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6年30万字的语文课堂阅读量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都不约而同聚焦于阅读方式的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如美国教育部曾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在我国,一些学校教师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北京市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研究、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广东深圳黄田小学“新语文主题阅读”……以上探索多关注课外阅读、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阅读方法形式、阅读与其他能力的联系等。
  育才小学提出小学语文“1 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量的累积中获得质的飞跃,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一、“小学语文‘1 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1”指一套教材,现行的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2”指两套读本,学校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主题编写的《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小学语文‘1 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来构思教学环节,展示教学流程,遵循“整体性原则”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学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将阅读视野延伸至两套读本,阅读内容由“点”变成“圆”——以主题为圆心,以文本为半径,形成课堂容量从“1”变为“1 2”的圆。其最大特点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不是单篇教学,而是把“1 2”三套教材中相关联的三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统领整个教学流程。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学的三倍以上。主题阅读单元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整合教材”;对学生来说,不是在“读教材”,而是在“学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文化的积淀。
  二、“小学语文‘1 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的命题追溯
  审视当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学期一百多节语文课,学生仅仅读了一本规定教材。两三课的时间,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教学一篇课文,肤浅的提问、缺乏深度的追问使得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得不到长久维持。这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只顾埋头拉车,很少抬头看天的教师们,仍然保持陈旧的教学理念,为了达成《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常常让学生抄写生字词、组词、听写,读课文、背课文、做单元测试题等。完成既定任务后,学生筋疲力尽,鲜有精力再去进行课外阅读。殊不知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以及阅读兴趣,并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的有效阅读慢慢得来的。想要弘扬人本主义理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为学生人生打上深深的人文精神底色,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建构学生渴望的理想课堂,让学生爱上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会独立自主地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个性发展。
  三、“小学语文‘1 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1.建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
  我们通读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文章后,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教学主题,从“主题”的触发点、共振点出发,把原来支离破碎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编写了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形成大容量、多角度、同主题、重文学濡染、关注文化传承的教学资源包。
  我们根据文本特点确定精读篇目、略读篇目,使每个主题单元的文本成为一个知识链、知识块。学生以主题为依托, 带着具体的目标主动参与, 通过加大语言的信息量, 强化语言的规范性, 一篇带多篇, 从一定的“量”中读出一定的“质”来, 悟出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而达到改变认知结构的目的。
  案例1: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 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内容(见下表)
  2.精略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们采用“精略结合”的方法实施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精略结合”指的是精读品悟(选定的教材中的精读篇目) 略读感悟(教材中的略读篇目、美文阅读篇目、经典诵读篇目)。
  “精读品悟”指的是选定的教材中的精读篇目。教材是许多学者专家的智慧结晶,虽不尽善尽美,但很多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佳作范本。每个单元,我们围绕主题确定1~2篇精读篇目,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2~3课时。“略读感悟”指的是教材中的略读篇目、现代美文阅读篇目、古代诗文诵读篇目。一节课上可以学习1篇文章,也可以学习2篇,甚至3~4篇文章。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是美文阅读篇目、经典诵读篇目,或是三者兼顾。
  “1 2”主题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不再是“等待被装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课前,学生有一种期待,期待活动体验、交流展示;课中,学生有一种满足,满足于静默思考的充实、一抒胸臆的快感;课后,学生有一种留恋,留恋回味课堂的愉悦。
  案例2: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以“美德飘香”单元主题为核心组织教材,进行拓展式主题阅读教学。教学内容发生变化,由课本上的3篇文章,拓展为10篇文章。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教学,主题如藤,文章如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
  第一阶段(1~4课时)指导阅读,激发兴趣。精读品悟《军神》,3课时,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军神’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军神’到底具有哪些美德”的问题,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从而深化认识,激发兴趣。略读感悟《金子》,1课时,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半独立的批注式阅读。
