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于2017年秋季在全国中小学全面使用。“统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积极探索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
关键词 初中历史;立德树人;德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18-01
2017年全国中小学全面开启“统编版”的新时代。“新编历史教材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价值。”《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在“统编版”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际,浅谈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以历史人物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
新课标指出:“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都有“崇拜偶像”的心理,初中历史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用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歷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及其活动组成的,历史离不开人物。统编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历史人物,并对历史人物的叙述比以往更加具体,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位,以历史人物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笔者尝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模式,“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
(一)以历史人物为载体,引领价值观
改革开放之后,金钱崇拜、物质崇拜、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抬头,丧失了对是非美丑以及善恶的判断能力。这些歪曲的价值观误导一些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初中历史课堂,要以历史人物为载体,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如文成公主、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唐代民族和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及事件,掌握这种历史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世界观。
(二)以历史人物为载体,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初中历史课堂要充分发挥革命英雄、爱国英雄、民族英雄等榜样的力量,以这些历史人物为载体,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学生通过了解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爱国人物及事迹,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以历史人物为载体,重视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国家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台湾以及钓鱼岛、南海诸岛、西藏等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如学生通过了解郑成功等历史人物,明确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史实,从而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团结教育。
二、以活动为主体,落实立德树人
初中历史课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活动为主体开展教学。
(一)以历史课本剧活动,落实立德树人
历史课本剧从创作到表演,前提是学生对相应的历史事件要十分了解。课本剧创作与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负责一个历史剧本。历史剧本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学生从剧本到道具、服装等进行自我设计。同时,历史剧还要求有教育意义,以历史来教育、引导人。如一小组表演历史剧《西安事变》,该小组学习完统编版初中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后,通过搜集网上资料、查阅图书馆资料、影视剧资料等,充分了解西安事变之后,进行剧本创作,最后汇报演出。这一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二)国耻日与国荣日活动,落实立德树人
初中历史以国耻日与国荣日活动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如笔者组织“五·九”国耻、“九·一八”国耻、“七·七”国耻、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四大国耻日”的班级活动。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屈辱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记住国耻,是为了国荣。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笔者尝试以历史人物为载体,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重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国家主权意识等教育。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以活动为主体,在活动之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叶小兵.部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有哪些新变化[J].内蒙古教育,2016(31).
关键词 初中历史;立德树人;德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18-01
2017年全国中小学全面开启“统编版”的新时代。“新编历史教材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价值。”《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在“统编版”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际,浅谈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以历史人物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
新课标指出:“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都有“崇拜偶像”的心理,初中历史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用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歷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及其活动组成的,历史离不开人物。统编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历史人物,并对历史人物的叙述比以往更加具体,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位,以历史人物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笔者尝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模式,“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
(一)以历史人物为载体,引领价值观
改革开放之后,金钱崇拜、物质崇拜、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抬头,丧失了对是非美丑以及善恶的判断能力。这些歪曲的价值观误导一些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初中历史课堂,要以历史人物为载体,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如文成公主、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唐代民族和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及事件,掌握这种历史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世界观。
(二)以历史人物为载体,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初中历史课堂要充分发挥革命英雄、爱国英雄、民族英雄等榜样的力量,以这些历史人物为载体,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学生通过了解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爱国人物及事迹,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以历史人物为载体,重视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国家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台湾以及钓鱼岛、南海诸岛、西藏等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如学生通过了解郑成功等历史人物,明确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史实,从而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团结教育。
二、以活动为主体,落实立德树人
初中历史课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活动为主体开展教学。
(一)以历史课本剧活动,落实立德树人
历史课本剧从创作到表演,前提是学生对相应的历史事件要十分了解。课本剧创作与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负责一个历史剧本。历史剧本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学生从剧本到道具、服装等进行自我设计。同时,历史剧还要求有教育意义,以历史来教育、引导人。如一小组表演历史剧《西安事变》,该小组学习完统编版初中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后,通过搜集网上资料、查阅图书馆资料、影视剧资料等,充分了解西安事变之后,进行剧本创作,最后汇报演出。这一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二)国耻日与国荣日活动,落实立德树人
初中历史以国耻日与国荣日活动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如笔者组织“五·九”国耻、“九·一八”国耻、“七·七”国耻、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四大国耻日”的班级活动。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屈辱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记住国耻,是为了国荣。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笔者尝试以历史人物为载体,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重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国家主权意识等教育。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以活动为主体,在活动之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叶小兵.部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有哪些新变化[J].内蒙古教育,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