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拜读了英国作家的著名心灵治愈小说《摆 渡 人》,故事讲述了崔斯坦是迪伦从人间到天堂的摆渡人,而迪伦则是崔斯坦从荒原到人间的摆渡人。其中经典语句“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Life,Death,Love---Which would you choose?)”深深打动了我。是啊!我不禁反思,作为一位班主任,自己是否是孩子们灵魂的摆渡人呢?
面对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天真可爱,懵懂无知,纯净透明,让我的心灵仿佛也纯真起来。孩子们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学堂,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展示在我的眼前,而我则像文中的崔斯坦一样,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引路人。
我是慈母。既要像孩子的妈妈一样,要拿出自己的爱心来关心他们,“哄”他们,安慰他们。下课了,我还要给女孩子们扎扎头发、整理衣服、和她们谈谈心;帮男孩子系鞋带、帮他们“断案子”;发现精神萎靡者,问问情况,用手抚摸额头,试试体温;学生遇到困难,马上要想办法解决。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我付出自己的真心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们更多更真诚的爱。我尽力的缩短自己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让他们愿意与我亲近。
我还是严师。有人曾经说过:“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这句话总让我重视人的“美德”,自动忽视人的“过错”。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过错才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过错与美德是不相矛盾的,没有曾经的过错,哪来终身的美德。所以,我觉得应该允许学生出现过错。实际上,学生们的小错误真是没有停过。今天这个没有做作业,明天那个又和同学发生纠纷,如此总总。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是比较差的,对一些道理又似懂非懂,即使道理懂了也难以坚持,所以犯错误成了家常便饭。作为班主任,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不得不天天讲,反复讲,但收效甚微。
我每天不得不扮演慈母和严师两个角色,我也很佩服自己,不是专业表演者,转换得却如此自然。这样的日子,反反复复,让我应接不暇,而他们却乐此不疲。所以我感觉每天的工作总是很多很多,时间总是不够不够。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我要成为最有用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位孩子的身上。要想方設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讲卫生,我就带头讲卫生;发现垃圾赶紧拾起来扔入垃圾箱,给学生示范并提醒学生要随时注意保持卫生;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我就每节课提前赶到教室。在我长期不懈的榜样作用下,孩子们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他们的成长速度越发得快。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中年级。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在岗位设置上打破常规,甚至同意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符合自己的特殊岗位。如整理卫生工具、红领巾佩戴管理、关灯、擦黑板、收本子、整理桌椅、课间活动管理、个人卫生管理、排队管理等等。在班级中,学生有了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我的工作压力陡然减轻了不少。
孩子们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速度非常惊人。他们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有小问题可以自我的修正。而我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也是班集体的灵魂,现在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我们班集体的独有的班级文化。
班规班训由此诞生。学生集思广益,从中选出最喜欢的,最符合班级的共同遵守。“我感恩,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这句简短有力的话,成为我们班的班训。学生们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概括出的班规涉及方方面面,洋洋洒洒几十条,不禁让我对孩子们的管理能力刮目相看。班集团有了认真负责的班干部,正常运转起来。
进入高年级,班干部已经是一位位能干的小老师了。在开学第一周召开班级会议,安排好一学期的班队工作,其中班队活动是重中之重。每次班队活动要有内容有新意,有准备有安排,有意义,有趣味等等。这样的班队活动让孩子们活起来,动起来,成长起来。这一下子,我变成了旁观者,越来越备受冷落,但也因此而成就了学生。
现在我的重要作用就表现在我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我的评价影响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激励着他们前进再前进;引导着他们明辨是非黑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坚持每周评价与每期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语言评价和实物评价相结合,为班集体营造正确的舆论和氛围。
毕业典礼那天,孩子们团团将我围住,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许多贴心的话。我脑中回荡起“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此时,我满心欢喜。正如林徽因所写,“我是爱,是暖,是希望,我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一件事!