  第二阶段(5~8课时)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深入品读。先用1课时重点阅读教材中的《掌声》,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画、注、批等形式进行深入品读,巩固阅读方法。然后用2课时独立阅读《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中的《孤掌也鸣》《苏珊的帽子》《难忘的八个字》,并进行1课时整个单元的阅读分享。
  第三阶段(9~12课时)情感诵读,升华主题。用1课时进行情感诵读。先重点诵读《白梅》,抓住关键词读出情感,体会意境;再放手自读《赠汪伦》《书湖阴先生壁》《剑客》,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美德。用2课时完成练习7的教学;最后用1课时进行主题习作训练,升华主题。
  “1 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还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两大难题:一是解决了课外阅读难以落实,阅读量不够,效果不佳的问题。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切实保证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二是解决了学生自学时间难以保证,自学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将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内指导,有效地减少了过多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多读书”向“会读书”发展。课内习得,课外运用,符合认知规律。
其他文献
以学定教,一种着眼于儿童学习需要与生命发展的生本教学理念,包含两个层面:以儿童的视角对话教材;以儿童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策略。只有充分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才能将师生生命高度融合在一起,实现课堂阅读的教学相长。  一、在教材体系的审视中以学定教,拓展师生生命对话视野  我们平时的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的教学通常是就一论一,要教学哪篇文章就从哪篇文章入手。眼之所看是这一篇,胸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全诗围绕着“愁”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通过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愁绪。这首诗使张继名垂青史,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可见这首诗具有的深远影响。但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我觉得,无论哪一种解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
天朗气清,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春天,总给人无尽的美好想象。  今年,我特别期待春天早点到来。  江南的冬天本就漫长而阴冷,而2020开年伊始的这场传染性病毒疫情席卷湖北,波及全国,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灰暗而悲凉。  “居民朋友们,请安心居家,勤洗手,多通风……”窗外,喇叭又开始宣传了,原先熙熙攘攘的街道更显得寂寥,就像我空空荡荡的家。此时此刻,爸爸妈妈,你们又在哪里忙碌呢?  疫情一开始,妈妈就奔
摘 要 县级职教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之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现有县级职教中心1800多所,县级职教中心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月6日至7日,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发起成立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并举办了全国县级职教中心新时代振兴发展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使命和加快改革创新,提升服务乡村振
摘 要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是以网络为学习环境,将网络技术与协作学习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实践证明,能否发挥这种学习模式的最大效用,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从激励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在学生协作学习准备阶段、协作实施阶段、协作整个阶段以及协作总结阶段,分别扮演好学生学习需求的诱导者、学习动机的维持者、学习行为的监控者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估者等多重角色。而实现这些角
7月3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办,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学联、团广州市委、广州市人社局、广州市学联承办的2014年全国各民族中职学生暑期同心营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开营。开营式上,各地少数民族中职学生代表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倡议,号召各民族青少年团结一致、同根同情、同心同行。
《论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作为老师,要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落到实处,也应该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学器具,设计好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里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因此,在劳技教学备课时,除了备好学生、备教材、备教
摘 要:本文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详细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定义,并运用GUM法作为评定不确定度的基础步骤;不确定度中A类与B类的评定方法,综合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综合分析了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检定中,对比分析各种左右发光强度测量的各种因素,对发光强度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关键词:前照灯检测仪;发光强度;不确定度评定  中图分类号:U463.
不置可否是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常用来指不发表意见或不敢发表意见,可以说不置可否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消极性。然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在某些语文问题上不置可否的态度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天课上,我和学生们(四年级)一起分析一篇短文。短文的大意是:最初森林里的动物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后来狼开始欺负软弱的羊,经常有羊被狼吃掉。于是羊群聚集在一起开会,商量解决之策。一只年老的羊认为
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作业中,学生出错是必然的。但一直以来,对待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许多老师总是缺乏主动应对的理念和策略,缺乏对学生错题的剖析,常常采用比较简单的办法——错了订正,再错再订正。老师和学生一样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题意、分析错因,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对同样的错误屡犯不止。针对这一现象,我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对教材进行了解读,对学生学习现状加以了分析,将学生作业中的错例进行了收集、归类与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