作家出版社
[4]魏书生著《好学生 好学法》漓江出版社
疯狂英语李阳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你没有成功,只是你重复的次数不够”。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的体操”。民间老话讲得好,“背功是一种童子功,童子功练好了,终生受益无穷”。
请看下面这些同学是如何畅谈自己的背功的:“我学文综时方法很简单,就是背课文,反反复复地背,最后的效果就是,找一个同学随便翻到某一页,我都能将其前三页后三页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
有同学采用这种方法:背图片。随便挑其所背书报上页数,他都能说出那一页上有几幅图,分别描绘什么内容——事实上,熟悉了图片,课文的内容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回忆出来了。
2003年青海省文科状元杨春莉高考时文综主观题卷得了全省最高分,她总结道:“我觉得解答主观题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而这种方法,不是出在花哨的参考书里,也不是出在众多的热点里,归根到底,就是课本。那么,应该怎样利用课本呢?首先,要把基础打牢,课本翻来覆去看熟——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记硬背——这是强化提升的基础,然后,在充分掌握课本主干内容的基础上,把目录背下来,为什么要背目录呢?那是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要答四个观点,可能你写了很长一段,但只有一个观点,就只能拿一个观点的分数;但如果你只写了四句话,每句话都踩着一个点,那么分数也要比前一种情况高。无论碰到哪一道主观题,首先想到的都应该是那一张目录。依照目录,一节一节去回想内容,去发散——这时候前面看熟课本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课本看得越熟,你迅速发散的就越多……”
毕业于湖北黄冈中学的盛中华,高考时语文得了135分,是该地区的语文状元,她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是一个字:“背”。她说:其实我的方法一点也不特别,就是两句话吧:“书山有路背为径,学海无涯考作舟”。或许在大素质教育的今天,我的方法有点不合时宜,可是我个人认为这种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习方法在今天也并不过时。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基础的基础,其中大量的基本知识点要想牢固地掌握,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反复的记忆。书山有路,“背”也应该是一条捷径;学海无涯,“考”亦可以作一叶扁舟......背不等于死记硬背,考也不能说完全是为了应试。我个人认为,“背为径,考作舟”不应该成为高分低能的理由。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他就是在平时的写作中经常用文言文写作……背功练到这个份上真是无敌,他们信手拈来,力透纸背,既积累了背的量,又升华了背的质,背水一战,轻舟已过。
知道背的好处后,应该背些什么呢?下面来谈谈背诵的内容:一种范围较小,只背那些精彩的片段和佳句,费时小收获也小。另一种范围较大,将好文章照单全收,大段背诵,整篇背诵,花费的力气虽然较大,却囊括了教材能给你的所有馈赠,既全面又系统。“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多背多得,少背少得”说的就是这个理。
知道要背些什么了,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背。背诵的关键在于乐趣,如果说背诵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博得满堂喝彩,那么这只能说是落了下乘;背诵时若只抱着图个乐子的心态,身心放松,那么不知不觉中,曲径通幽处,悠然现南山。否则的话,为了分数,满面愁容,一地鸡毛地背下来了,也是弄得灰头土脸,咬牙切齿,这种苦行僧式的背法显然不合时宜。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弄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接受它……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惟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不会视背诵为畏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背诵时的心态与背诵的效率成正比,因为当一个人快乐时,脑部抑制负面情绪的部位就比较活跃,能量增加,情绪中枢对脑部其他部位的功能有很大影响,所以应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举重若轻,闲庭信步地进行记忆。
接下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
一、胸有成竹
对已经十分熟悉的知识,依然要将背诵进行到底,将记忆不断地加深,一直到达熟极而流,近乎本能的地步。《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在这本书中写道:“背课文的最佳时期,是在精读之后,因为这时已读得烂熟,离背诵仅有一步之遥,顺势背下来,只不过多花一点小力气,效果却可以上一个档次,何乐而不为”。
“精读虽能为听、说、写打好基础,但总有些有用的东西会记不住,而且时间越久印象就越模糊,只好常翻书查阅,这在实用时就很不方便。如果能把有用的东西通通背下来,就有了一个‘便携式资料库’,随时随地都能‘查阅’,此外,许多文章的精彩片断和好句子在脑子里共聚一堂,还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对英语更棒的语感,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境界”,这一段虽然讲的是背英语的功效地,但将其移花接木用于语文,未尝不可——死记未必不活来。
二、温故知新
初背一篇课文,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双方相与甚欢;过后重背如同老友聚会,相互熟悉默契,然而时常又会有新的惊喜,学生在背得以后,教师还要根据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复习,时间间隔太长太短都不好,总之要个有度。
三、集思广益
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背诵方法。“苹果交换了还是只有一个,而思想一旦交换了,你就会拥有两种思想”,在交换中,达到共赢。
方法就是世界,既然有一挺机关枪,为什么要提着一把扫帚去战斗呢?文无定法,教无定法,背无定法。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方法比学习时间更重要,方法用得好,则事倍功半,反之,则事半功倍,浪费时间、浪费表情。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归纳,反思背语文的方法,送人玫瑰,授人以渔。
总而言之,“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各位同学,乘着青春年少,记忆力强,多背、巧背、背背佳,记住:机会永远是留给有背而来的人的。
参考书目:
[1]丁小山著《中国学生学习法》大众文艺出版社
[2]黄小倩等著《这样学习最有效》南海出版公司
[3]刘卫华、张欣武著《哈佛女孩刘亦婷》作家出版社
[4]魏书生著《好学生 好学法》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