在我这一生教育的道路上,学生需要我,我也需要学生。我是孩子们灵魂的摆渡人,孩子们也是我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这句话是《摆渡人》中崔斯坦对迪伦说的,也正是我想对每一位学生说的心里话。
面对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天真可爱,懵懂无知,纯净透明,让我的心灵仿佛也纯真起来。孩子们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学堂,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展示在我的眼前,而我则像文中的崔斯坦一样,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引路人。
我是慈母。既要像孩子的妈妈一样,要拿出自己的爱心来关心他们,“哄”他们,安慰他们。下课了,我还要给女孩子们扎扎头发、整理衣服、和她们谈谈心;帮男孩子系鞋带、帮他们“断案子”;发现精神萎靡者,问问情况,用手抚摸额头,试试体温;学生遇到困难,马上要想办法解决。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我付出自己的真心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们更多更真诚的爱。我尽力的缩短自己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让他们愿意与我亲近。
我还是严师。有人曾经说过:“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这句话总让我重视人的“美德”,自动忽视人的“过错”。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过错才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过错与美德是不相矛盾的,没有曾经的过错,哪来终身的美德。所以,我觉得应该允许学生出现过错。实际上,学生们的小错误真是没有停过。今天这个没有做作业,明天那个又和同学发生纠纷,如此总总。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是比较差的,对一些道理又似懂非懂,即使道理懂了也难以坚持,所以犯错误成了家常便饭。作为班主任,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不得不天天讲,反复讲,但收效甚微。
我每天不得不扮演慈母和严师两个角色,我也很佩服自己,不是专业表演者,转换得却如此自然。这样的日子,反反复复,让我应接不暇,而他们却乐此不疲。所以我感觉每天的工作总是很多很多,时间总是不够不够。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我要成为最有用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位孩子的身上。要想方設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讲卫生,我就带头讲卫生;发现垃圾赶紧拾起来扔入垃圾箱,给学生示范并提醒学生要随时注意保持卫生;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我就每节课提前赶到教室。在我长期不懈的榜样作用下,孩子们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他们的成长速度越发得快。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中年级。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在岗位设置上打破常规,甚至同意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符合自己的特殊岗位。如整理卫生工具、红领巾佩戴管理、关灯、擦黑板、收本子、整理桌椅、课间活动管理、个人卫生管理、排队管理等等。在班级中,学生有了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我的工作压力陡然减轻了不少。
孩子们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速度非常惊人。他们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有小问题可以自我的修正。而我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也是班集体的灵魂,现在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我们班集体的独有的班级文化。
班规班训由此诞生。学生集思广益,从中选出最喜欢的,最符合班级的共同遵守。“我感恩,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这句简短有力的话,成为我们班的班训。学生们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概括出的班规涉及方方面面,洋洋洒洒几十条,不禁让我对孩子们的管理能力刮目相看。班集团有了认真负责的班干部,正常运转起来。
进入高年级,班干部已经是一位位能干的小老师了。在开学第一周召开班级会议,安排好一学期的班队工作,其中班队活动是重中之重。每次班队活动要有内容有新意,有准备有安排,有意义,有趣味等等。这样的班队活动让孩子们活起来,动起来,成长起来。这一下子,我变成了旁观者,越来越备受冷落,但也因此而成就了学生。
现在我的重要作用就表现在我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我的评价影响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激励着他们前进再前进;引导着他们明辨是非黑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坚持每周评价与每期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语言评价和实物评价相结合,为班集体营造正确的舆论和氛围。
毕业典礼那天,孩子们团团将我围住,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许多贴心的话。我脑中回荡起“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此时,我满心欢喜。正如林徽因所写,“我是爱,是暖,是希望,我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一件事!
在我这一生教育的道路上,学生需要我,我也需要学生。我是孩子们灵魂的摆渡人,孩子们也是我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这句话是《摆渡人》中崔斯坦对迪伦说的,也正是我想对每一位学生说的心里话。