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可以看出,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字词解释。2.词义辨析。3.断句停顿。4.句子翻译。5.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6.写法探究。7.比较辨析。8.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
典例链接: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广西百色市语文中考题)
例2.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人: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
(1)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匈奴大入塞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斩首数百级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兵不敌 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将鼓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乃令军中褥食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007年四川资阳市语文中考题)
题型解析:
1.字词解释。字词解释的考查有两种形式,即填空题和选择题,而以填空题为主,如百色卷的第1题和资阳卷的第1题。在做百色卷的第1题时,解释“蕃”时,要严格按照课文后的注释,做到准确无误;在解释“蔓”时,一定要注意其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的词性,在这里“蔓”作动词,应解释为“长枝蔓”,不能解释成名词“枝蔓”。此题答案为:(1)多。(2)长枝蔓。在解释资阳卷第1题中关于课外文段的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以前文言词语的积累。如“会”、“俄而”、“乃”可直接链接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解释;“敌”可以按照注释疏通文意后再解释。此题答案为:(1)倒下。(2)正遇上。(3)一会儿。(4)抵挡。(5)助词,无实义。(6)就。
2.词义辨析。词义的辨析就是考查我们对重要的文言实词或虚词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的准确度,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而考查涉及到的字词均是平时我们常见的,老师多次强调的,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百色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因为“之”的用法很多,我们要逐一解释它在每一项中的用法,然后进行比较和辨别。通过比较你会发现,A、B、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而C项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此题答案为:C。
3.断句停顿。文言文重在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所以,此类试题也是基础试题,考查的概率比较高。此类题型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让你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进行划分,如资阳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可以根据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因为这是一个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可以根据“而”的标志来划分。此题答案为: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4.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几乎每篇文言文均考,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如百色卷和资阳卷的第3题,它们均占4分,我们做起来一定要谨慎、认真。如做百色卷第3题的第(1)题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远”、“亵玩”,这两个词语要在译句中落实到位,翻译准确。做第(2)题时,要注意“鲜”在这里不是“新鲜”的意思,而要结合语境,解释成“少”;“闻”不是“新闻”,而是“听说”。此题答案为:(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做资阳卷第3题的第⑴题时,要注意“一”、“再”和“三”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应翻译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并要注意“一鼓作气”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做第(2)题时,要会借助所给的注释,先疏通文意,再翻译。此题答案为:(1)第一次击鼓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殆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5.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属于常考的题型。如资阳卷的第4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今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6.写法探究。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百色卷第4题。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菊花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知,尤其是答案的后半部分,我们不能只答起衬托作用。
7.比较阅读。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一个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和拓展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资阳卷第5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尤其是课外的材料,找到曹刿和廉范在指挥作战时的共同点,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两个方面,然后根据所给的后一个方面,梳理前一个方面,即使第二个材料你读得不太懂,也可以根据《曹刿论战》的选段回答出来,即“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此题答案为: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8.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因为它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独特、创新的理解,培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如百色卷第5题。回答这一题时,我们可以从《爱莲说》一文,知道每一种花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如花、色、香等,还应知道它的文化内涵,即人们精神的象征,寄予了人们深厚的情感和愿望。回答这一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你可以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着革命老区百色市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着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你也可以推荐莲花,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象征着百色市人民的高洁品质。无论你推荐哪种花,都要说出你的理由。
典例链接: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广西百色市语文中考题)
例2.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人: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
(1)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匈奴大入塞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斩首数百级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兵不敌 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将鼓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乃令军中褥食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007年四川资阳市语文中考题)
题型解析:
1.字词解释。字词解释的考查有两种形式,即填空题和选择题,而以填空题为主,如百色卷的第1题和资阳卷的第1题。在做百色卷的第1题时,解释“蕃”时,要严格按照课文后的注释,做到准确无误;在解释“蔓”时,一定要注意其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的词性,在这里“蔓”作动词,应解释为“长枝蔓”,不能解释成名词“枝蔓”。此题答案为:(1)多。(2)长枝蔓。在解释资阳卷第1题中关于课外文段的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以前文言词语的积累。如“会”、“俄而”、“乃”可直接链接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解释;“敌”可以按照注释疏通文意后再解释。此题答案为:(1)倒下。(2)正遇上。(3)一会儿。(4)抵挡。(5)助词,无实义。(6)就。
2.词义辨析。词义的辨析就是考查我们对重要的文言实词或虚词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的准确度,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而考查涉及到的字词均是平时我们常见的,老师多次强调的,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百色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因为“之”的用法很多,我们要逐一解释它在每一项中的用法,然后进行比较和辨别。通过比较你会发现,A、B、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而C项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此题答案为:C。
3.断句停顿。文言文重在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所以,此类试题也是基础试题,考查的概率比较高。此类题型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让你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进行划分,如资阳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可以根据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因为这是一个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可以根据“而”的标志来划分。此题答案为: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4.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几乎每篇文言文均考,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如百色卷和资阳卷的第3题,它们均占4分,我们做起来一定要谨慎、认真。如做百色卷第3题的第(1)题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远”、“亵玩”,这两个词语要在译句中落实到位,翻译准确。做第(2)题时,要注意“鲜”在这里不是“新鲜”的意思,而要结合语境,解释成“少”;“闻”不是“新闻”,而是“听说”。此题答案为:(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做资阳卷第3题的第⑴题时,要注意“一”、“再”和“三”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应翻译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并要注意“一鼓作气”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做第(2)题时,要会借助所给的注释,先疏通文意,再翻译。此题答案为:(1)第一次击鼓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殆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5.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属于常考的题型。如资阳卷的第4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今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6.写法探究。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百色卷第4题。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菊花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知,尤其是答案的后半部分,我们不能只答起衬托作用。
7.比较阅读。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一个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和拓展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资阳卷第5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尤其是课外的材料,找到曹刿和廉范在指挥作战时的共同点,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两个方面,然后根据所给的后一个方面,梳理前一个方面,即使第二个材料你读得不太懂,也可以根据《曹刿论战》的选段回答出来,即“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此题答案为: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8.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因为它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独特、创新的理解,培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如百色卷第5题。回答这一题时,我们可以从《爱莲说》一文,知道每一种花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如花、色、香等,还应知道它的文化内涵,即人们精神的象征,寄予了人们深厚的情感和愿望。回答这一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你可以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着革命老区百色市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着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你也可以推荐莲花,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象征着百色市人民的高洁品质。无论你推荐哪种花,都要说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